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康迪+趙瑾
摘 要:社會實踐是高校開展育人工作的重要環節,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是實現這一環節的基本保障。藥學類大學生因就業方向、就業崗位的特殊性,建設適合高等藥學類院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勢在必行。本文以高等藥學類大學為例,客觀分析了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對如何建設好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運行與管理
1 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意義
藥學類大學生因就業方向、就業崗位的要求,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操作技能。目前,部分高校在培養藥學類專業人才時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觀念,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相對薄弱。實踐育人工作對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場所,是學生了解社會和用人單位、接觸生產實踐的重要渠道。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是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高校的實踐基地建設,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強調“實踐育人基地是開展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要載體。各高校要努力建設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學校與社會密切合作的實踐教學基地,有條件的高校要強化現場教學環節。”(教思政[2012]1號)實踐基地建設情況直接影響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穩定性、長期性和連續性。因此,大力進行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科學管理實踐基地,對于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效果,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實現“實踐育人”的教育目的具有重大意義。
2 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現狀
1、實踐基地建設長效機制較難建立
藥學類高等院校的實踐基地主要包括:醫藥企業、醫藥相關類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這些單位基本上都是獨立的。如果實踐活動的開展不能使實踐單位從中受益,不能形成生、校、企互惠共贏的局面,實踐活動的長期性、穩定性就很難得到保證,長效機制的建立也無從談起。
2、實踐基地使用單一,利用率較低
實踐基地所在單位的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部活動都不可能只與一個專業有關,每個部門往往需要不同專業的人才相互協作才能夠正常進行。然而,部分高校在組織實踐基地活動時,往往忽視這一情況,單一組織某個專業或者某個學院的學生參加活動,既造成了實踐資源的浪費,又沒有很好的服務基地單位。
3 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建議
1、結合專業學科特色,明確實踐基地建設目標
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主要包括:思想引領類社會實踐基地、地方和企業發展型社會實踐基地、志愿服務與教育文化類社會實踐基地。在選擇合作單位時,高校應結合專業學科特色,深入調查、仔細研究,使實踐教育與課堂教育相結合,推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使實踐活動體現時代精神,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2、建立活動長效機制,切實提高師生參與性
藥學類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一種雙贏的活動,既要讓學生、學校從中受益,也要使實踐單位從中受益。醫藥企業由于生產經營的特殊性,在接納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時存在一定的不便利性。因此,一方面,政府對積極參與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單位應當給予一定的鼓勵政策,使社會形成關心幫助在校大學生成長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企業、社會組織應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營造條件,以開放的姿態為大學生提供成長鍛煉的機會。高校在建立實踐基地前,應做好充分調研工作,結合實踐單位的實際情況,堅持合作共建、雙向受益的原則,制定活動方案及管理機制,形成雙方雙贏的局面。 此外,還要充分調動專業任課教師及學生的積極性,從配套經費、課題立項、學分認定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師生走出校門,豐富實踐經歷。
3、加強基地建設管理,保證實踐基地穩定發展
在基地建設管理中,建議采用三級管理制度,即采用由校級主管部門、依托學院、學生自主管理的三級管理體系。由學校主管部門負責統籌布局,構建頂層設計,調配各項可利用的資源;學院負責基地建設的內容規劃、活動實施和經費使用;學生社團負責基地的日常管理、實踐活動的宣傳、動員等。三級管理體系模式有利于綜合各方面力量,形成企、校、院、師、生五者的支撐機制,為實踐基地運行的可行性、長遠性、穩定性提供保障。
4 結語
建設優質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協調各方權利及義務的基礎上,加大發展力度,完善管理體系,讓實踐育人的效果落地生根。“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在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過程中,需要政府、社會的大力支持,需要高校的長期堅持,運行過程中建設和總結共抓,積累和宣傳并行,只有這樣,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才會朝著越來越健康的方向發展,在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和促進地方兩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化思.以工科大學為例論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 [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 71-73.
[2] 李秀美.關于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思考[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5): 55-57.
[3] 任佳.北京高校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分析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8): 222-224.
[4] 劉曉紅.地方高校工科學生就業實踐基地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1): 114-117.
[5] 張素紅,陳小虎,魯宇紅. 新型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以金陵科技學院為例[J]. 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4)
[6] 張恩韶,李清晨. 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5(02)
[7] 劉四軍,陳霖,陳其煌,郭瓊,黃李雙,李歡. 利用積極心理學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1(06)
[8] Buddeberg-Fischer Barbara,Klaghofer Richard,Abel Thomas,Buddeberg Claus.The influence of gender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n the career planning of Swiss medical students. Swiss medical weekly . 2003
作者簡介
楊雪(1988-),女,碩士,漢族,中國藥科大學,職稱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