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艷紅
語言文字能力包含說普通話、用規范字。說好普通話,用好規范字不僅是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要求,也是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還是鞏固語言教學、培養學生正確書寫漢字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是弘揚祖國優秀文化的重要手段。說好普通話,用好規范字對于自身的發展、學習具有促進作用。
一、統一語言,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增強民族凝聚力
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五十六個民族,各民族有各自的語言。推廣普及普通話可以增進各地區的交流,對于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義。為了更好地使用普通話和規范字,提高全民的語言能力及文字應用能力,教育部將每年九月份的第二周定為普通話宣傳周,確定宣傳主題,全國各中小學校圍繞普通話宣傳主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普、推普活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教育,使學生正確掌握漢字書寫能力及運用語言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培養審美能力,對于提高青少年自身的人文素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二、了解現狀,明確目標,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近年來,說普通話、寫規范字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重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大家交流普通話極不標準,后鼻音不到位,錯別字多,用語不規范等現象普遍存在;社會上廣告詞中的錯別字還普遍存在,會誤導孩子的識別能力;教學和生活中習慣使用方言土語,缺少使用普通話的語境,養成自覺說普通話的習慣還有待加強;學生平翹舌不分,還需要對字詞進一步掌握,教師的書寫不規范還需要加強等等。針對這些現象,需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漢字基本常識的傳授,加強書寫訓練,培養學生用規范字的意識,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教師普通話標準流利,書寫達到工整規范。提高師生自身的語言素質、語言能力、思維方式,提高基礎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促進眾多學生及家長對語言文字的規范化使用。
三、開展活動,培養特長,提高師生語言文字素養
提高教師的寫字能力、普通話朗讀水平,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教師隊伍的語言文字工作素養。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國家關于語言文字的相關政策,明確規范語言文字的意義,把推普工作切實有效地抓起來,將學校語言文字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
1.部署實施活動,提高語文素養
(1)語言文字規范化建設的研究,分階段有序地測試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閱讀教學中,重視口語交際的訓練研究,加強學生語言和思維的訓練;用字規范化的難點和對策研究,開展活動,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素養;加強教師的基本功培訓,重視教師寫字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師的普通話朗讀水平,提高教師隊伍的語言文字能力。
(2)在學生中成立監督小組,監督校園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促進良好的校園語言文字環境的形成,提高學生學語言、用語言的積極性。
(3)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平時的教學及各項集體活動中,尤其是課堂教學中,堅持講普通話,用規范字,不寫繁體字、異體字、錯別字,為學生做好榜樣。
(4)利用學校廣播、專欄、標語等進行廣泛宣傳,在師生中形成人人重視語言文字規范的良好風氣,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定期組織學生對學校周邊社會用字情況進行調查,既凈化了語言文字規范化的周邊環境,又提高了學生對語言文字不規范現象的認識。
2.開展推普活動,實施語言訓練
(1)按照年級,區分年段,有序地組織測試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如:一年級“漢語拼音對對碰”;二年級“詞語大比拼”;三、四年級“課文朗讀比賽”;五、六年級“語言文字知識測試和積累”等等,讓學生在學習的經歷中體驗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提高了基礎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
(2)閱讀教學,培養語感,加強學生語言和思維的訓練。通過讀熟背誦優美的語段,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使文章豐富的語言和邏輯思維內化為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語言素質、語言能力和審美情趣。
(3)開展活動,培養特長,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素養。學校組建內容多樣的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演講比賽、朗讀比賽、漢字糾錯比賽、書法競賽、作文競賽等活動,給學生搭建了展示才華的平臺,增強了學生使用規范字的意識,提高了學生語言文字的能力。
①開展“啄木鳥”糾錯專項行動。對校名、標語、宣傳專欄、黑板報等存在的錯別字、異體字、簡化字定期清理,學生對錯別字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班級創辦“推普角”,營造推普氛圍。開辦普通話校園廣播,擴大宣傳,讓普通話的宣傳遍布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②不定期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對社會不規范的用字進行調查,如飯店、賓館、藥店名稱用詞不妥,詞語搭配不當,廣告用詞不準等進行區分,鍛煉和提高他們對不規范字的識別能力。
③每天下午第二節利用20分鐘時間練寫字,培養寫字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4)組織學習,大力宣傳、營造良好的語言文字學習氛圍。氛圍的營造須注重校園環境建設,創設優美的語言文字環境,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中華語言文字的美,得到美的熏陶,形成學普通話、用普通話的良好學習氛圍。在教室、走廊、校園圍欄及教學樓外等各處設立全國推普宣傳口號,語言文字宣傳提示語,時刻提醒廣大師生增強語言文字規范化意識,同時積極影響促進周圍家長的語言文字規范化使用。
四、注重階段小結,及時總結經驗
隨著活動的不斷開展,及時總結經驗,保障后續工作順利開展,讓師生逐漸意識到普通話的學習推廣不但要從學校抓起,還要拓展到社會,得到家長和社會的支持,從而增強學普通話、說普通話的意識。
除了總結活動經驗,還要收集有關活動資料,舉行成果匯報會。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僅能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更能在此基礎上補充完善課程的有關理論,進一步規范培養學生運用規范語言文字的能力。
各項活動讓師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提升了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提高了自身素養,同時也促進了學校語言文字環境建設,形成一種良好的校園氛圍,養成人人說普通話、人人寫規范字的好習慣。
?誗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