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潁
【摘 要】供給側改革作為中國轉型時期的重要舉措,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供給側改革是大勢所趨,當前它有“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補短板、降成本這五大任務。
【Abstract】 The supply side reform as the important measure in China transition period, which is the significant innovation of adapting and lead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new normal. The supply side reform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 and it has five missions such as reduce the capacity, inventory, leverage ratio, improve weak links and decrease the cost.
【關鍵詞】供給側; 改革;五大任務
【Keywords】supply side ;reform; five missions
【中圖分類號】G1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3-0177-02
1 供給側改革
1.1 供給側
所謂“供給側”即供給方面。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取決于經濟中需求和供給的相對平衡。這個“側”字并不是“側重”而是“端”,“一端”的意思。
需求側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與此同時,“供給側”是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四大要素。
從微觀上講,需求側就是消費商品和服務的領域,而生產和提供商品服務的叫供給側。 從宏觀上看,國家的宏觀政策調控有兩個框架,也是調控經濟的兩個框架:一個是需求側管理,一個是供給側管理。
需求側管理認為:需求不足導致產出下降,所以拉動經濟增長需要“刺激政策”來提高總需求,主要是加大投資、刺激消費和拉動出口;而供給側管理認為:市場可以自動調節總需求,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謂的“刺激政策”來調節,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在于在供給和生產端做文章,通過鼓勵企業創新、促進淘汰落后,降低稅費負擔等方式,從而推動經濟發展。[1]
1.2 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這一概念,從我國國情出發,可以用一個公式來描述,那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它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有人叫“供給側的經濟結構性改革”的簡稱。
供給側改革本質而言是一場改革,供給側是改革的切入方向,結構性是改革的根本要求,改革是它的支撐。其目的就在于通過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經濟結構,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具體而言,一方面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也要求改革現在一些抑制供給的體制和政策。
2 供給側改革的五大任務
2.1 去產能
去產能,五大任務之首。按照世界公認標準,產能利用率小于75%就是嚴重過剩,國際上一般衡量比較正常的市場競爭產能的利用率,應該超過80%—85%的幅度比較合理。當前,我國經濟的某些領域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鋼鐵和煤炭行業可以說是我國產能過剩最為嚴峻的兩個領域。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我國鋼鐵產能接近12億噸,但國內粗鋼消費量只有7.04億噸,出口1.12億噸,產能利用率七成。2015年我國原煤產量為37.5億噸,煤炭產能超過實際需求量30%。
國務院提出去產能的目標:到2020年我們要壓減粗鋼產能1-1.5億噸;煤炭產能去掉5億噸。2016年布置的任務是要去粗鋼4500萬噸,煤炭2.5億噸。目前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任務提前超額完成。
2.2 去庫存
去庫存,主要指的是三、四線的房地產庫存。自2013年以來,商品房庫存出現大幅增長勢頭,有份報道顯示:2015年11月末全國已竣工商品房待售面積約為6.9億m2,同比增速16.5%,而1-11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僅增長7.4%。部分三、四線城市庫存仍處高位,三季度末,三、四線城市商品房住宅庫存平均消化周期達到19個月,有19個城市商品住宅庫存消化周期超過24個月。
全國目前130個城市在去庫存方面采取了5個方面的政策。
第一個是放松公積金貸款和提取條件;第二個是降低稅費,減輕負擔;第三個是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工購房,化解庫存; 第四個是回購存量商品房,由政府按照市場價回購存量商品房,再把它轉變成低價保障房賣給低收入人口;第五個是鼓勵企業將存量房改為發展旅游、養老、創業、電商、中小學校和都市型產業基地。
在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作用下,房地產去庫存初見成效。國家統計局公布2016年前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顯示,“去庫存”已取得初步成效。數據顯示,4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比3月末減少826萬m2,比2月末減少1241m2,已連續兩個月減少。6月末,國家統計局又公布了一組數據,商品房待售面積比3月末減少了2100萬m2。
2.3 去杠桿
從2000年到2007年,中國國民資產負債表的杠桿率雖然有所上升,但是速度并不是很快。到了2014年,總的杠桿率已經超出了公認的警戒線,達到了283%的高位。而在我國國民資產負債表中居于首位的是企業債務,非金融企業的杠桿率高達125%,遠超過歐盟90%的紅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兩個方面就去杠桿做出了部署:一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二要加強全方位監管,規范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
2016年我國地方債務置換5萬多億元,2015年是3萬多億元,這就是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加強風險管理,妥善處理風險案件,把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控制在合理的規模和范圍之內。
2.4 降成本
第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第二是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第三是降低社會保險費;第四是降低企業財務成本;第五是降低電力價格;第六是降低物流成本。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100元主營業務收入的成本同比下降0.24元;2016年營改增等舉措累計為企業降低成本約1萬億。
2.5 補短板
一只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最薄弱的環節制約著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水平。當前,貧困問題、“三農”問題、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也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薄弱環節。
貧困短板。2020年我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7017萬人,截至2015年年底,目前全國尚有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沒有脫貧。加大貧困地區扶貧攻堅力度,打出了一系列超常規舉措和政策組合拳,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加大資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實干,提高扶貧質量。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多次講話中強調,全面小康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現有人掉隊。2016年的脫貧任務是1000萬人,目前已經全面順利完成任務。
“三農”短板。要把資金和政策重點用在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及農產品質量、效益上,抓好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口糧安全,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增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升的需求水平,建設現代農業。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現在的糧食總供求失衡。一方面出現大量農產品過剩滯銷,另一方面對農業上的許多新興需求卻得不到滿足,這種供需雙方結構性的扭曲已經成為阻礙農業農村發展的突出問題和矛盾。農業供給側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很有現實意義和針對性的。
創新短板。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為此我國不斷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2]可以說,創新是供給側改革的長期任務。只有創新能力加快,有效轉方式、調結構,就會明顯見到成效。國家正在實施創新發展戰略,開展“雙創”行動,以創新促改革,以創新謀發展。
“三去一降一補”這五大任務,可以說基本涵蓋了供給側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指出了供給側改革的基本內容。
【參考文獻】
【1】吳敬璉,等.供給側改革[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
【2】劉元春.牢牢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J].求是,2017(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