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瑋
摘 要:只有繼承歷史,把握現在,才能更好地開創未來,因為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著名的思想家龔自珍曾說:“欲知大道,必先為史”;而“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緒人之枯,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1]這句話的用意就是告訴我們要正是歷史。當前歷史虛無主義是對我國社會特別是青年思想影響十分強大的思潮。所以,研究其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字:歷史虛無主義;否定歷史
1 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潮具有復雜的國際背景
(一)世界社會主義低潮與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下的社會現象
十月革命后蘇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此也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但是蘇聯在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時,故步自封,更沒有使社會主義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又無法克服自身的不足與弊端如:防止黨內的變質等,這些都制約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與此同時,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與蘇聯則是恰恰相反,他們利用世界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對資本主義生產的內部關系進行了調整,這樣做的結果:既緩和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同時也使得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經濟迅速發展。在西方敵對勢力和平演變下,再加之蘇聯社會主義的失敗,使得世界社會主義思潮陷入低迷,而世界資本主義思潮逐步泛起。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一些人回顧社會主義的歷史,甚至認為社會主義是錯誤的,否定社會主義歷史,還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因此,這些人對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采取了虛無的態度。
(二)西方反共勢力呼應社會主義的一種和平演變
將社會主義國家變成資本主義國家,重振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一直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夢想。然而當今世界是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廣大人民群眾痛恨戰爭,尤其是歷經了戰爭的人民,才更加懂得和平的寶貴。因此鑒于世界范圍內的輿論,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短期內并不會使用武力去推翻社會主義的統治,相反,他們采用的是和平演變的方式從思想意識形態領域去摧毀社會主義制度。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杜勒斯就提出,要在蘇聯內部找一些比較贊同資產階級思想的人,這樣可以找到資本主義的同盟軍,此外,他還建議將布爾什維克的根子深挖出來,把他們的精神庸俗化,還要把青年變成無恥之徒和庸人。因此,為了讓共產黨的后代淡忘歷史,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就是對其歷史與革命采取虛無的做法。一方面,加大支持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利用雄厚的資金出版大量的否定共產黨、社會主義制度以及共產黨領袖的著作。以達到否定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形成的歷史認識,扭曲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歷史。于是,他們大多以學術交往的名義擴散歷史虛無主義,并且為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歷史虛無主義高度贊賞。
2 歷史虛無主義在我國的興起
歷史虛無主義在我國的興起很早,甚至持續到我們今天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20世紀20年代~70年代,20世紀80年代~90年代,21世紀~現在。
(一)20世紀20年代~70年代我國的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
這一時期出現了全盤西化的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潮,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者認為:我國應全盤接受西方文化,所以就要拋棄我國悠久的歷史傳統文化,否則,我國的發展沒有出路。十年的文革,它是以否定我國的傳統文化為特征,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上的歷史虛無主義。尤其在70年代末,出現了“清算毛澤東思想“的思潮,表現形式為極力反抗毛澤東的思想以及攻擊其本人。
(二)20世紀80年代~90年代我國的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
歷史虛無主義從文革導致我國遭受重大打擊后不斷升溫,以至于否定我國前30年的歷史。直到20世紀90年代的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歷史虛無主義大肆宣揚馬克思理論已經過時,同時這也預示著歷史虛無主義已經從歷史鄰域擴散到了政治鄰域,如:“非毛化”的思潮以及徹底否定毛澤東的地位等等。
(三)21世紀~現在我國的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
進入21世紀,歷史虛無主義雖然不像原來那樣明目張膽,但是它并沒有消失而是以一種更加隱蔽的方式出現在我國。一是試圖以所謂“學術溯源”的假象,混淆是非,模糊焦點;二是指鹿為馬,試圖以所謂的“學術論證”的一些假象,而且還反誣馬克思主義是歷史虛無主義,有些西方反動分子甚至還把馬克思成為歷史虛無主義者。這些跡象表明,歷史虛無主義已經由“只做不說”或者“以做為說”發展到了“做與說”相結合,公開地進行理論包裝了。
3 結語
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就是要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我們共產黨人就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我們的指導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以,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能改變和歪曲歷史,歷史也是我們最好的教科書,因此我們要多學習多溫習歷史,在心中增添正能量。當前我國已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的階段,所以,我們一定克服歷史虛無主義,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龔自珍全集》(上),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