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安武縣地望與南北石窟寺名稱的由來

2017-03-24 12:27:33張多勇李并成崔惠萍
敦煌研究 2017年1期

張多勇 李并成 崔惠萍

內容摘要:南石窟寺和北石窟寺是隴東地區規模較大的石窟,學界認為南北石窟寺是奚康生任涇州刺史時修建的,南北石窟寺以哪里為地理坐標命名,卻不為人們所關注。文章認為奚康生任職的華州治所是今甘肅省寧縣,奚康生任華州刺史就開始了華州彭陽縣治下的北石窟寺的修建;奚康生封安武縣開國男,安武縣是南北石窟寺命名的地理坐標,文章通過文獻考證與實地考察結合,確定北魏安武縣城的治所是今鎮原縣上肖鄉上肖古城遺址,北魏安武縣在南北石窟寺之間,南距南石窟寺23km,北距北石窟寺22km,距離基本相等;同時復原了經過安武縣附近的兩條古道,分別命名為安武道和烏氏道。

關鍵詞:華州;安武縣;南北石窟寺;安武道;烏氏道

中圖分類號:K870.6;K23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7)01-0120-07

眾所周知,甘肅慶陽北石窟寺第165窟與涇川南石窟寺第1窟均是北魏建造,窟內均以七佛造像為主體,并以半圓形排列,在全國早期石窟中實屬罕見,不同的是北石窟寺造像高8米,南石窟寺造像高6米,北石窟寺規模大于南石窟寺。

《魏書》卷73《奚康生列傳》載:“康生以為將,及臨州尹,多所殺戮。而乃信向佛道,數舍其居宅以立寺塔,凡歷四州(青、華、涇、相),皆有建置?!盵1]《南石窟寺之碑》有“永平三年歲在庚寅四月壬寅朔十四日乙卯,使持節都督涇州諸軍事、平西將軍兼華涇二州刺史、安武縣開國男奚康生造”文字[2]。北石窟寺保存有宋代殘碑一塊,載:“……寺者達千百年矣,究諸寺額□……有本縣令柳公圖□云,厥寺案圖□□年涇州節度使奚侯創置……”據此,鄧健吾在1963年《文物》第7期上發表的《慶陽寺溝石窟“佛洞”介紹》一文中,肯定了北石窟寺第165窟的創建年代是北魏永平二年(509),南石窟寺第1窟的創建年代是北魏永平三年(510),認為“南北石窟寺為奚康生所營造無疑”[3]。這一研究為北石窟寺的斷代奠定了基礎,后來董玉祥《慶陽北石窟寺》[4],張寶璽《隴東石窟》都肯定了這一觀點[5]。杜斗成和宋文玉在《南、北石窟與奚康生》一文中也重申這一觀點[6]。南北石窟寺均為奚康生所建,學術界幾乎沒有爭議。

《慶陽北石窟寺》認為:奚康生在鎮壓涇州沙門劉惠汪反叛以后才任涇州刺史的,他在出任涇州刺史后,為了安定涇州一帶的民心,加上他自己對宗教的虔誠,立即著手籌劃了南北石窟寺的開鑿與修建[4]40。作者提出奚康生在鎮壓涇州沙門反叛之后,為了安定民心以及其對宗教的虔誠,是其修建南北石窟寺的動機。檢索奚康生一生,大戰無數,鎮壓涇州沙門劉惠汪的反叛的殺戮,與其一生征戰比較起來,不足掛齒。加之據奚康生個人品格,鎮壓一次沙門反叛,根本不會放在心上。所以修建南北石窟寺當另有動機。

奚康生的任職地涇州的治所以及所轄安定郡、附郭縣臨涇縣均在甘肅涇川縣水泉寺,筆者在《歷史時期臨涇縣地望變遷研究》一文中做了考察[7]。從方位上看,南石窟寺在涇州以東7.5km處,北石窟寺在涇州以北45km處,南、北石窟寺以哪里為地理坐標而命名,學界深感疑惑。有必要就南、北石窟寺的地理問題做進一步考證,尤其對奚康生任職的華州、受封地安武縣的地望和古城遺址進行野外考察,以解決南北石窟寺的修建時間和南北石窟寺的命名問題。

