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芳
中圖分類號:K87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7)01-0012-01
非常榮幸,能參加今天的《敦煌研究》發展研討會。
在20世紀初藏經洞被發現之后,在敦煌邊塞的漢簡被發現之后,人們就把敦煌學和簡牘學作為兩個相對獨立的學科相提并論。主要可能是出土方式不同、文字載體不同、所代表的時代內容不同、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不同,其實在本質上,它們是相通的,它們反映和記錄的都是同一片藍天下不同歷史時段的事實,是從不同角度對敦煌歷史文化的展示。
記得饒宗頤先生早就強調過,為了拓寬敦煌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敦煌學應該把出土簡牘納入自己研究的范圍。
其實,《敦煌研究》幾十年來一直陸續不斷地有簡牘學文章發表,其中也不乏好的文章。只是簡牘學研究的作者隊伍沒有形成一個可觀的陣容,高質量的文章不多,沒有形成氣候。今天就《敦煌研究》如何把簡牘學研究的內容納入其中的當然范圍,談一些個人的看法和建議。
一般認為把敦煌地區出土的漢簡作為敦煌學研究的內容,這在學術界并沒有多大異議。問題就是敦煌之外出土的漢簡,是不是也應該包括在敦煌學的研究范圍,似乎還不甚明確,不甚肯定。我個人認為,把河西地區出土的所有漢簡都應該理所當然地納入敦煌學研究的對象和范圍。
從地域空間上講,河西應該是一個單獨的文化圈。自然地理、氣候生態、人文習俗、文化心態都沒有根本的區別,很多歷史都是一個不可割裂的整體。所以,把河西出土的全部漢簡都納入敦煌學的研究范圍,對擴大敦煌學研究的空間視野極有意義。
從歷史時段上看,敦煌莫高窟開鑿于公元366年。在此之前一直延伸到漢武帝開拓河西,有四五百年的歷史,除了史書記載的情況外,主要還得靠出土的漢簡和考古發掘的東西。把漢簡納入敦煌學的研究范圍,大大延長了敦煌學研究的歷史時段。
從內容上看,敦煌莫高窟的建筑、雕塑、壁畫多側重于佛教題材,藏經洞的文書也大多是佛教經典和部分的漢文典籍,而漢簡則大多數是零散的日常生活記錄,主要涉及軍事戍守,交通郵驛和日常生活。兩者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總而言之,河西出土的數萬枚漢簡是敦煌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是敦煌學深入開拓的又一塊沃土。
基于上述談到的理由,特別希望和建議,在《敦煌研究》開辟“簡牘研究”的固定欄目,每期能有一兩篇高質量的簡牘方面的論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