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毅非

摘 要:石油資源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尤其是近年來國內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加,石油資源短缺的問題已經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因此在保證國內石油開采產能穩定的同時,完善石油對外貿易戰略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尤其是在國際石油市場不斷動蕩的今天,我們更需要為國家的石油對外貿易戰略找到一個合適的出路。這樣才能夠真正保證國內政治和經濟局勢的穩定,本文根據自己的經驗對此進行了總結,希望能夠對完善國內石油對外貿易的現狀有所思考。
關鍵詞:石油;經濟;對外貿易;戰略發展
隨著國內各個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在石油等能源方面對外的依賴程度也是在不斷增加。根據相關數據的顯示,現在國內石油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已經高達百分之五十五,而且有關專家做出過預計,如果不轉變當下國內的石油對外貿易戰略,到2020年國內石油對外貿易依存度就能夠上升到百分之六十。這些預測也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認同。因此轉變石油對外貿易的發展戰略,讓對外貿易依存度降到百分之五十以的紅線之下,這就是我們需要面對的首要難題,但是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國內經濟的發展沖破這種“另類”的能源封鎖。
1 中國石油對外貿易的基本現狀
1.1 我國石油資源的基本現狀
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能源需求,但是與之相對的卻是國內石油資源供應量不足的問題。現如今國內很多油田都進入了高含水期,能夠穩定現在的產能已經實屬不易,要想取得突破短時間內來看還是存在很大難度的。這樣的現狀就造成了國內各行各業想要發展就必須通過石油進口來滿足當下的能源需求,就在這樣不斷進口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加劇國內經濟的內部風險。
從石油資源的儲量來說,我國石油資源剩余可采儲量位居世界第十三位,而且這個可采儲量在近幾年內一直沒有增加過。如果再沒有探明新的、沒有開采過的油田的話,這些已經探明的石油儲量只夠我們開采20年的。另一方面來說,目前國內的很多大中型油田轉型困難,設備都已經老化,僅僅依靠他們其實也很難實現石油的增產,這樣的狀況實在是不容樂觀。
1.2 我國石油資源的貿易結構
我國石油貿易發展到現在其實也經過了很多變化,原油的進口比例其實也一直在不斷上升之中。從最開始1990年原油進口比例的38.6%發展到了2006年就已經到了76.1%,能夠出現這樣的變化其實是因為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的,但是從這樣的變化中我們還是可以知道國內石油行業對于世界石油市場的依賴程度正在逐漸增加。這個與原油進口比例相反的是,石油制品的進口比例卻一直在下降,1990年國內有61.4%的石油制品都是依靠進口,到了2006年這個數值就已經下降到了23.9%,近幾年這個數值更低。這和國內施行的成品油配額管理有很大的關系,而且這種數值的下降其實也說明了我國的石油貿易結構正在向著一個比較良性的方向發展。另外一個就是出口方面,原油的出口比例也一直在不斷下降,這其實就表明了國內石油行業的上下游統籌和以前相比有明顯的提高的了,石油制品的出口其實也在從改革開放之初就不斷增加,而且一直以來都是處于穩定增長狀態。
2 中國石油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
2.1 對外依賴度過高
進入21世紀隨著國內的經濟不斷發展,此時對于石油資源的需求量也是在不斷增加。但是因為當下國內石油資源開采技術以及分布的限制,國內石油貿易對外依賴程度也是在不斷增加。這其實也間接表明了國內石油行業想要發展是擺脫不了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的,具體來說石油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可以通過這個公式來算出:“對外依存度=石油凈進口量/石油年消費量”。根據這個公式再結合有關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在1997年到2009年這幾年之內,國內石油貿易的對外依存度在不斷增加。如下圖一所示我們可以知曉,2010年2014年我國的原油產量也遠遠低于國內的石油消費量。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國內的油田產量很難再增加的現實,根據有關專家的預計,未來國內石油的消費總量會不斷增加,這必然會加大石油對外貿易的施行難度。從另一方面來說,按照國際上的慣例,如果一國的石油進口量超過5千萬噸,那么國際石油市場的價格波動就能夠影響到該國經濟的平穩運行。如果石油進口量超過8千萬噸,該國就必須通過國防以及軍事手段來保證石油的供給,我國石油進口總量早在2003年就突破了8千萬噸的大關,可見現在國內石油貿易對外依賴程度有多高。
2.2 貿易方式單一