一 奚康生任職之華州地望與

北石窟寺修建年代

1. 奚康生任職華州的時間

《魏書》卷73《奚康生列傳》載:“及壽春來降也,遣康生領羽林一千人,給龍廐馬兩匹,馳赴壽春。既入其城,命集城內舊老,宣詔撫賚。俄而,蕭寶卷將桓和頓軍梁城,陳伯之據硤石,民心駭動,頗有異謀??瞪朔烙鶅韧?,音信不通。固城一月,援軍乃至??瞪鰮艋负汀⒉榷姡⑵谱咧?,拔梁城、合肥、洛口三戍。以功遷征虜將軍,封安武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盵1]1630此次戰事奚康生力挽狂瀾,固守壽春,又奪得梁城、合肥、洛口三戍。北魏在與南朝梁爭奪中,奚康生取得壽春、合肥等具有戰略地位的要塞,因而遷征虜將軍,封安武縣開國男。不久,奚康生“出為南青州刺史”,看來對受封的安武縣是遙領,奚康生并未就藩。后,奚康生“出為平西將軍,華州刺史,頗有聲績。轉涇州刺史,仍本將軍(平西將軍)”[1]1631。奚康生任職華州的時間史無明載,但從任華州刺史,“頗有聲績”推測,任職當有三年以上,任華州刺史當開始于正始二年(505)左右。永平二年(509)正月“涇州沙門劉惠汪聚眾反,詔華州刺史奚康生討之。”[8]根據《南石窟寺之碑》,奚康生在涇州官職為“使持節都督涇州諸軍事、平西將軍兼華、涇二州刺史、安武縣開國男。”[2]永平二年春正月以后,奚康生任涇州刺史時,兼領華、涇二州刺史。

2. 奚康生任職華州的地望與北石窟寺的修建

奚康生“出為平西將軍,華州刺史,頗有聲績。轉涇州刺史,仍本將軍(平西將軍)”[1]1631。前已述及,北魏的涇州治所在今天涇川縣水泉寺。北魏華州治所在哪里,對于奚康生修建北石窟寺至關重要。

查閱《魏書·地形志》,北魏曾有兩個華州,一是:“華州,太和十一年,分秦州之華山、澄城、白水置”。華州“領郡三,縣十三。華山郡(領縣五:華陰、鄭、夏陽、敷西、合陽)、澄城郡(領縣五:澄城、五泉、三門、宮城、南五泉)、白水郡(領縣三:姚谷、白水、南白水)。”[9]這個華州太和十一年置,其地理位置在今陜西大荔縣一帶。《魏書·地形志》記載了另一華州:“豳州,皇興二年(468)為華州,延興二年為三縣,太和十一年改為班州,十四年為邠州,二十年(496)改焉?!被逝d二年(468)為華州,太和二十年(496)改豳州,其治所即今甘肅寧縣。中間曾改三縣鎮,北魏護軍與鎮戍的統治方式是不同于郡縣制度的,它是具有軍事色彩的軍政合一、以軍統民的制度[10]。2004年7月,在今甘肅寧縣縣城出土了《大代持節豳州刺史山公寺碑》,其碑記載了北魏正始元年(504),持節、督豳州諸軍事、冠軍將軍、豳州刺史山累為孝文帝建寺立碑之事,附有豳州地方官吏[11]。證明正始元年(504)這里為豳州,原華州在太和二十年(496)改豳州的記載,確為可信。

