
你見過1 200根木條、榫卯組合成的器物店嗎?一根根木條有序構筑整個空間,置身其間,印入眼中的是淡淡色澤,鼻子嗅到幽幽木香。大面積的樟子松木,搭配水泥的墻面與地面,卻不會使人眼花繚亂。
早年在日本學習建筑設計,知其白一直很喜歡日本建筑師隈研吾的作品,也和他一樣喜歡木材的溫煦與內斂。所以對于這樣一個需要設計感和包容性的空間,第一個考慮到的元素便是木。
“墟”,意為浮在空中的樓,所以將匯集國內外手工匠人的這個空間取名為“一方墟”。整棟樓分兩部分,一面是3層,一面是5層,用的是錯層結構。一樓是器物店,收集了國內外匠人的優秀作品;二樓是酒室,有一方墟沿用古法釀造的美酒;三樓作為活動空間;另外的樓層有展廳、交流室。
整個空間可以看做是匠人集合所,所以著力點在“匠人”上。知其白想采用十分傳統的榫卯,避開很多常見空間的構建手法,盡可能忘掉那些已成型的細節,取而代之的是對材料全新的、不同的處理方式。構想時,他希望融入榫卯和線條的概念,以交叉的“木陣”構成整個空間,這與傳統建筑空間的“組合”形式不同,“木陣”是以“堆積”為理念的嘗試。
知其白花了半個月完成空間圖紙設計,然后與木工師傅溝通。由于這種面積的榫卯難度頗大,很多師傅甚至一聽到這個想法便拒絕了。最終工作室成員一起,花費了一周時間完成整個結構。
這次設計融合了古代傳統的榫卯結構,3根木棍的節點處完全不用螺絲、膠水和釘子,僅靠自身結構的連接支撐,就像一張紙對折一下就能夠立得起來。
然而到了安裝階段,則又是一件苦差事。3根木棍擺放好,其中一根要旋轉一下才能到位——這是最難的地方。安裝時心一定要靜,步驟不能亂,否則到最后就裝不起來了。木結構的安裝,兩位師傅做了整整兩天。
終于,“一方墟·匠人集合所”呈現出了大致的模樣。當你初入這樣一個空間,將首先感到整個木結構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其次被它的巧妙與獨特美感所吸引,在樟子松的幽香中,慢慢欣賞置身于木結構之間的器物。
不妨約上三兩好友,來參觀下“一方墟”的木結構設計,再挑選一款屬于自己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