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涵
摘 要:在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實體經濟將面臨著去除過剩產能和優化產能結構的艱巨任務。從會計實踐的視角來看,無論是去除過剩產能還是優化產能結構,都使得企業需要對資產價值波動狀況進行考察,從而來重新確定企業未來的盈利目標。在此背景下,建立二者統一的實施途徑包括:增強會計人員的市場信息調研能力、靜態與動態分析完成公允價值計量、任務導向下實施資產價值會計計量、強化市場信息與財務內控間的關系。
關鍵詞:公允價值計量;資產減值會計計量;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實體經濟將面臨著去除過剩產能和優化產能結構的艱巨任務。去除過剩產能的主要形式在于,通過有效途徑對企業資產存量進行削減,從而以降低產能水平和提升產能質量來適應經濟轉型需要。優化產能結構則包括技術改造和固定資產重置等兩個主要途徑,進而優化和提升企業的產品結構與產品品質。從會計實踐的視角來看,無論是去除過剩產能還是優化產能結構,都使得企業需要對資產價值波動狀況進行考察,從而來重新確定企業未來的盈利目標。此時就存在著一個問題,即對資產價值波動信息進行計量的原理是什么。從目前的新會計準則中可以知曉,公允價值計量成為了“原理”的核心要件,即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確認資產價值,這樣就能對資產減值提供有效思路,并避免企業因后續資產市場價值波動而帶來的經營狀況分析困擾。本文聚焦“去除過剩產能”的資產減值會計問題。
1 實現二者統一的內在要求分析
在企業預算資金約束條件下,去除落后產能與優化產能結構應建立起相對平衡的態勢,這種平衡態勢主要反映在資金流入與資產投入之間比例關系,以及資金流的相對速度上。因此,實現二者統一的內在要求可分析如下:
(一)去除過剩產能的公允價值確定
企業中的落后產能主要以各類型生產設備為物理形態,且這些存量資產仍處于有效使用壽命期內,但這里需要區分的是:資產的經濟壽命與使用壽命兩個概念。前者更加突出資產的“精神磨損”,而后者則主要指向資產的“物理磨損”。因此,去除過剩產能的公允價值則主要依賴于資產的“精神磨損”來確定。在會計實踐中,這需要通過市場供求關系來確定。
(二)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實施目的
公允價值計量為資產減值會計計量提供了數據支撐,但為了助力企業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這里應著力分析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實施目的,也只有在正確的實施目的下才能確保資產減值會計計量職能的有效發揮。從前面的論述中可知,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實施目的主要體現在:有效反映企業去除存量資產后的資金流入數量,并以此來綜合權衡技術改造和固定資產重置的資金投入節奏和結構。可見,聚焦于具體的經營管理活動之中,便賦予了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經濟意義。
2 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關系
在上述內在要求分析基礎上,二者的關系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公允價值計量提供前置性的會計信息
在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被納入到了資產減值會計之中。從這一規則調整初衷來看,主要能實現會計信息的真實和有效性目標。由此,公允價值計量便起到了提供前置性會計信息的職能。從會計實踐的角度來看,完成公允價值計量首先需要獲取大量的市場相關信息,然后在統計分析市場信息的基礎上完成對資產價值的確定。同時,這里所確定的資產價值應能保持資產價值在后續市場中的相對穩定性,從而針對資產價值波動的趨勢分析也納入到了計量之中。
(二)資產減值會計計量助力資金有效配置
資產減值會計計量有助于提升企業的資金配置績效,這主要反映在本文所提出的主題之中。從一般性角度出發,資產減值會計計量可以真實反映企業的資產存量水平,通過對這一會計信息進行發布將有助于投資人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若企業屬于公共型公司,則有助于社會投資人做出合理決策。在調節資產存量與增量之間的關系上,資產減值會計計量將有助于企業合理控制技改與資產重置的節奏,以及對技術改造與固定資產重置間進行合理選擇。
(三)二者統一改觀企業傳統會計管理模式
傳統會計職能已無法適應企業現有的財務內控需要,而需要以一種與市場結合更為緊密,以及會計視野更為寬廣的會計實踐形式來給予替代。事實上,建立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統一形態,便是替代傳統會計模式的途徑之一。可見,二者統一改觀了企業傳統會計的管理模式。
3 實現二者統一的途徑
根據以上所述,實現二者統一的途徑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一)增強會計人員的市場信息調研能力
根據上文所述可知,公允價值計量構成了前置性會計任務,而這就需要充分掌握資產的市場供求信息。為此,企業管理層應通過制度設計來增強會計人員的市場信息調研能力,并通過企業內部組織形態改造,來建立起多部門相協調的市場信息調研機制。針對增強會計人員的調研能力培訓,可以委派企業市場人員擔任培訓講師。
(二)靜態與動態分析完成公允價值計量
這里需要重視的是,在對資產公允價值進行計量時,需要綜合應用靜態與動態這兩類分析手段。靜態分析主要根據即期資產供求價格來確定企業資產價值,而動態分析則需要引入時間變量來分析資產價值的趨勢。對于后者而言,會計人員需要跟蹤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宏觀經濟環境,并在滾動計劃法的原理下做出資產價值趨勢判斷。
(三)任務導向下實施資產價值會計計量
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環境下,需要增強會計在經營信息供給和建議上的職能優勢。這就要求,需要在任務導向下來實施資產價值會計計量。以本文所提出的主題為例,為了確保企業預算資金總量能夠得到有效配置,在資產減值會計計量時就需要準確反映存量資產去除后的資金投入狀況,并將該信息及時反饋到企業管理層,從而為企業管理層的產能優化決策提供支撐。
(四)強化市場信息與財務內控間的關系
建立二者之間的統一給予了我們啟示,即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需要“強化市場信息與財務內控間的關系”,或者說企業在實施財務內控時應建立在信息開放的場域下進行,而不能僅僅局限于對會計賬面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可見,若要提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準確性,則首先需要做好公允價值計量工作。
最后強調,在增強戰略管理會計應用價值的目標驅動下,企業還需要在決策制度上來增大會計部門的建議權。最為可行的辦法為,會計團隊負責人直接向董事會進行匯報。綜上所述,以上便是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
4 小結
本文認為,企業無論是去除過剩產能還是優化產能結構,都使得企業需要對資產價值波動狀況進行考察,從而來重新確定企業未來的盈利目標。在此背景下,建立二者統一的實施途徑可圍繞著:增強會計人員的市場信息調研能力、靜態與動態分析完成公允價值計量、任務導向下實施資產價值會計計量、強化市場信息與財務內控間的關系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參考文獻
[1]陳秀玲.試論全面預算管理對增強集團公司管控力的作用[J].會計之友,2010(35):116-117 .
[2]張曉梅.如何將全面預算管理應用到集團公司[J].財經界,2015(8):87-87.
[3]郭浩環.基于價值管理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構建框架——國有大型集團公司[J].現代商貿工業,2015(12):113-114.
[4]吳思妮 .集團公司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會計師,2011(8):33-34 .
[5]黃麗.全面預算管理在集團公司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4(43):107-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