奚康生“出為平西將軍、華州刺史”,華州應當是后來改名為豳州的華州(甘肅寧縣),其證據有七。一是,奚康生“出為平西將軍,華州刺史。”這個華州如在今陜西大荔縣一帶,屬于洛陽首都圈的外圍,從地域范圍來看,平西將軍不宜設置在京都的外圍,應在北魏的西陲。二是,《魏書》卷8《世宗紀》記載,永平二年春正月“涇州沙門劉惠汪聚眾反,詔華州刺史奚康生討之?!盵8]207華州(改名豳州)與涇州相鄰,命華州刺史奚康生討伐涇州沙門聚眾反,可能性較大。涇州沙門劉惠汪聚眾反叛一事對于戰事較多的北魏來說并不算大事,要從遠在今陜西大荔縣一帶調集平西將軍、華州刺史鎮壓,似乎沒有必要。三是,北石窟寺所在地在北魏屬于彭陽縣,屬于華州更名為豳州的西北地郡管轄,如果奚康生是從今陜西大荔縣一帶的華州任職,“轉涇州刺史”后,在豳州管轄的西北地郡彭陽縣修石窟,可能不大方便。四是,如果永平二年春正月奚康生才來到西陲,一年內要修成規模較大的北石窟寺可能性不大,所以我們認為,奚康生“出為平西將軍、華州刺史”就在其治所即今甘肅寧縣的豳州(華州)任職。也就是說奚康生先任華州(豳州)刺史時,就在華州(豳州)治下西北地郡的彭陽縣修筑北石窟寺,“轉涇州刺史”后,方修建南石窟寺,所以我們從出土資料考得的結論是,北石窟寺建成于永平二年(509),南石窟寺建成于永平三年(510)。五是,南石窟寺碑落款“大魏永平三年歲在庚寅四月壬寅朔十四日乙卯,使持節都督涇州諸軍事、平西將軍兼華涇二州刺史、安武縣開國男奚康生造”。奚康生兼華涇二州刺史,就控制今天整個隴東地區。如果華州在今陜西大荔縣一帶,奚康生不可能兼任不相鄰二州的刺史。六是,奚康生任職的華州,如果在陜西大荔縣一帶,南北石窟寺只能是奚康生在永平二年(509)正月到達涇州以后,才能動工,北石窟寺第165窟規模較大,在永平二年(509)完工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當是奚康生在華州(改名豳州)任上,就開始在華州(改名豳州)屬縣彭陽縣境內修建北石窟寺。七是,奚康生一生任過征虜將軍,出為南青州刺史,與南朝蕭梁進行了多次大戰。后又為平西將軍,出任華州刺史,轉涇州刺史,這個華州如果是今大荔縣一帶,當不符合北魏朝廷對奚康生委以大任的做法,奚康生任職多事之秋的西北,才符合平西將軍的稱謂。之后奚康生還擔任撫軍將軍、相州刺史、安西將軍,領步騎三萬取四川綿竹,這些都是關乎北魏國家戰略的軍事舉措。

有理由推測,治所在今甘肅寧縣的華州,按《魏書·地形志》的記載,在皇興二年(468)設置華州,延興二年(472)為三縣鎮,在太和十一年(487)改為班州,太和十四年(490)改為邠州,太和二十年(496)改為豳州。名稱幾次改易,給人們帶來不便,百姓和官員恐怕連名稱都難記得,人們可能習慣上使用最初的“華州”之名??赡苁恰段簳ま煽瞪袀鳌芬矊⑷A州與豳州混淆,或者當時普遍認同華州、豳州互換的叫法。

在涇州,奚康生“以輒用官炭瓦為御史所劾,削除官爵?!盵1]1631當是指奚康生隨便使用官家的炭、瓦,被所劾,削除官爵。不久“遭父憂,起為平西將軍、西中郎將。是歲大舉征蜀,假康生安西將軍,領步騎三萬邪趣綿竹,至隴右,世宗崩,班師”,“除衛尉卿,出為撫軍將軍、相州刺史?!薄段簳ま煽瞪袀鳌氛f:“康生久為將,及臨州尹多所殺戮。而乃信向佛道,數舍其居宅以立寺塔。凡歷四州,皆有建置?!盵9]1633奚康生一生多所殺戮,但所任四州:南青州、華州、涇州、相州,都曾修建佛教寺院。

