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國
任職教育的發展必須以崗位任職需求為牽引,這就決定了任職教育是以崗位任職能力培養為重點,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不僅需要教員具備熟練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部隊實際工作經驗,能夠探索解決部隊裝備使用中遇到的重大現實問題的辦法,以達到理論與實踐上的融合,針對我院教員師資隊伍建設的情況談談我的看法。
1 當前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教育觀念與軍事教育向信息化轉型的要求不相適應
信息技術具有的超強滲透性和快速擴散性,在極大地拓寬人們對知識的獲取渠道, 加速知識儲備和更新的同時,正強制性和根本性地改變過去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教材為主渠道,以教員為中心的教與學的局面,自主式創新學習研究被歷史性地推到了時代前沿。這就要求打破教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緊緊圍繞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目標, 實現由傳授式教學向引導式、研究式、啟發式、開放式教學轉變,使學員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向主動的自主式學習轉變,建立學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從教為主體到學為主體的轉變,不僅是教員和學員各自兩種角色的簡單轉換,而且是更新教育理念,優化培養目標,深化教學改革等綜合集成的重要內容和重要表現形式。但是,目前學院眾多教員的觀念并未完全地轉變過來,還是重在以課堂上講為主要表現形式,重在給出答案, 給人以魚的傳統做法,而并不是以學員的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培養為重點,針對未來戰爭和學員所需來設計課程,并通過教員的導來指導學員學習研究,不能真正授之以漁,讓學員在研究問題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員隊伍整體結構與多層次培養對象的需求不相適應
我院目前培訓對象復雜多樣,培訓類型涵蓋陸、海、空、火箭軍各軍種士官,培訓層次從初級士官到高級士官,學員學歷既有中學,也有中專、大專生,有的任職經歷多元,已經轉換過多個不同的崗位,有的一直都是在同一崗位上,任職教育的培訓對象的這些特點,要求教員必須具有很強的靈活應變能力。在教學總體設計上,既要體現各級各類士官必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要求,又要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對象的特點,準確定位培養目標,突出不同的培訓重點,防止和克服簡單化、一刀切的問題;在教學組織實施上,要合理區分教學標準,堅持因材施教,使教學內容的深淺度、教學考核的難易度等,真正與不同培訓層次的要求相符合;在教學方法創新上,要變灌輸式為研討式,變課堂系統講授為精講引導,變理論講解為實踐體驗,加強多媒體輔助教學,仿真教學、虛擬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充分突出學員主體地位,讓學員去處理、去體驗、去操作,使學員在實際案例中,在模式實踐中,在實兵、實地、實裝、實彈等訓練和演練中形成能力。
(三)管理機制與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的要求不相適應
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需要各項管理機制的配合,如高效的激勵機制和科學的考評機制等,良好的競爭激勵機制是增強教員隊伍活力,激發教員工作積極性、主動性、 創造性的有效手段、科學的考評機制又是激勵措施發揮作用的前提。然而,由于評估和激勵機制不健全,如考評標準不規范,過于偏重定量考核或定性考核;在教學質量上獎勵不足,在晉職晉級和表彰獎勵上,搞平均照顧,干好干壞一個樣,有功無賞。在職務評審上,搞齊步走,論資排輩,或者是只注重學術科研的數量而不注重其質量,只注重學術科研成果多少而不注重教學水平高 低和教學成果等,造成教員的教學鉆研和學術創新的積極性難以調動,教員自身內在的成長激勵嚴重不足,進取心嚴重缺乏。
2 提高教員隊伍能力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
一是加強宜傳教育,切實轉變教員思想觀念,突出學員中心地位,樹立由教為主體向學為主體轉變的思想。二是幫助教員由重講向重導轉變,從注重幫助教員講好一堂課,轉到幫助教員設計好一堂課上來。三是使教員了解部隊當前正在干什么,崗位任職需要什么,對教員教學要求是什么,努力做到使教學與學員崗位任職需求合拍同步。四是堅持問題中心意識,以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設置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組織專家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梳理和檢查,以增強教學針對性,提高教學效果。
(二)完善教員培訓機制,提高教員業務能力
一是堅持新教員崗前培訓制度,逐步實施教員資格認定制度,對取得授課資格的教員進行定期抽查,對教學水平達不到要求的取消其資格。二是要強化教員崗位自學,院校應加強對教員自學的指導與監督,教育教員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強化教員崗位自學的自覺性和經常性,給教員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三是要強化教員在職培訓,認真分析、 研究教員教學能力的現狀,積極組織、引導、督促教員進行崗位在職學習,采取在職進修、業務陪訓、學術交流、專題講座等形式,為教員補充新知識、接受新觀念搭設平臺, 使教員隊伍的知識結構、理論水平滿足任職教育的需要。四是要強化教員離職培訓。根據任職教育教學需要,鼓勵教員脫產攻讀急需軍事專業更高一級學歷,有計劃地安排教員到相應的軍隊院校、軍事科研單位進修學習,不斷提高教員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三)加強教員科研創新能力,發揮對教學的支撐作用
一是通過科學研究,促使教員及時掌握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改善教員知識結構, 提升教員知識水平,科研活動是教員將學科知識進行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循環過程,是教員內化學科知識的過程,也是教學能力得以提升的有力保證。提升教員的教學能力,必須提高教員的科研水平。二是實現研究成果向教學轉化,加強科研創 新能力,使教員在科研活動中融會學科知識,深化知識內涵,進一步發揮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對教學的支撐作用,把最新的研究成果納入教學中去。三是建立教研一體機制, 促進任職教員從學員中收集當前部隊重點、難點、特點問題,拓寬科研研究領域。
(四)完善評價激勵機制,優化教員管理模式
一是提高物質生活待遇,通過制定合理的物質獎勵辦法,給教員以物質鼓勵。如設置教員授課質量獎,調動教員從事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性。二是要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要尊重教員,突出教員的主導地位,采取多種措施保護教員治學的積極性,鼓勵其從事教學的創造性,要關心教員,著力解決他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使教員的辛勤勞動得到充分的尊重,從而激發高度的工作熱情。三是要規范考核獎懲制度。努力營造能者有活力、平者有動力、庸者有壓力的環境,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員能力評估指標體系,把教員教學能力、教學質量工作實績與任職、 晉升、獎勵相掛鉤,通過加大獎懲力度,激勵廣大教員自覺磨練教學能力,不斷提高教員隊伍的整體水平。
(五)優化教員結構,發揮教員團隊作用
一是加大人才隊伍引進與調控力度,指揮類學科引進技術人才,技術類學科引進指揮人才,形成理技融合的教員隊伍群體。二是把師資隊伍與課程體系建設結合起來,把精品課建設與名師隊伍結合起來,打造課程組,使每門特色課程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形成名師主講,配角支持的人員穩定、結構合理的教師梯隊,充分發揮教學名師和教員團隊的作用。三是根據工作情況和教學需要,采取任職、代職、兼職鍛煉等形式,有計劃地安排教員到部隊任職,參與部隊活動,履行相應職責,了解和熟悉部隊,加深教員對各個崗位任職要求的認識,提高教員的實際工作能力,同時院校機關部門要注意掌握和收集部隊演習訓練方面的信息,多安排教員參與部隊重大軍事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