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民+段麗萍
摘 要:育人者必先自育,從教師個體適應社會和履職需要的普遍意義出發,到最終實現以德立教、立德樹人的目標。高校教師應在自我養成教育中強化三個自覺:一要自覺提高職業能力,二要自覺強化育人意識,三要自覺涵養高尚師德。無德難為師,從師先立德,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最高層次,其核心是堅定正確的政治信念和崇高理想,其靈魂是愛與責任。
關鍵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好英語老師
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教師不是簡單的“教書匠”,而是要教書育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而其中“傳道”是第一位的,不僅為“經師”,更要為“人師”,肩負起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神圣責任。我們所說的“道”就是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道,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道。我們要記住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平凡,一個是快樂。我們平凡,憑著勤奮、謙虛、執著與頑強的態度對待教學工作。因為教師是一個平凡的職業,并不需要有什么特殊超人的天賦,但需要你有馬拉松跑的耐力,需要你奈得住寂寞,需要你甘心把自己溶入平凡。我們認為當老師需要你投入自己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把學校當成第二個家,把學生近似地當作自己的孩子,盡你所能地付出你的智慧和愛心。這對任何一名教師都不是什么難事,難的是持之以恒,總是這種心態,總是這種精神,總有與這種心態和精神相應的行為。要把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孝心獻給父母,關心獻給他人,信心留給自己。辛苦需要快樂沖兌。和傳統觀念相反,我們提倡快樂教學。就像米盧提倡快樂足球那樣。如我在上語音課時插入教英語格言的圖文,而后看圖提問,誘導學生聯想到一個英語格言的三種表達形式。
這樣使同學們學得輕松,記得牢固。我們要善于從平凡的小事中經常地找到快樂。當我們講課時,用了一個當今大學生們喜聞樂見的詞或能按他們的思維講了并達成共識,我們感到像他們一樣年輕,像他們一樣有朝氣,我們快樂;當我們獲獎時,我們非常快樂。
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選擇了教師職業,就選擇了更高的道德操守要求,老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條件。好老師的道德情操最終要體現到對所從事教師職業的忠誠和熱愛上來,把追求理想、塑造心靈、傳承文明當作人生的最大樂趣,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和人格底線,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美德,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甘為人梯,樂于奉獻。教師的首要職責是引導學生學會做人, 做有德之人、有為之人。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做人, 是學校工作中根本性的、基礎性的工作。教師的責任是教育學生, 然而學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出來的, 而是感染出來的。 教學依賴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氣氛以及教師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舉止,身教勝過言傳。正人先正己、育人先修身。已不先行, 何以導人? 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對學生就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它爆發的內驅力是不可估量的。 正人先正己, 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 教師自己要率先做到; 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請你記住, 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 教師應以德修身。教師就像一面鏡子,既照人,又照己。教師教學生學做人, 首先自身會做人。
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師德素養與專業學識,可以說是一個好老師的兩翼。這里有兩個方面需要特別強調。一是好老師要有淵博的科學知識。二是好老師要具有教育智慧和教學能力。好老師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既給學生知識,又給學生洞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要準確把握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更新專業理念,善于運用新技術提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的專業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弘揚學生的主動精神,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教師要追求智慧, 師德就是一種智慧, 而且是一種實踐智慧。首先, 教師要在教育實踐中學習, 從提高個人的業務能力入手。因為師德不是空洞的, 它就是教育生活。博學多才對我們每位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知識不是靜止的, 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因而,為師者要讓自己的知識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 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 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完善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不斷學習和自我提升,實現自己的專業化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最渴求的就應是知識的更新,是能學到更多的能為教學注入新鮮血液,補充營養的東西,使自己的大腦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教師要不斷“充電”。 潛心于教學科研,寧靜致遠。
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要自覺愛護、尊重、寬容學生。把真情、真心、真誠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成為有愛心的好老師。積極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做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用欣賞增強學生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自尊,讓所有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成長為有用之才。人常說, 教書是一項付出“愛”的職業, 教育是一項愛心工程。眾所周知,作為師者, 職業要求我們必須教好書、育好人, 做到以人為本, 以教為法。因為我們工作的對象是有靈性的人,作為教師, 對學生必須具有普遍的愛, 愛每一個學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 師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它應該兼具父親式的嚴格, 母親式的溫柔, 朋友式的平等, 它是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自然流露出的對學生的關心和期望。它對學生的行為也起著強烈的潛移默化作用。愛貫穿于教師的一言一行中。教師置身于現實生活中,如何盡職敬業、專心致志, 做好教育人的工作,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提高師德水準和修養。教師無窮的知識和愛心、無盡的力量和激情, 必將鍛造出不朽的師魂。走上三尺講臺, 教書育人; 走下三尺講臺, 為人師表。 因為教師不僅是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 更是莘莘學子道德基因的傳接者。讓一代代優秀教師茁壯成長,繼往開來。
綜上所述, 爭做“四有”好老師,有理想信念是成為好老師的根本,有道德情操是成為好老師的前提,有扎實學識是成為好老師的基礎,有仁愛之心是成為好老師的關鍵,嚴格按照“四有好老師的標準要求自己,力爭成為一個不惑、不優、不懼的老師。作為一名優秀教師, 當以一己之信念, 成一師之本職, 助學生一生之發展,才能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教師,教學相長。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參考文獻
1. 王顯芳,郭智芳,謝羚 .高校輔導員爭做“四有”好老師,培養“四有”好學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講話精神[J].《高校輔導員》, 2014 (2).
2. 姚曦曦.論高等藝術院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爭做‘四有好老師,育桃李滿芬芳[J]. 《北方音樂》, 2015 (3).
3. 張艷婷 .培養青春充滿正能量的好少年——爭做“四有”好老師[J].《華夏教師》, 2015 (4).
4. 安利利 .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助力學生筑夢 ——論如何爭做"四有"好老師[J].《教育界》,2015(5).
作者簡介
劉新民,河西學院外國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法、翻譯學。
段麗萍,張掖市體育運動學校中級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法、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