二 奚康生封地之安武縣

北魏安武縣是奚康生的封地,安武縣治所在哪里,值得研究。

1. 北魏安武縣地望

北魏安武縣治所當與漢代安武縣治所有一定的聯系?!稘h書·地理志》記載,安定郡屬縣,其中有安武縣。但僅六字:“安武,莽曰安桓”,再無記錄。安武縣東漢廢,北魏復置,屬西北地郡,隋省。2006年12月15日,筆者在鎮原縣城東南25km的曙光鄉川口村發現一座漢代古城遺址。這個古城遺址雖然沒有保留城墻,但保留了以繩紋瓦片為主的文化層2—3m,遺址東西長300m,南北寬240m,符合漢代縣城之規模。這個位置,正符合清代《平涼府志》關于“漢臨涇城,在今縣東南五十里”的位置。但依據唐宋人的記錄,漢代臨涇古城在今涇川縣。依據《元和郡縣圖志》涇州條:“臨涇縣,縣界兼有漢安武、安定、彭陽、撫夷四縣之地。”[12]唐代的臨涇縣所轄范圍在今鎮原縣境,可知漢安武縣治所亦應在今鎮原縣境內,確定該遺址為漢代安武縣遺址。漢代安武縣的確定,為在附近尋找北魏安武縣提供了依據。

《慶陽北石窟寺》認為:北石窟寺的位置正是修鑿在安武縣境內的蒲、茹兩河的交匯之處[4]40。張寶璽亦認為,北石窟寺之所以早于南石窟寺而且規模大于南石窟寺,證明了南、北石窟寺的開鑿過程中首先重視了北石窟寺,而北石窟寺選擇在安武縣附近的蒲河岸邊,這與奚康生封安武縣男有密切的關系[2]908-914。他們均認為北石窟寺在安武縣境內。但據《魏書·地形志》記載:“豳州,領郡三,縣十。西北地郡,領縣三:彭陽、富平、安武。趙興郡,領縣五:陽周、獨樂、定安、趙安、高望(今正寧、寧縣一帶)。襄樂郡,領縣二:襄樂、膚施(今寧縣北部、合水一帶)”[2]2618,2621,2627,2628。彭陽縣,治所應在北石窟寺西5公里的鎮原縣彭陽古城;富平縣,治所在西峰區彭原鄉廟頭嘴北遺址[13]。綜合北魏郡縣分布,北石窟寺所在地,當屬于豳州西北地郡彭陽縣管轄。安武縣,應在甘肅省鎮原西部一帶。審之奚康生任涇州刺史時,開鑿南北石窟寺,而今南北石窟寺,不在涇州(今涇川縣北5里水泉寺)南北位置,當應處于安武縣的南北位置之上。在今南北石窟寺的中間有一條古道,遺跡尚存,李紅雄、張耀民、宋文玉都曾做過報道[14-15]。筆者也考察過這條古道,今天遺跡歷歷在目,在原區多表現為深3—5m的槽形地貌,當地人稱“胡同”。在南北石窟寺故道中間的位置,萬俟溝圈正好有一遺址,王蔭槐先生認為萬俟溝圈遺址,是北魏時的涇州治所[16]。筆者于2006年12月15日,踏勘萬俟溝圈遺址。該遺址坐落在鎮原縣上肖鄉楊城村,這里位于黃土塬區兩面侵蝕的崾峴處,崾峴寬500m,在萬俟溝圈西溝沿邊發現布紋瓦片、灰陶片剖面,其南北長150m,東西長度100m,文化層厚1.5—2m,周長500m,不足縣城規模,據地形來看是扼守崾峴的一處關隘遺址,據此可遏制鎮原縣屯字原與涇川縣荔堡原的通道。李紅雄在《北石窟寺古代交通初探》一文中,亦認為此遺址為北魏涇州治所[14]151,誤。該文還認為此遺址是萬俟丑奴反魏起義和稱王的地方。當有可能。因為當地保留了“萬俟”這一地名,筆者曾訪當地村民,有人說溝圈東面的廟宇原來墻面上鑲嵌一塊石碑,“文化大革命”時破壞了,記得上面有“萬俟”等字樣。李紅雄還說萬俟溝圈北有北魏胡太后的父親胡國珍的祖墓,證據是當時有兩個■冢,20世紀70年代平田整地時挖毀。胡國珍是臨涇人,封安定公,北魏安定縣遺址在今鎮原縣新城鄉原峰村,這座古城,今城墻不存,但其文化層范圍200×300m2,具縣城規模,村子有城隍廟一座,雖為新修,但在信仰問題上當地居民不會隨便將閻王、判官代替其他神祇供奉。當為北魏安定縣遺址,胡國珍的祖墓不在臨涇縣,就在安定縣,不會在安武縣。

