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浩
摘 要:為探究大氣污染物對植物的影響,思考城市綠化的方法及策略,本文深入分析了植物對大氣污染的反應,探討了城市綠化的綜合設計思路,并結合植物自身特點,以科學發展觀為基礎,給城市綠化提出了一定的建議。本文研究內容為完善城市建設以及進一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植物;大氣污染;反應;城市綠化
城市里的綠地能做到凈化空氣,美化環境,這也是建設城市綠地的初衷,由于建設和管理不善,樹木不適應環境,樹木草地枯萎,塵土到處飛,土比路沿石高,下雨流的滿大街是土,不是美化環境,是在破壞環境。如今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世界城市朝著園林化、生態化發展已經成為必然。新的社會背景給城市綠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新的挑戰,有關植物與城市綠化方面的話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與熱點。因此,本文結合植物對大氣污染的反應給城市綠化提出了一定的建議。
1 植物對大氣污染的反應
1.1 宏觀
植物在性狀、生長代謝、繁殖能力方面的改變是植物對大氣污染的宏觀反應。倘若大氣中含有較多的氟化物時,植物葉片通常會呈現暗紅色的斑點,如果大氣中含有大量的氯氣,植物通常會表現出失綠的特征。假如大氣里存在過量的乙烯,就會導致植物發生嚴重的黃化現象。因此,一旦大氣被污染,植物的性狀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研究表明,大氣污染還會引起植物生長代謝速度的衰減。例如,植物在含有較高二氧化氮的環境下,其代謝將明顯減緩,生長周期也會顯著縮短。但是,不同的植物對大氣污染物有不同的抵抗力,在受污染的環境中不同的植物所表現出的代謝生長變化程度不同。另外,大氣污染會造成植物繁殖能力的下降,嚴重時還會阻礙DNA的正常復制,破壞植物的遺傳系統,引起種子的發育不完全。
1.2 微觀
光合作用 、細胞膜滲透率、蒸騰速率、電子傳遞速率以及線粒體等的變化是植物對大氣污染的微觀反應,植物光合系統受到大氣污染破壞后易引起凈光合速率的減小,導致植物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在污染的大氣中易引起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損害,從而易造成細胞膜透性的增加。由于蒸騰作用是為植物根部吸收水分提供動力的重要來源,因此,植物的蒸騰作用直接關系著植物吸水作用。一旦植物吸入有害氣體,植物的細胞膜就會因為自由基作用而產生收緊的趨勢,這就造成了氣體交換通道的部分閉合現象,為此植物的蒸騰作用就會明顯減弱。基于以上分析,有害氣體會給植物的蒸騰作用帶來嚴重的影響,從而造成植物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在這種情況下,植物多表現出類似干旱脅迫的反應。另外,在植物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其細胞內外在不停的發生各種化學反應,并伴有物質與能量的不斷交換,而這些變化都與電子傳遞緊密相連。比如,在細胞膜以及葉綠體類囊體膜等部位,通常存在著ATP的水解現象,這種現象與電子的傳遞緊密相連,只有通過電子傳遞,ATP水解生成的ADP與無機磷才能都用于生物體活動所需,才能夠維持生物的整個生命。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生物學者通常通過測試酶促反應所釋放的無機磷量減少量或ATP減少量或及pH值等的變化情況來確定電子傳遞速率。研究表明,在一般情況下,膜上的偶聯因子催化光合磷酸化反應 (ATP合成 ) 的電子傳遞速率很高,但是如果植物吸收了較高含量的污染物,其電子傳遞鏈極其容易受到破壞,這就會造成電子傳遞的紊亂,嚴重時還可能引起電子傳遞中斷。由此可見,如果植物在大氣環境受到污染的環境中生長,其電子傳遞速率可能變快,可能變慢,甚至有可能終止,其變化情況極為不定。線粒體作為植物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能夠促使細胞中有機物與氧的結合,將其轉化為二氧化碳與水,并能夠實現有機物中化學能的釋放,從而供細胞的使用。對于線粒體也容易因大氣污染遭受破壞,這會給植物的呼吸作用帶來嚴重影響,從而造成其功能的衰減。
2 城市綠化綜合設計思路
2.1 吸污能力
通常情況下,植物在污染大氣中生長會形成對污染物的抗性,從而形成植物抗性篩選手段的多樣化。當然,植物除了對大氣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抗性之外,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附污染物,能夠對降解大氣污染物起到一定的作用,這種性質即為植物的吸污能力。通常通過測定與計算污染區植物與對照區植物所含污染物的差值來確定污染物吸附量,從而對植物的吸污能力進行了解與分析。對于不同的植物,其對大氣污染物的吸附能力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大多數樹木能夠同時吸收多種不同的污染物,值得關注的是,對于不同污染物的吸收量在不同的環境中具有不同的消長關系。植物的吸污能力體現在其對污染物的降解作用。植物對抗污染氣體的性能與吸附污染物的能力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吸污能力,應當充分對其研究并用于實踐,為選擇綠色植物,綠化生活家園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綠化設計原則
在設計上要改掉現有綠地的弊端,在樹種、草地和便于管理上更細致周到;在后期管理上要有制度,有方法,設計、施工、驗收、管理和維護上要一體化,不能各自為戰,要統籌考慮,才能建成真正的城市之肺。在進行綠化設計時必須堅持以下七個原則:
(1)尊重自然原則。尊重自然要求植物群落培植必須滿足植物生長、發育、生存的要求,符合其生理變化規律。同時也要求盡量保證原始的自然環境,努力維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
(2)針對性原則。該原則主要是指要結合科學發展觀,根據植物的抗性、吸附能力等,對不同的污染環境應當選擇合理的植物種類,正確的配比關系進行針對性植物群落培植。
(3)整體優先原則。在植物培植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利益沖突。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以整體優先為原則,只有這樣才可能保證可持續發展。
(4)舒適性原則。植物種植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人類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增加舒適性。比如,可以通過種植植物提高綠視率,改善空氣質量。
(5)鄉土化原則。為了節約能源、減少不必要消費,種植植物種類以本土植物為宜。值得關注的是,這種方式還能促進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建設。
(6)安全性原則。“安全第一”是處理一切事物,開展任何工作的首要前提,植物種植必須考慮到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
(7)美觀趣味性原則。為使植物群落外部景觀顯得更加迷人、活潑,應當注意對不同色彩、不同樹形植物的培育與結合。
3 結語
無論從微觀還是宏觀角度考慮,植物對大氣污染都存在一些不良的反應。但是我們也應當意識到,充分利用植物吸污能力有利于降解大氣污染物。因此,可以有效利用綠色植物促進城市的綠化。在城市綠化建設過程中要注意遵守尊重自然原則、針對性原則、整體優先原則、舒適性原則、鄉土化原則、安全性原則以及美觀趣味性原則,只有以科學發展觀進行植物群落培植,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城市綠化的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王笑影,李麗光,謝艷兵.植被一大氣相互作用中的氣孔導度及其尺度轉換[J].生態學雜志,2008,27(3):454—459.
[2]謝維,曹同,韓桂春,等.苔蘚植物對撫順地區大氣污染的指示作用研究[J].生態學雜志,2000,19(3):l7—19.
[3]鄭飛翔,余春珠,溫達志,等.五種亞熱帶樹苗的生長與干物質分配格局對大氣污染脅迫的響應[J].生態環境,2006(3):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