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
師愛,是高尚師德的靈魂。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所面臨的是一群群天真無邪、渴求知識的孩子,對他們更應該給予無私的愛。只有愛的雨露才能催開最美的花朵;只有愛的交流,才能搭起師生之間心靈的橋梁。我們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我們的教育就應該像春風那樣徐徐地吹開學生的心扉,像春雨那樣細細地滋潤學生的靈魂。
愛學生,就意味著奉獻。從古到今,教育在人們眼中都是充滿無私奉獻精神的神圣職業。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自己身體力行的實踐給我們作出了榜樣。他為了改造中國的教育,毅然拋棄大學教授的優裕生活,穿上布衣草履,奔赴鄉村,從事著他最神圣的教育事業。他常說,教育者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何等徹底的奉獻精神!在工作中我逐漸領悟到先生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作為一名低年級的班主任,必須具有一顆愛心。愛學生就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要從點滴小事入手關心他們。記得上學期,我班的廖××同學因為不小心撞傷了腿,當她來到班內,下課的時候,同學們主動到她的桌前交談,她上廁所時,孩子們也主動攙扶著她;這學期我班轉來一個叫王××的小姑娘,她父母都在外省打工,有一天晚上她給我發信息說她的心情很不好,讓我陪她聊聊天。于是,我花了將近一小時陪她。后來小姑娘說:“老師,我現在好多了,我去學習了!”我想,這孩子可能是思念遠在千里的媽媽了,學生想念媽媽時來找我,這不是莫大的幸福嗎?孩子們是一棵棵幼苗,有了愛的雨露的滋潤,他們會更加茁壯地成長。
愛學生,就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有了對學生的尊重與理解,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才是平等的。尊重學生,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教師只有真正把兒童看做兒童,深入他們的世界,理解他們特有的心理活動,在和他們心心相印相處的過程中才能發現他們潛在的創造力。班里有個小姑娘,叫××,一次口語交際課上,我讓孩子們都說說家人對自己的愛,很多學生都說自己的家是個溫暖幸福的家,家人都很愛他們。可是,××小朋友卻傷心地哭了,原來是父母長期吵架,不喜歡回家,所以她覺得家人不愛她。聽了她的話,我心里酸溜溜的,不禁為她擔憂起來:這么小的孩子心理怎么承受得了這樣的壓力呢?隨后我又為前幾天她上課沒注意聽講而草率批評她而感到慚愧和后悔。想到這里,我急忙對她說:“老師愿意做你的知心朋友,如果你有了困難,我一定會盡力幫助你,你在心里可以把老師當作你的媽媽。”從那以后,我經常和她交流,知道了她喜歡畫畫,喜歡捏泥人。我鼓勵她只要堅持,將來一定能當上雕塑家。現在,她經常捏一些惟妙惟肖的小泥人送給小伙伴,還在學校的繪畫比賽中獲了獎呢。課堂上也沒有心不在焉的情形,不再因為父母的事而影響學習了;缺乏理解的愛是一種盲目的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便沒有教育文明。”在班集體中,學生有了錯誤是難免的,就要看教師怎樣對學生進行引導。我覺得要在工作中善于親近學生、細心觀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用理解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心靈的橋梁,就一定會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
愛學生,就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問題生”也不例外,相反,對這些“問題生”要給予更多的愛。轉化“問題生”除了多觀察外,還應多了解、多關心、多談心、少發火、不體罰、不放棄。對此,我腦海里常常浮現出陶行知先生告誡師范生的一席話:“你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輪,點油燈,學微積分,才認得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我們班有一個男孩錢××,是有名的調皮大王。他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爸爸嗜酒如命,因此他內心很自卑,很孤獨。于是故意在班上搗亂,跟老師、同學作對,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其實仔細觀察,他非常聰明,反應快,敢于發言,很多生活中同學們不知道的事,他都說得頭頭是道。于是,我抓住他反應快、愛發言的優點,經常夸獎他,找他談心,他的單元測試及格了,我就買文具、本子、棒棒糖等獎勵他。如今,他變了!變得充滿自信,變得喜歡看課外書,變得講衛生,變得會說文明語言了!老師和同學們都為他的變化感到由衷的高興。實踐證明,只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從愛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問題生”是完全可以轉化的。
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只要我們在學生幼小的心靈里播下愛的種子,讓學生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就能激發出他們無限的潛能。關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希望,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于毀滅一個希望。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對學生少一分埋怨,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苛求,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指責,多一分尊重。我想,當這些愛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扎根了,就會變成最絢麗的花朵。師愛無邊!它似春雨,能滋潤萬物;它似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愧對“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個稱號,使它永遠鍍著金色的光環。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