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庭
臺灣蘇活創意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以敏銳洞察力,扮演企業的知音、教練與經紀人,將人文、美學、創意融合商業營銷與媒體傳播,捏塑牽動人心又能賺錢獲利的商業臉譜。自創人文品牌心法,并將多年領悟的實戰經驗與案例集結成《人文品牌心法》一書。
陳家阿里山上的紅茶,以天時地利人和孕育而成的蜜香,一掃盛暑的熱浪。暖胃的午時茶,只待端午節11∶15至13∶15采摘的茶菁制成,匯聚豐沛能量……
50年前,陳水平在南投縣松柏坑開墾茶園,這位松柏坑第一批種茶的敲鐘人,以寶記茶行開啟了家族制茶事業。后來,陳家又在阿里山購置了茶園,制茶技術傳到了第三代。如今的三兄妹,從小在茶鄉長大,泥土、茶葉、新鮮的空氣……習茶之道從茶園開始。每逢采收,他們就清晨從南投驅車前往阿里山。睡眼惺忪的三兄妹,在車里晃了2小時才到茶園。一到達,就開始動工采收了。
茶農的孩子北上開店
長大后,爸爸讓他們來臺北闖一闖。開店前,不知派哪個兒子北上,爸爸專程去鄉里的受天宮請玄天大帝做主,經過擲茭,弟弟擔起了開疆拓土的重責大任。連位于保安街的店面,也是請示過玄天大帝才租下來的。
來自南投鄉下的年輕人,遠赴臺北闖蕩,一切只能靠自己。才開業4個月,就碰上9·21大地震。父親的期許、經濟的壓力,推著兄妹倆往前沖,一年365天,只有過年才休息。為了省租金,二哥嘉將和小妹惠今就睡在店后方的小房間里。每天,一個顧店,一個找客戶。靦腆的二哥不擅言辭,第一次拜訪客戶,站在店門外躊躇許久,才終于鼓起勇氣走進去。過了八九年,客源才漸穩,生意開始有了起色。
產制銷一條龍,30多年的制茶經驗,獨特的烘焙及拼配技術,讓寶記茶行的茶湯自然而甘甜。茶行就坐落在“保安捌肆”咖啡館的隔壁,常有咖啡館的客人前來一探究竟,只因店里烘茶的香氣太吸引人了。
招牌產品當屬阿里山的蜜香紅茶。在臺灣,6月至10月皆是紅茶的制作期,于是以農歷24節氣中的“大暑”命名,外加大哥嘉銘精湛的制茶技藝,天時地利人和,讓大暑蜜香紅茶廣受歡迎!
另有一款產品名為“念念烏龍”。有一年,一對日本夫婦走進店里,兩人為心目中的臺灣烏龍茶已尋覓許久。在惠今的推薦下,他們試喝了杉林溪烏龍茶,想不到日本太太當場開心大叫:“這就是我要的茶!”回到日本后,她每日必喝,還特別來信分享其喜悅之情。茶行于是將它取名為“念念烏龍”,即一款念念不忘,終得回響的茶。
品牌之路的蝶飛旅行
后來,二嫂也加入團隊,全家人開始帶著寶記從批發延展到零售。2016年,因為“臺北市大同特色商圈傳統店家質量提升”計劃,蘇活團隊與寶記結緣,展開了傳統老茶行品牌打造之旅。
產制銷一條龍,是左腦的說法,強調的是質量與技術。這樣的業務話術對過去批發業務導向的寶記茶行而言,顯得理所當然。然而在面對一般消費者時,姿態和語言都要重新轉換,才能打動人心。我們設計了品牌Slogan“茶園到茶桌的直飛旅行”,以詩意、具渲染力的右腦語言,傳達品牌種茶制茶賣茶一條龍的產銷歷程,以及家鄉茶園的蝶舞之境。由于寶記茶行無法注冊商標,我建議他們另以“寶堂蝶米”作為產品品牌名稱。除了呼應Slogan,“蝶米”更與茶葉的臺語“茶米”諧音,讀來親切,更富情境想象。而以蝴蝶為喻,也隱含無毒茶園、友善環境之意。
為呼應蝶飛意象,設計團隊重新設計了寶堂蝶米的品牌Logo ——一只擁有四片茶葉翅膀的蝴蝶,再以一個象征旅程的圈繞行四周。我們另外在店內設計了大幅品牌形象墻,由三個象征寶堂二哥、二嫂及妹妹的人偶插畫為主圖,再以一條山路蜿蜒其間,穿插著今昔照片。遠遠的一頭是三兄妹小時候與爸爸媽媽的合照,追憶當年的軌跡,另一頭,則是陳家第四代,穿梭在自家茶園的可愛身影。小小茶人,也跟著嘉將與惠今上山采茶,也許不久的將來,寶堂蝶米就由他們接棒。
一杯茶,從茶園來到茶桌,再以茶香帶著喝茶的人,從城市神游山林原野。寶堂蝶米將鼓動翅膀,在品牌的路上不斷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