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六花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教師的教育觀念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形式下,尤其要學會賞識學生,是實施課改的有效途徑之一。那么什么是賞識教育呢?賞識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的教育,是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學生的優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其方法是:信任、尊重、激勵、理解、寬容,并不是簡單的表揚和鼓勵,是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強化孩子的行為。其行為過程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創造環境,指明孩子的發展方向;適當提醒,增強孩子的心里體驗,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其本質是愛,學會賞識就是學會愛。
關鍵詞:素質教育;“賞識教育”;愛
日本教育家柃木認為世界上最難學的是語言,而每一個智力健全的孩子都會說出一口地道的方言,就是由于孩子在牙牙學語時父母的寬容和贊賞的態度不經意地激發的結果?!百p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每一個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生,也都抱有寬容和贊賞的態度,那么就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了。
新學期開始,賞識教育在我校全面鋪開。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探究和嘗試著賞識教育,并有效地滲透于語文教學之中,下面就我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運用賞識教育談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1 多鼓勵,少批評
人性中最本質的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尊重、理解和愛,就生命而言,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哪怕是老師一丁點的愛,或者是一句簡單的贊賞的話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種鼓勵,一種動力。比如:我班上的胡楊同學,平時經常不做作業,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每一次考試都不及格,而且是全年級中的最低分,不是二十幾分就三十幾分。面對這樣惰性強、不求上進的學生來說,如何激發他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成績是我在語文教學中最頭疼的事了。于是在本學期我結合賞識教育的教學理念對其改變了教育方式:首先讓他做到最前面,然后每天給他單獨布置簡單的適合于他的作業,無論作業做得怎樣,只要做了我就鼓勵他,并在鼓勵的基礎上逐步增加題量和作業的難度。幾個月以后該生的語文有所進步了,在復習時的測驗中分別考了40分和45分,在期末考試中竟然考了60.5分。讓我深深的領略到了賞識學生的成功之處,這難道不是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嗎?
2 相信學生能行
我們應當尊重每一個幼小的生命,愛惜生命中的每一項內容。把孩子看圓了,孩子就像打足了氣的輪胎,一躍千里;把孩子看扁了,孩子就泄了氣,無力跬步。好老師懂得賞識孩子。曾有個以培養神童的美國教育心理學教授來訪某校初二的一個班主任,請他在班上點幾名可以培養為神童的苗子,教授略加思索就點了十名,班主任吃驚地發現這十個孩子均為頑劣之徒,學習成績更是一塌糊涂。十名學生欣喜若狂,回家告訴父母,父母經過查實,改變了對孩子非打即罵的態度,以神童待之,結果這十個孩子奇跡般的成了學習尖子。后來該班主任向教授探尋其中的奧秘,教授淡然一笑:“我是隨便點的,其實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你說他行就行!”
3 給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
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都蘊藏著不可估量的潛能,只要老師善于給他們機會,他們就一定會還給老師許多驚喜。如:在研究性學習中,許多學習成績或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表現出了積極的熱情、獨特的思維方式、卓越的組織能力。再如:經常不交作業的學生,如果讓他們擔任一個收交作業的小組長,他們就會立刻交作業。此時老師若進行適當的夸獎、表揚和鼓勵,他們會漸漸養成自覺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和形成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探究性學習方式,留給學生充足的自由學習時間,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解讀,引導學生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由舊知識、舊技能自然過渡到新知識、新方法。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每個孩子都會積極地參與。
4 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
潛能生因為許多的客觀原因,造成自己在學習習慣、學習成績、紀律等方面滯后于其他的同學。在老師滿懷熱情地對他們進行賞識幫助時,必須承認他們與優秀學生之間的差異,對他們的付出不能急功近利,要有“只問播種,不問收獲”的思想準備。只要學生不會就要耐心地教,教時要根據他們的實際知識水平,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以小坡度、密臺階的知識層次結構,循序漸進地向上攀登。務必讓學生付出“跳一跳就能摘到鮮美的桃子”的努力,從而激發其學習動機,培養其繼續學習的激情。
5 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受,也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動力?!痹诮虒W中我注重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嘗試成功的滋味,特別是潛能生。比如:在一次寫字課上,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一個后進生寫字姿勢正確。第二天早上交上來的作業中該生寫得非常工整,并把他的作業粘貼在學生作品展示欄中。從此以后該生寫字越來越進步了。讓學生體驗成功,讓學生在賞識中不斷完善自我。
6 學會理解和寬容學生
潛能生特別容易出現問題,當他們惹了麻煩時,老師不要先入為主,認為自己對他們沒有什么不了解的,不就是那個樣子嗎?于是在這個觀念之下,粗暴地對待學生。比如說一個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忘了帶家庭作業,老師會很溫和的叮囑他下一次想著帶來,而如果是一個潛能生就不會這么說了,而是一頓嚴厲的訓斥:“又在撒謊”??上攵?,這種抱怨的教育方式只能讓孩子在“我是壞孩子”的意念中消沉,只會使孩子越來越壞。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學會理解和寬容,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溫馨和愛,才會使學生享受到自信和快樂。
通過教學使我還深刻認識到:“賞識”就是教師對學生人文精神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滲透,體現了學生和老師人格尊嚴上的平等。它倡導個性解放,要求老師應看到人性的美好,看到每個學生都有追求進步、積極向上的傾向,都有聰明、好學、向善的一面。同時,必須以平常心去看待他們的每一個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次進老師,自然而然就會善于發現學生的每個閃光點,欣賞他們的價值,從而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對待學生的失敗和錯誤,不能采取責罵、懲罰的態度,而要能以一種廣闊的胸襟給予諒解寬容和鼓勵,并為他們指出一條解決問題、樂于改正錯誤的有效途徑。使學生長期生活在和諧、溫暖、相互信任、相互贊賞的氛圍中,就能養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就能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學習新知識、探索新方法、研究新問題。這樣,不僅能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而且使學生的人生旅途充滿著掌聲笑聲、充滿著決心和信心。俗話說“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惡”,而作為—名老師,更應該如此。如果能時時以飽滿的精神、欣賞的眼光、鼓勵的話語對待學生,必能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但是,老師的在贊賞學生時鼓勵的話語必須是真心誠意,沒有矯揉造作、言過其實或者空洞無實,這樣的贊賞有著自然、真切與和諧之美,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親和力。讓學生在學校里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經常體驗被愛感、成功感、自豪感和愉快感,從而形成開朗活潑、樂觀向上的性格,建立起親密、和諧、真情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就能表現出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處處洋溢著真情,時時閃耀智慧的火花。
參考文獻
[1]王愛琴.淺析賞識教育[J].新校園(上旬).2015(11)
[2]呂振杰.賞識教育之我見[J].文學教育(上).2014(03)
[3]王舉康.正確運用賞識教育 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J].名師在線.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