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
新課程改革對我們的小學數學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開展教育時必須以人為本,全面地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及能力的培養。社會的快速進步需要各項技術的創新,而這些都落實在了人才創新方面。如何培養出具有時代特點的創新型人才成為我們教育的關鍵。培養一個人的創新能力應注重基礎,從小開始,小學數學課作為邏輯思維的重要基礎,也要發揮其創新培養的價值。
一、培養學生興趣,激活創新思路
興趣是學生開展高效率學習的重要基礎,同時強烈的好奇心也是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把握的“利劍”,在教學中我們應把握小學生心理特點來激發興趣。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來創設情境,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以及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同時,還應合理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師運用靈活、有趣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激發學習潛力。小學數學是一門靈活性極強的學科,它需要學生具有縝密的邏輯思維。因此,我們在激發小學生興趣的同時要避免學生出現定向思維,進而產生影響。
例如,在小學數學三角形內容中,有一個知識點是對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這三者進行區分。三角尺是小學生的必備學具,所以在講解時可以讓學生將三角形與自己的三角尺文具進行對比。這種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不僅會使課堂效率大大提高,還會培養學生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意識。在學習后,教師可以給出不同的三角形讓學生進行提升訓練,以加深印象。教師還可以采用卡片三角形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判斷,如果是直角三角形,就把直角部分留給學生看;如果卡片是一個鈍角三角形,那就讓學生看到它的鈍角部分;同時,還應設計更多的教學卡片,包括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鈍角三角形以及等腰銳角三角形讓學生進行判斷。這種方式可以轉變學生的定向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創新教學方式,增強創新意識
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用途不大,為了激活學生創新意識,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可以根據教學需求來調整教學方式,充分結合現代化技術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合作交流、情境創設等是教育中效率最高、認可度最好的教育方式,采取合作交流,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能夠在組內形成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數學課程的特點就是抽象性強,同時與生活聯系緊密。創新意識的樹立需要結合生活、聯系實際,教學方式的轉變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創新的過程便是自主思考的過程,合作學習、情境教學對幫助學生獨立思考意義重大。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部分的內容時,通過設置“三角形內角是否等于190°?”“三角形內角中各個角的大小可以是多少?”“三角形內角可以有兩個鈍角嗎?”等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各合作學習小組之間通過各自的方法進行問題的解決:有的組用量角器進行測量;有的用三角尺進行測量,然后做大致估計;有的組將三個角的角度相加看是否等于180;有的組則通過用紙張進行拼接的方法看是否能拼成平角等。合作學習,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進來,活躍課堂氣氛,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
三、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創新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課堂為主,教學中發揮教師的主體和引導作用,讓學生被動接受課堂內容,這樣的模式不利于學生獨立思維的形成。數學課程的抽象、難懂特點,必須要讓學生主動起來,否則難以達到大綱要求。傳統的教學觀念并不適用于素質教育,教師的觀念左右著學生的思維建立。教學的過程是知識填充的過程,這種方式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認知能力,并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應試教育會降低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運用能力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因此,傳統的教學觀念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轉變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在學習中發揮引導、監督作用,這種方式有利于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提高課堂利用率。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平行四邊形面積”部分學習中,可以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在學生預習前,教師可以對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進行類比,從而順利引出重點,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預習。在課堂中,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問題的解決。小組之間通過資料的查閱、激烈地討論后,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解分兩步進行,第一步進行轉化,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第二步,通過底邊長乘以高得出面積。這種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這種探究式學習的方法不僅能夠提高課堂利用率,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從而逐漸提升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新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式,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實現數學創新能力的提升。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