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昌市大力推進互聯網與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努力打造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區,促進“互聯網+”戰略的落地,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南昌互聯網創業企業的發展。但互聯網創業環境的改善與創業效果還不顯著,互聯網創業環境中存在著一些抑制互聯網創業企業發展的因素。研究如何消除這些抑制因素,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以促進新創互聯網企業持續成長,是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1 南昌互聯網創業企業成長環境存在的問題
南昌的互聯網產業發展起步較晚,規模較小,互聯網創業文化及基礎較薄弱,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互聯網創業企業的發展壯大。
(一)外部環境的問題
1.經濟環境
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依賴于開放、廣闊的市場。互聯網發展程度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正相關,即地區經濟越發達,其互聯網產業也就越發達。而作為正在發展和崛起的中部大城市,南昌經濟規模較小,市場信息環境相對封閉,市場狹窄,難以在機會平等的互聯網市場領域內形成足夠的竟爭力。
2.政策環境
目前,江西省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只有8家,南昌是6家。反映出南昌政策扶持力度及環境對欠缺。一方面,南昌在創業扶持、融資和擴展業務、優惠政策等方面給予的便利和優惠有待加強;特別在鼓勵和重視互聯網創新意識的培養與扶持需要強化。另一方面,南昌市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投入嚴重不足,給互聯網創業提供的市場空間亟需擴大。
3.文化環境
(1)市民的市場行為、消費習慣及文化意識存在局限。盡管近年來南昌的網民在飛速增長,但是網民占總人口的比例依然偏低,而且網民中對移動電子商務感興趣的比例更要低一些。
(2)缺乏創業文化環境和氛圍。南昌地處中部,創業文化相對淡薄,創新和創業意識不強。對于政府本身,較多官員在技術和思維上對互聯網了解較少,而相較于一線城市,地方政府擁有龐大的資源支配能力,政府對創業的支持就顯得更為重要。同時市民的信息化水平較為落后,缺少對互聯網創業的必要認識和準備。
4.人力資源環境
南昌互聯網專業人才嚴重匱乏,熟悉互聯網的綜合人才稀缺。由于長期基礎薄弱,目前市場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應不足。由于地區收入差異較大,南昌雖然集中了江西最豐富的互聯網人才培養資源,但高端人才多數留不住,也沒有形成引得來、留得住的良好環境。
(二)行業環境存在的問題
1.互聯網企業規模小,缺乏互聯網領軍企業
南昌在前期沒有培育出互聯網領軍企業,這又使得本地市場很難受益于領軍企業(如網易、阿里、騰迅三大互聯網派系)的技術外溢,無法形成一個技術人才在不同層次的企業間良好互動的生態,造成很多技術創業者在長期的發展中,技術難以突破,不能轉化為產品競爭力。
2.創業企業資金渠道單一,融資能力差
互聯網企業創業前期開發對資金的需求非常大,而南昌互聯網創業企業大多數是民營企業,規模小、資產少,加上風險投資體系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還不完善,又不能獲得更多的國家信貸支持,故企業融資能力較差。導致互聯網創業企業難以迅速成長,發展后勁不足。
3.企業市場開拓能力不強、市場競爭無序
南昌的大多數互聯網創業企業受渠道、信息、客戶、資金、服務水平的限制,無法更好地開拓市場,而且企業在有限的市場空間內處于低水平無序競爭狀態。南昌本地很多的創業還容易盲目跟風,或者只是運用互聯網對各傳統行業進行簡單相加,020火了以后,一大堆人追著要做上門服務,洗車、保潔等垂直領域的上門服務開始火爆,但沒錢可燒的初創企業拼不過大平臺,也顛覆不了用戶使用平臺的習慣。
4.人才儲備不足,創業成功率有待提高
南昌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因為資金少、發展空間小,不容易吸引和留住高層次創業人才,人才原來稀缺再加上流動性大,使得創業的困難更加突出。盡管互聯網自主創業比例逐漸增加,特別是高校大學生創業積極性比較高,但從總體上看南昌互聯網創業率及創業成功率仍舊處于低位。
2 改善南昌互聯網創業企業成長環境的措施
南昌互聯網創業企業大多屬于生存型企業,如何改善環境,幫助初創互聯網企業發展壯大,成功抓住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這波機遇期,需要積極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南昌互聯網企業外部創業環境措施
1.政府發揮監督管理和保駕護航作用。不斷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繼續著眼于互聯網業的外部環境和自身成長,支持網絡技術、服務持續創新,政策更加豐富。同時堅持依法管理互聯網,嚴厲打擊網絡侵權、竊密等違法犯罪行為,在發展中做好監管工作,讓互聯網更好成長,根深葉茂,引領創新創業新潮流。
2.營造創業文化、教育氛圍。應培養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要營造氛圍,大力培育創新文化。培植競爭、擇優、公平的價值觀,形成敢于冒險、善待失敗、樂于合作的創新理念;還要增加培訓機構的數量、規模和質量,讓更多創業企業能夠得到良好的技能培訓和指導。
3.強化孵化培育功能。一要促進合作,重點加快孵化器產學研合作體系的建設,二要重視孵化器管理人才的培養,提高服務質量,三要完善孵化器組織,多元化、專業化和標準化,四要促進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形成滿足創新創業需求的孵化器網絡,使互聯網創業企業得到很好的培育。
4.改善融資環境。需要更好地為互聯網創業創業解決融資渠道,改善融資環境,減輕互聯網初創企業的收費負擔,更加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建立支持互聯網初創企業發展的政府采購制度等,配備服務于互聯網創業企業的金融機構,努力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場,加快民間資本的有效利用進程,為互聯網初創企業提供有效的資金渠道,大力完善金融貸款信用環境,努力規避融資風險。
(二)改善南昌互聯網創業企業內部環境的措施
互聯網創業企業內部環境的改善還是應該主要圍繞企業拓展市場,推動項目、技術、管理創新,培育有序的行業市場等方面。
1.拓展市場,推動創新
一要培育或者引進互聯網龍頭企業,將更多更好的產品推向市場,不斷拓展市場。二要通過市場推動創新,創業企業要不斷進行項目、技術、管理等創新,識別市場機會并能通過改變顧客和產品把握市場機會。
2.團隊合作和成本控制
互聯網行業特點決定互聯網創業企業需要一個更良性的企業內部生態,首先需要有好的合作團隊,必須擁有一批穩定的、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并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企業的發展中,要讓更多的人參與決策,使互聯網創業企業的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和決策能力齊頭并進,并以靈活多變的步伐高速發展。其次互聯網企業要始終通過適當的成本控制來控制風險,在迅速擴大市場占有率的同時,也要通過成本控制來避免盲目擴張。
3.企業管理模式的更新和轉換
對于互聯網創業者來說,在創業初期,企業家的能力往往表現為產品創新能力。到成長期時,企業家必須要完成從技術人員向企業經營者的角色轉變,而且要不斷地進行管理創新。互聯網時代需要企業在管理上更加扁平高效、響應更加快捷迅速。相比較傳統企業,互聯網創業企業應該采取的是更輕、更靈活的管理模式,并逐漸形成適合企業成長發展的自有管理模式。
總之,我們必須重視南昌市互聯網創業企業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和障礙。南昌市互聯網產業正處在起步發展階段,完全發展起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必須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提出和實現自己的發展策略,促進南昌互聯網創業企業的不斷成長。
作者簡介
段志明(1979—),男,江西南昌,工作單位:南昌社會科學院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