我國石油進口的對象主要是中東的幾個國家,雖然說中東地區的國家原油產量巨大,但是該地區的政治局勢并不穩定,恐怖勢力橫行,這其實就會對我國石油資源的供給帶來影響。目前國內石油資源進口大都是以簽訂短期合同為主,有政府間協議、加工協議以及易貨貿易協議這幾種簡單的方式,這幾種貿易方式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且也很難做到長期供應。在這些貿易方式之中我國也只能被動的接受國際石油市場的價格變化,很難發揮主動權,這也會給國內石油行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
2.3 運輸方式單一
目前對于從國外進口的石油我們主要有三種運輸方式:海運、管道、鐵路,但是我國缺少跨海運輸石油的管道,鐵路運輸的數量實在很難滿足我們的實際需求,因此很多時候我們選擇的都是海運這種方式。但是目前中國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用作海上貨物運輸的輪船都是由外國人控制的,這就使得國內的相關單位很難保證運輸的安全。如果一旦別的勢力滲透到我們的運輸計劃之中的話,我國的石油進口運輸將會面臨巨大的風險。另外,我國幾條石油進口的線路都會途徑一些時局不穩的地區,例如:霍爾木茲海峽以及馬六甲海峽這些地方,我國的石油運輸在途徑這些地區的時候很容易受到敵對勢力的威脅。
3 完善中國石油對外貿易的具體步驟
3.1 努力降低石油貿易對外依賴程度
降低石油對外依賴程度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措施就是通過各種方法和策略,改變國內石油資源的開采現狀。相比較日本、德國等這些國家,我國境內分布有非常豐富的石油資源,很多地方因為開采條件的限制都沒有進行科學的開采。因此立足于自身,不斷尋求技術上的突破,科學的開采國內的石油資源,將是我們降低石油貿易對外依賴程度非常重要的手段。具體來說我們需要根據國內石油資源的分布現狀來調整石油的開采戰略,首先需要穩定東部油田的開采,在已經開采過的油田之上進行深度開采。其次需要改變老油田的開采現狀,通過革新技術來提高產量,推動國內各大油田產業結構的轉型。再次對于西部地區的石油資源要加大勘探力度,為國內石油行業的發展找到更多的儲備,做好能源戰略的交替。最后對于海上油氣資源的勘探也同樣應該重視,我國海岸線與大陸架上的石油資源產量豐富,但是因為技術水平的限制我們對海上石油資源的勘探才剛剛起步。因此如果能夠對海上油氣資源進行開采,這也必然會降低中國石油貿易的對外依賴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海上石油資源的開采難度較大,而且產量波動也較大,因此較大勘探力度是做好石油資源海上開采工作的第一步。
3.2 發展多元化的石油貿易供應結構
此外如果能夠擴大中國石油貿易資源供應,對于我國石油對外貿易的發展也是有幫助的,而且這樣也不至于會在石油運輸過程中受到敵對勢力的影響。目前我國在加強與中東以及俄羅斯國家加強石油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同時,也積極在尋求與蘇丹、利比亞等國家的合作。這樣才能夠規避海外石油供應的風險,建立起牢固的海外石油供應基地。要注重加強與非洲國家的戰略合作,他們地區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是卻沒有能力開采,我們可以發揮技術優勢來達到共贏的局面。而且要與石油輸出國家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可以嘗試發展石油期貨貿易,利用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的變化來取得最大的收益。
3.3 運用石油期貨解決石油溢價問題
“石油溢價”問題是在亞洲國家普遍存在的,解決這一問題可以發揮好石油期貨價格發現以及套期保值等作用,積極有效的吸收資金,才能夠穩定國內石油資源的供給。這是借鑒西方國家借助石油期貨穩定石油能源供給而得出的結論,雖然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但是我國只能被動的接受國際石油市場的基準價格,沒有自己的主動權和控制權。因此我國必須積極融入到國際石油交易之中,發展我國的石油期貨交易,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通過合理控價來吸引國內外的石油投資者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這樣才能夠形成對我國有利的石油進口價格,從而發展我國的石油對外貿易戰略。
綜上所述,石油資源的對外貿易是當前國內整體石油開采狀況之下我們必須要選擇的一種方式。從長遠來說這為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證,但是隨著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的不斷變化,發展石油對外貿易的過程中也必然會面對很多風險。因此及時調整我們的石油貿易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就成了我們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本文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對此進行了簡要的總結,希望能夠對改善中國石油對外貿易的現狀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張祺. 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13.
[2]張娟. 中國石油對外貿易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
[3]龔敏. 我國石油對外貿易發展策略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