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摘 要:本文分析了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介紹了體育教學環境的特性,體育教學環境的功能,體育教學環境的作用等問題。
關鍵詞: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
學校教育是培養良好道德觀念、傳授知識、增進健康的重要場所,是培養高素質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而高校作為與社會接軌的重要基地,應該擔負起培養適應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身心健康、能較好適應社會的優秀人才的重任。而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緊密結合,肩負著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歷史使命,同時學校體育又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良好人格、良好人際關系、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等身心健康的重要場所。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離不開環境,環境是任何事物存在、發展的溫床。學校體育活動也不例外,要保證學校體育的正常進行,必須以良好的的體育教學環境為依托。
任何體育教學活動都必須在一定的體育教學環境下進行,脫離了體育教學環境,體育教學活動也就不復存在了。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作為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由一個多因素構成的復雜系統。“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相對體育教學環境而言,是個別與一般的關系,或者是體育教學環境在普通高校中特定的存在方式。
1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特性
1.1 規范性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是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學校的培養目標,是根據以促進人的身心全面發展需要,而設計、建設和組織起來的育人場所。因此,教學環境建設的各個方面都應該符合標準。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具有易于調節、控制的特點即人們可以根據體育教學活動的需要,調節控制體育教學環境以及各個構成要素。
1.2 純化性
體育教學環境是一個有多種因素組成的有機系統,狹義的體育教學環境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是為學生的學習創建的,是體育教學活動的主客體為追求真理、掌握知識、發展身心等為目的而組織起來的環境,為了達到以上目的,必然對各種環境因素進行選擇、凈化、加工等純化處理,使其更加符合體育教學的需要。
1.3 教育性
教育性是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最根本的特征,體育教學環境是一個特殊的育人環境,當然得體現出它的教育特性。體育教學硬件環境是體育教學活動賴以進行的物質依托的同時,構成體育教學硬件環境的各種環境因素也具有教育意義。體育教學軟件環境對體育教學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因此,正是因為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是一個育人的場所,所以人們在發掘它物質功能的同時,更加關注教學環境的教育意義。
2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功能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通過自身功能不斷的對體育教學活動、個體發展等所產生影響。因此,我們認為良好的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具有以下功能:
2.1 導向功能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通過自身作用,引導學生接受一定的價值觀、行為準則,以保證他們向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即體育教學環境的導向功能。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學校的培養目標設計的專門的育人場所,它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社會主流文化的精神、價值取向以及國家對年輕一代成長發展的期望。學校內部的各種環境因素也體現著這些要求和期望,導引著學生的思想,規范著學生的行為,塑造著學生的個性。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導向功能在學生的社會化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2.2 凝聚功能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以自身特有的影響力,將不同地理區域、社會階層、家庭背景的青年學生聚合在一起,在環境中他們不斷實現自我,并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體育教學硬件環境為學生的聚集提供了物質條件,而體育教師、學生作為體育教學軟件環境的主體,能夠通過體育教師的行為及教學表現、學生的行為表現等使學生產生歸屬感,以逐步實現體育教學環境的凝聚功能。
2.3 陶冶功能
良好的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心靈,使他們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等。個體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和行為習慣總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形成。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作為青年學生生活于其中的、可知可感、具體生動的一種微觀社會環境,在他們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形成中有著其它環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優雅美觀、整潔文明的校園,窗明幾凈、生氣盎然的學習環境,積極向上的班風校風,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等,都是實現其陶冶功能的環境條件。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對人的教育作用不是強行灌輸的,而是寓教于生動形象和美好的環境中,通過有形的、無形的或物質的、精神的多種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熏陶、感化學生,從而產生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應。因此,我們應該利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陶冶功能進行品德教育,必將使高校的德育質量有一個大的提升。
3 體育教學環境的作用
3.1 體育教學硬件環境的作用
體育教學硬件環境是體育教學的主體曾經或正在作用于其上的一切客體的總和。主要包括體育教學場地、設備等。體育教學硬件環境是體育教學環境得以體現的外在標志。與體育教學軟件環境相比,物質環境是一個與“文明因素”(物質技術因素)密切聯系的概念。體育教學硬件環境作為體育教學環境的實然狀態,即是體育教學環境建設的物質基礎,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和反映,同時也是體育教學環境中的物質載體。作為體育教學環境中的有形部分,也作為校園文化的有形部分,是校園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形態。從體育教學環境形態的內部結構來看,物質環境是在現在的意義上,映照著整個學校體育文化發展積淀的時代特征、地域風格等,折射著體育教學環境主體——體育教師、學生的價值傾向和審美意象,是體育教學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3.2 體育教學軟件環境的作用
體育教學環境是一個以各種形式態表現出來,有物質的和精神的,有形的和無形的,自然的和社會的,宏觀的或微觀的等形態表現出來。這里說的精神的、無形的等是對體育教學軟件環境屬性的描述。它存在于體育教學活動的周圍時,盡管它摸不著、看不見,但是體育教學中的軟件環境能通過體育教學環境中人的要素的行為等表現出來。
有學者提出:在當前,提高體育教學的效能不僅僅依靠體育教學硬件環境,更多的是依靠發揮體育教學軟件環境作用,因此在提高體育教學效能方面更加注重體育教學軟件環境的作用。體育教學軟件環境是存在于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并對體育教學活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體育教學軟件環境主要是由體育教師、學生、體育教學管理者等人的環境要素、班級氣氛、班級中學生間、師生間、教師與教師間等的關系組成,盡管這些軟件環境是無形的,但是能被體育教學的主體——體育教師和學生感覺到,從而無形間影響到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體育教師的職業能力、體育教師的職業道德、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生們間的人際關系等,進而影響體育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學生的有效學習行為,最終影響有效體育教學行為,影響體育教學的質量。因而,1994年葉瀾教授提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把精神發展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說明學校應該努力營造一種教學環境,一種由師生共建的、同時又能成為進一步促進師生工作學習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王雷.高校體育教學環境對體育教學影響探析[J].科教文匯,2008,1:104.
[2]宋敏敏.高校體育教學環境對學生體育學習的影響[J].體育科研,2009,3(3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