聽當地居民說在距萬俟溝圈3km的馬家溝圈,有一城隍廟,2007年8月5日,筆者前往考察。上肖村村主任趙其義接待,并做了簡單介紹。隍廟位于上肖北莊村,上肖村有一古城遺址,北距萬俟溝圈3.5km,村部院內有城墻高4—7m,北墻殘長30m,西墻殘長20m,夯層11cm,墻體棱角分明,外有城壕,北城壕寬22m,長100m,村委會南有一剖面,文化層厚1m,多為布紋瓦片,東西約500m。據地下文化層復原古城,其規模約在300×400m2左右,是一個較大的縣城遺址。聯系文獻,此遺址當是北魏安武縣古城。

上肖遺址為安武縣古城遺址,是安武縣開國男奚康生的封地,南北石窟寺的命名,正是以安武縣為地理坐標,南稱南石窟寺,北稱北石窟寺,這里南距南石窟寺23km,北距北石窟寺22km,距離基本相等。

奚康生取得壽春、合肥等具有戰略地位的要塞,因而遷征虜將軍,封安武縣開國男。奚康生死后,其子“定國襲康生安武縣開國男。”奚康生“出為平西將軍,華州刺史?!盵1]1631安武縣即是豳州(華州)所轄之縣。奚康生來到授封地任職,必然對封地有特殊的感情,到任華州后,奚康生就著手開鑿北石窟寺,在永平二年(509)正月“涇州沙門劉惠汪聚眾反,詔華州刺史奚康生討之?!盵8]207之時,已經初具規模,永平二年(509)完工。永平二年(509)奚康生兼任華涇二州刺史,有了在涇州附近修建石窟的便利,著手南石窟寺的修建工作,永平三年(510)南石窟寺完工,故有《南石窟寺之碑》。

