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欣寧

這公路像是沒有盡頭,在滾滾的熱浪中扭曲地延伸,一條細細的手臂一次次伸出揮舞著,又在主人的跺腳和罵聲中一次次收回——這位捧著課本,背著書包的男學生,徹底斷了打的的念頭。他斜眼看向周圍:只有幾輛油膩膩的人力三輪車和哈欠連天的車夫候在路邊。他正要挪走鄙夷的目光,突然看見有一輛正被細心擦拭,和其他車一比格外干凈,應該不會臟了他的名牌褲子,他終于挪動腳步。
“新希望學習培訓中心。”他冰冷冷地撂下一句話。老車夫錯愕著回頭:“好嘞,坐穩了啊!哎,小伙子,別踩靠墊上,上不去我幫你——哎?”那男學生早抓著靠墊借力踩上車,歪在車座上背書了,哪里顧得上這破車。“走啊。”男學生瞥了眼車夫。
老車夫無奈地搖頭,上了車使勁地蹬了起來。他的后背彎成一張圓滿的弓;鼻翼翕動,汗水浸潤的厚唇也張得老大,仿佛那一點從鼻孔進入的空氣遠不夠他暢快地呼吸,那學生的目光越過這呼哧呼哧的“老黃牛”,背著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哎喲,小伙子,你背得真溜,有知識的人真是了不得,這話啥意思呀?”
“就是講要尊老愛幼。”學生惜字如金,“這都不知道?——天哪,兩點了!”他一瞥表上的時刻,瞬間成了頭暴怒的獅子,只聽“砰”的一聲跺腳,那車棚被震得搖搖欲墜。
最后一句大吼,驚得車夫脊背一震,片刻之后,露出不解又愧怍的神情說道:“好……好……”
滾燙的地表之上,這有些年紀的三輪車嘎吱嘎吱響個不停,已現茍延殘喘之態,但他的主人仍用盡力氣驅使它,老車夫在外的皮膚曬得紅里透黑,那件跨欄背心上也依稀瞧得見鹽巴。車一路“喘”到紅燈前停下,突然后座又是一聲大喊:“別停啊!我趕時間呢!”
“什么?闖紅燈嗎?小伙子,這可不行啊!”老車夫回頭,又是搖頭又是擺手,臉漲得通紅。
“啰唆什么,我遲到你負得了責任嗎?得了,我自己走吧!”說完將三十元一甩,又搬來靠墊踩著,哧溜一聲下去了。
“紅燈!哎——”車夫扯著嗓子喚他,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學生撞倒了一輛等待綠燈的自行車。那人直喊:“你這小子!”那學生卻仿若未聞,自顧跑遠,再沒回答。老車夫急忙下車,將自行車小心扶起:“對不起,這學生上課急……”那人的怒氣被這張皺臉上的誠懇歉意融化:“哦,沒事……”
老車夫不好意思地笑笑。這時,綠燈亮了,他一邊推車,一邊擔憂地找著學生的身影……
殊不知,這學生早在培訓班門口停了,停在那有知識卻沒文化的境地,而那三輪車,還在路上,悠悠地走……
【評點】
一個身穿名牌的學生,一個勤懇的人力車夫和他的那輛老舊三輪車,外加那熱浪滾滾的午后,構成了這篇內涵深刻的小小說。文章的內容并不難懂,故事可能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某個地點或者某個人身上。作者對人物的刻畫極為精彩,通過對男學生動作的描寫以及情緒的不斷變化推動著情節的發展。同時在炎熱氣氛的渲染下更加襯托出老車夫的性格特點。人物之間因此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一反差不單單存在于他們的衣著和品質上,更體現在語言上。文章的結尾輕描淡寫,實則是對教育和人心的拷問,我們的教育培養出來了很多有知識的青少年,但是到底有沒有人教過他們怎樣真正地做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