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欽文
摘要:當前社會,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也引起了環境污染,筆者正是基于當前我國生態城市建設的現況、面臨的問題以及經驗,簡要敘述了生態文明、生態城市以及生態城市規劃的定義,并針對如何保障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提出了些許建議,希望能對我國的生態城市規劃有所幫助。
關鍵詞:生態文明;生態城市;生態城市規劃;保障機制
1、生態文明、生態城市與生態城市規劃
由于人類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環境質量越來越差,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生態文明逐漸深入人們的心中,這是人類對自己的反思,更是人類文明的進步。生態文明并不是與經濟發展相悖的,而是相輔相成的,生態文明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宗旨,包括人與自然,以及人與社會的協調關系。為了實現城市生態環境建設,需要理論作為指導,生態城市理論也就應運而生。所謂生態城市,即以人為核心,但達到的是社會、經濟以及生態良好發展的人類生態系統,要進行生態城市建設,除了要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之外,也要重視人與自然以及社會的和諧關系。要想建設生態城市,必須要有正確的生態價值觀以及倫理觀,提高公民的生態保護意識,自覺保護生態,大力宣揚生態文明理念。
要想做好生態城市建設,首先要做的是生態城市規劃,所謂生態城市規劃,即以生態價值觀念為基礎,全面規劃城市經濟、社會、環境、文化以及設施等,依據自然環境以及有關政策規定,通過生態、環境以及規劃三個方面的理論原則作為指導思想,實現城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環境的協調性發展。在進行生態城市建設之前,要制定合理明確的生態城市目標、發展的方向和布局以及需要重點發展的部分,為了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規劃,就要全面解決城市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城市規劃是一種系統化與區域化的規劃,這就決定了在進行規劃時,要全面考慮到各個方面,系統分析與解決各個要素及其聯系,可以借助計算機等現代技術,統計并分析數據、建模,采取適當的生態工藝以及工程技術,實現全面規劃,統籌兼顧,在規劃時要全面思考分析城鄉、區域、國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間層次,行動時腳踏實地,共同行動的同時,立足于地方行動。除此之外,生態城市規劃是一種動態規劃,有著一定的靈活性和彈性。
2、我國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現狀與經驗
2.1 我國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現狀。最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保護環境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許多城市已經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的目標,而且也進行了國際合作和交流,雖然生態城市規劃有很大的進展,但是仍然存在著不夠到位的地方。
1) 生態城市規劃缺少恰當的功能定位。作為指導生態城市發展的綜合規劃,生態城市規劃缺少恰當的功能定位。不夠理解“生態城市”,致使規劃過程和結果不夠科學合理。由于不同地方的規劃部門不同,建設和管理設計的部門也較多,如:國土資源部、建設部、林業部、水利部等職能部門,這樣一來,就造成責任無法落實,生態城市規劃和城市規劃體系以及管理制度無法有效結合。
2) 生態城市規劃缺少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一般說來,在對生態城市進行規劃時,其規劃的對象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或多個個體,而是整個生態系統,因此,其難度可想而知。如果將生態系統劃分為幾個不同的類別,首先能夠想到的應是區域內社會、經濟和生態三個類別,然后,更細致來說應該還有生態省、生態市和生態縣。其中對生態城市進行規劃時,必不可少的是編制和執行,編制是手段,執行是目的,但只有這兩樣還不夠,必須還要具備統一的評價指標,只有這樣才能對最終的生態城市規劃現狀進行評價,從而汲取經驗。但目前生態城市規劃缺少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是我國生態城市規劃中現實存在的問題。
3) 生態城市規劃缺少良好的公眾參與機制。生態城市規劃如果缺少良好的公眾參與機制,許多事情往往會事與愿違。通常情況下,生態城市規劃基本都是本著改善當地環境、給居民帶來更好生活的目的,但由于公眾參與匱乏,不僅相關部門在施工作業時困難重重,而且即使后期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公眾也不知道背后的艱辛,仍然會肆意破壞。導致公眾參與度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公眾對生態規劃概念理解不到位是一部分,但更多的是缺少公眾參與機制,因為公眾參與機制代表的是公眾參與的渠道,如果根本連參與的渠道都沒有,那就更不用說公眾參與了。
2.2 我國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經驗
2.2.1 科學編制生態城市規劃。科學不僅僅是一個概念,它對人們的許多生產生活活動均具有指導作用,當然,生態城市規劃也不例外,只有對其進行科學的編制,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態城市規劃不僅是在為當代人謀福利,而且也是為了子孫后代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生態城市規劃就涉及到了人類社會的經濟、技術、行為等各方面問題。在規劃時最淺顯的目的應是改善環境質量、提高城市生態經濟、合理利用現有資源等等,這些看起來比較簡單,但如果缺少科學的編制,不僅很難做到統籌兼備,而且會出現各類不必要的問題。因此,相關生態城市規劃部門必須要清醒的認識到科學的編制在生態城市規劃中的重要性。
2.2.2 采用綜合集成的分析方法。由于生態城市規劃的目的較為復雜,因此一般的方法很難勝任,現階段,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很多生態城市的規劃基本還是沿襲著傳統城市的做法,這樣一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當前社會形勢下的很對問題很難得到有效解決,換句話說,生態城市規劃中,由于方法的限制,很多問題仍舊亟待解決,因此,目前生態城市規劃的當務之急是總結研究出一種行之有效的規劃方法,但是在這之前,生態城市規劃中完全可以采取綜合集成的分析方法,雖然這種方法有部分不足,但也仍舊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2.2.3 統籌兼顧,注重城市的生態承載力。雖然城市在發展中可以無限制的向周圍擴展,但處于任何發展階段的城市均有一定的承載力,如果超過這一承載力,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在生態城市的規劃中必須要注重城市的生態承載力,要想做好這點,必須要對整個生態城市統籌兼顧,對城市產業結構、人口數量、資源配置等進行宏觀調控。另外,在做好這些的基礎上,還應適當運用一些合理手段,如投入一些資金等保護并提高城市的生態承載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雪,王海滔.生態城市規劃系統及實施路徑探討[J].智能城市,2016(08).
[2]樂淞.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探討[J].江西建材,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