2. 南北石窟寺之間的道路

奚康生修建南北石窟寺,完全是出于對于受封地的深厚感情和對佛教的虔誠。特別重要的是,奚康生任華州刺史開鑿北石窟寺,任涇州刺史開鑿南石窟寺,而開鑿北石窟寺早,開鑿南石窟寺晚;地處華州的北石窟寺規模大,地處涇州的南石窟寺規模小。這些都說明南北石窟寺不是以涇州為中心開鑿的,而是以奚康生的受封地安武縣為中心開鑿的,南北石窟寺也是以安武縣為地理坐標命名的。南北石窟寺都在絲綢之路的要道上。漢代以來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過隴東地區,有兩條主干道。一條是由關中出發,經今天的乾縣、永壽、彬縣、長武分兩路:一路經長武至涇川縣涇明(漢代陰槃縣、唐代長武城)下原入涇河河谷;一路沿涇河經涇川(漢臨涇縣,唐宋元明清涇州)、平涼(癟家溝有漢代月氏道遺址、十里鋪有秦漢烏氏縣遺址、安國鎮有秦漢涇陽縣遺址)[17],由彈箏峽至固原,在木峽關越六盤山,沿祖厲河,在靖遠哈思堡渡河,經漢媼圍縣進入河西走廊,我們稱為“涇河道”。南石窟寺在這條道路上。另一條是沿長武縣相公鄉(漢代大要縣治所)至寧縣政平(唐定平縣治所)渡涇河,經早勝(唐宋早社驛)、寧縣(秦漢泥陽縣,唐宋寧州治所),至董志原,從今北石窟寺下原[18],渡蒲河,溯茹河,經鎮原縣(漢彭陽縣、唐宋原州臨涇縣、開邊有漢安定縣遺址)、寧夏彭陽縣(古城鎮為秦漢朝那縣[19]),度蕭關至固原(古高平),我們稱為“茹河道”[20]。北石窟寺在這條道路上。南北石窟寺之間的道路由于以安武縣為中心,并成為南北石窟寺之間的通道,連接涇州與華州(豳州),并連接絲綢之路兩條主干道“涇河道”與“茹河道”,對于北魏布局西部地區行政、軍事、貿易至關重要,我們將其命名為“安武道”。原平涼市博物館館長劉玉林先生提醒筆者,在玉都附近還有一條東西向的道路,筆者果然發現在涇川縣北涇河與茹河的分水嶺之間,經涇川縣的荔堡鄉,渡過洪河,過豐臺鄉、太陽墩、玉都鄉、黨原鄉,進入鎮原縣中原鄉、平泉鄉,至平涼市崆峒區草峰鄉,有另一條古道,今天這條古道遺址深2—3m,寬5—15m不等,清晰可見?!杜f唐書·肅宗紀》載:“安史之亂”發生后,太子李亨至安定郡(治所今涇川縣),斬新平、保定二太守,隨后“上至彭原,又募得甲士四百,率私馬以助軍?!盵21]彭原太守至烏氏驛迎接,即走這條道路,我們將其命名為“烏氏道”(見圖1)。

3. 南石窟寺與胡太后的關系

如果說南北石窟寺與靈太后胡氏有關,胡太后是涇州臨涇人,北魏臨涇縣治所在涇川縣水泉寺,南石窟寺正在臨涇縣地,南石窟寺規模小于北石窟寺,當與胡太后無關,否則不會太小,況且永平二年胡氏尚未生子,其地位尚且低下。胡太后是孝明帝元詡之母,元詡于永平三年(510)三月丙戌出生,延昌元年(512)十月乙亥,立為皇太子,延昌四年(515)正月丁巳繼位,二月尊母為皇太妃,七月丙子,尊皇太妃為皇太后,壬辰,群臣奏請皇太后臨朝稱制[22]。從時間上看,南北石窟寺修建之時胡太后勢力尚未興起,但南石窟寺建造時胡氏是皇親國戚,《南石窟寺之碑》碑陰題名的有:安定、平涼、新平、趙平、隴東五郡的郡太守、郡丞、內史、曹吏、參軍、主簿、從事等各級官吏;涇州各郡屬縣有安定、臨涇、石堂、朝那、烏氏、白土、三水、爰得、鶉觚、陰密、祖厲、撫夷、陰槃、高平、涇陽等十五縣的縣令[2]914。署名的還有胡氏4人,皇甫氏(胡太后母舅)2人,正如黨燕妮所說,胡氏、皇甫氏等大族都支持和參加了南石窟寺的修造。胡氏、靈皇后母舅家皇甫氏在涇州均是世家大族,奚康生聯合這些權勢家族,并動用全涇州人力、財力興建南北石窟寺[23]。

三 北魏涇州屬縣與胡太后籍貫

一些學者意識到,南北石窟寺命名的地理坐標應在南石窟寺、北石窟寺的中間位置,王蔭槐《淺議涇州遺址與北南石窟寺的關系》一文,提出這個位置就是北魏的涇州治所,并提出萬俟溝圈遺址為北魏時涇州城[16]169-171。李紅雄在《北石窟寺古代交通初探》一文中,亦認為萬俟溝圈遺址為北魏涇州治所[14]143-151。這樣北魏的涇州城就到了今涇川縣北20km的鎮原縣上肖鄉楊城村東西寬不足0.5km的一個崾峴——萬俟溝圈,謬甚。

