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愛國
中圖分類號:K87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7)01-0021-01
(一)人名與書名問題
《敦煌研究》第25頁“宮治照”(宮治昭)?譹?訛;第65、69頁“陶轂”(陶榖);第98頁“《吐魯番出土文書》(二)”(“二”當作“貳”,《吐魯番出土文書》有兩種,一種是錄文本,32開,編號一至十冊;一種是圖文本,8開,編號壹至肆冊)。
(二)引用文獻的時間問題
《敦煌研究》第20頁“公元131年西秦滅亡后”(乞伏西秦亡于公元431年,即劉宋元嘉八年,見《資治通鑒》卷122,此處的“131年”不知所據)。第44頁“……乙丑,車駕發京師”(事在八月己丑,此處既漏且誤)“……戊戌,濟河”(事在九月戊辰,此處既漏且誤)。
(三)引用文獻不符
《敦煌研究》第72頁《墻頭馬上》第四折,老夫人發話叫張生與鶯鶯成親。(白仁甫《裴少俊墻頭馬上》雜劇演裴少俊與李千金的故事,王實甫《西廂記》演張君瑞與崔鶯鶯的故事,此處一鍋燴了。)
第88頁“德宗‘適作俗字適,其俗字形頻見于唐代”;表7德宗,適,P.3636,“2處,作俗字。1.留客,吾適見有風吹;2.留客:適緣有客。”(據《舊唐書》、《新唐書》,德宗名適,音kuò,本文所舉“適見”、“適緣”二例皆非原文,原文本作“適見”、“適緣”,音shì,與“適”音kuò,形、音、義皆不相同,不知何時“適”成了“適”之俗字。)
(四)圖文不符
《敦煌研究》第4頁圖8有第14龕,第8頁將其列入一區;圖8中無第17龕,第10頁將之列入二區;第4頁圖12中無第36造像,第13頁將之列入四區;第6、13、14頁造像用字母“X”代替,第16、17、18頁又用字母“Z”代替,自亂其例。第93頁“18.主要脊強痛引背少腹,要以下至足背不仁”,據《敦煌研究》2012年第6期第82頁綴合圖,原卷本作“足清不仁”,不作“足背不仁”。
以上所列諸問題,影響了刊物的質量,必須引起重視。本人認為首先應該把好審稿關,將那些無學術價值的稿件拒之門外,繼續實行匿名審稿制度,盡可能做到一稿兩審或多審,以提高用稿質量。其次,對編校人員要進行古漢語方面的專業培訓,以應對稿件中涉及的古漢語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