關于西漢臨涇縣、東漢臨涇縣及安定郡治所,北魏涇州、安定郡、臨涇縣,均在甘肅涇川縣水泉寺的觀點,筆者在《歷史時期臨涇縣地望變遷研究》一文中做了論證,現就有關問題再做一強調。

北魏臨涇縣、安定郡、涇州遺址在甘肅涇川縣水泉寺,除了文獻記載外,近年來出土文物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證據。2005年涇川縣博物館在涇河南部距縣10km的太平鄉三星村清理一座北魏墓葬,出土墓志磚3塊,銘曰:“恭惟大魏正始四年(507)十一月五日,臨涇民王明生/積業精微,二尊并背,不能損沒,偷□徙秋仰/先靈墳域,分散府悼,不孝罪男……誠遷眾棲,集葬中原……刊石立銘,記之云爾……”?譹?訛說明北魏時涇河南屬于臨涇縣管轄,北魏涇州領郡六,領縣十七,其中安定郡就領縣五,北魏實行州郡縣三級地方行政制度,今涇川水泉寺既是附郭臨涇縣縣城又是安定郡城,還是涇州治所,跨境20km才到鎮原縣萬俟溝圈,一般治所處于行政區劃境域的幾何中心位置,萬俟溝圈如果成為臨涇縣治所,其統轄區域還會向北部延伸,他就與北魏郡縣密集的現象不符。況有其他證據證明,北魏臨涇縣治所當在今涇川縣水泉寺無疑[24]。涇州安定郡其他各縣安定、臨涇、朝那、烏氐、石堂現在均有遺址為證。北魏胡太后是安定臨涇人,其籍貫當在今甘肅省涇川縣,胡太后與甘肅鎮原縣沒有關系。鎮原縣是在唐代以后設置臨涇縣的[4]。

漢代實行郡縣制,《漢書·地理志》記載,全國有郡國103個,縣1587個。三國以降,州、郡、縣三級政區成為正式制度。北朝時郡縣設置增多,出現“郡縣倍多于古,或地無百里,數縣并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現象[25],西晉前期,全國共19個州,172個郡國,1232個縣,到了南北朝,郡縣倍增,共有220州,999郡,比之西晉,州膨脹11倍,郡膨脹10倍[26]。故此,我們有必要對北魏時涇州郡縣設置情況進行一下梳理,為北魏歷史研究提供地理坐標。

關于北魏涇州的建制,《魏書·地形志》記載:“涇州,領郡六,縣十七?!惫P者近十年來在陜甘寧蒙毗鄰地區考察古城遺址300多座,對北魏涇州所轄各郡縣,大多找到古城遺址。安定郡,領縣五:安定(遺址在今鎮原縣新城鄉原峰)、臨涇(遺址在涇川水泉寺)、朝那(遺址在鎮原中原鄉武亭)、烏氐(應為烏氏,遺址在涇川玉都鎮太陽墩)、石堂(遺址在涇川縣荔堡);隴東郡,領縣三:涇陽(崆峒區安國鎮油坊莊北遺址)、祖居(寧夏彭陽縣)、撫夷(鎮原縣三岔);新平郡(當在今彬縣一帶),領縣四:白土(陜西長武縣)、爰得(涇川縣黑河)、三水(陜西彬縣)、高平(涇川縣高平遺址);隨平郡,領縣二:鶉觚(今靈臺邵寨遺址)、東盤(今涇川縣窯店遺址);平涼郡,領縣二:鶉陰(華亭縣一帶)、陰密(靈臺縣);平原郡,領縣一:陰盤(今平涼崆峒區四十里曹灣遺址)。

《魏書·地形志》載涇州,領郡六,縣十七?!赌鲜咚轮繁庮}名有涇州所轄五郡十五縣,缺平原一郡和東盤、鶉陰二縣。張寶璽認為,“碑文采自當時的建置,有更大的可靠性。”此論甚是。但又曰:“地形志錄武定時制,期間有所變化。”當有誤。武定(543—550),是東魏孝靜帝年號?!蛾兾魍ㄖ尽肪硭摹督ㄖ玫谌繁蔽海骸靶缕娇?,屬涇州領縣四?!庇袞|盤縣,“東盤,屬隨平郡。后魏明帝熙平二年(517),析鶉觚縣置東陰盤縣。周地圖記按:東陰盤即長武地。”東陰盤縣即東盤縣,明確記載了東盤縣設置于明帝熙平二年(517),東盤縣的設置晚于南石窟寺建成的時間509年。東盤遺址在今涇川縣窯店古城遺址,地處長武原,行政建制屬于今天甘肅涇川縣。

參考文獻:

[1]魏收.魏書:卷73:奚康生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1633.

[2]甘肅省博物館.甘肅涇川南石窟調查報告[J].張寶璽,執筆.考古,1983(10):908-914.

[3]鄧建吾.慶陽寺溝石窟“佛洞”介紹[J].文物,1963(7).

[4]甘肅文物工作隊,慶陽北石窟寺文管所.慶陽北石窟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5]甘肅省文物工作隊,慶陽北石窟寺文管所.隴東石窟[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6]杜斗成,宋文玉.南、北石窟與奚康生[G].絲綢之路文論,2004年下半年版.

[7]張多勇.歷史時期臨涇縣地望變遷研究[C]//2015絲綢之路與涇川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5:158-173.

[8]魏收.魏書:卷8:世宗紀[M].北京:中華書局,1974:207.

[9]魏收.魏書:卷106:地形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4:2625-2627.

[10]侯旭東.北魏境內胡族政策初探:從《大代持節豳州刺史山公寺碑》說起[J].中國社會科學,2008(5):168-

182.

[11]吳葒,張隴寧,尚海嘯.新發現的北魏《大代持節豳州刺史山公寺碑》[J].文物,2007(7):89-96.

[12]元和郡縣圖志:卷三:關內道:涇州條[M].北京:中華書局,1983:57.

[13]張多勇.歷史時期彭陽縣城址的變遷[J].歷史地理:第27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346-366.

[14]李紅雄.北石窟寺古代交通初探[G]//北石窟寺.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151.

[15]張耀民、宋文玉.北南石窟故道踏勘記[G]//北石窟寺.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139-151.

[16]王蔭槐.淺議涇州遺址與北南石窟寺的關系[G]//北石窟寺.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169-171.

[17]張多勇.從居延E·P·T59·582漢簡看漢代涇陽縣、烏氏縣、月氏道城址[J].敦煌研究,2008(2).

[18]崔惠萍,張多勇,張亞萍.北石窟寺的研究現狀與尚未解決的問題[J].敦煌學輯刊,2009(3).

[19]張多勇.朝那縣城址變遷概述[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

[20]張多勇.絲綢之路隴山以東段走向考察報告[C]//金塔居延遺址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4:663-668.

[21]舊唐書:卷10:肅宗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75:241.

[22]魏收.魏書:卷9:肅宗紀[M].北京:中華書局,1974:221-222.

[23]黨燕妮.《南石窟寺碑》校錄研究[J].敦煌學輯刊,2005(2):221-231.

[24]張多勇.涇河中上游漢安定郡屬縣城址及其變遷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7:13.

[25]隋書:卷46:楊尚希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3:1253.

[26]周振鶴.地方行政制度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62-6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成人午夜|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欧美在线网|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日韩午夜片|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视频大全| 青草精品视频|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看国产毛片| 找国产毛片看|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夜夜拍夜夜爽|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AV老司机AV天堂|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无码aaa视频| 欧美a在线看|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亚洲区欧美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国产制服丝袜无码视频|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制服丝袜 91视频|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九色91在线视频|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91视频日本| 婷婷色中文网|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丝袜国产一区|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老太|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一区色| 国产色网站|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欧美国产在线看| 久久免费成人| 欧美日韩导航|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97综合久久|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不卡在线看| 高h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微拍| 亚洲看片网| 99热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