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作瑞
摘 要:本文從“黨”與“國”的關系、“治國” 與“治黨” 的關系、“黨規” 與“法規” 的關系三個角度對依法治國與依法治黨的進行了哲學層面的思考,希望能夠對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提供一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依法治國;依法治黨;哲學思考
習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改革和法治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法治道路,構建中國特色法治體系。更明確提出要堅持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黨要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在全社會樹立憲法和法律權威。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思想的又一重要體現,也是我黨不斷探索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升建黨治黨水平的集中歸納。
1 “黨”與“國”的關系
在西方古典文化中,國家通常指的是城邦或一個城市中的公眾或社會共同體。1如亞里士多德曾經做出論斷: 國家是一種聯合體,匯集了很多很多家族和村落,古羅馬的西塞羅也指出,國家很多社會團體,在共同權利意識和共同利益互享觀念的基礎上結合而成的組織體,因此在西方古典文化語境中,黨同樣也是組織的一種,應當歸屬于廣義的社會組織。
然而,近代以來,隨著“國家”被賦予政治意義之后,其成為一種政治符號及其政治,表征著地域、族群、國體、政體及其力量。而黨也以一種政治組織的政黨形式與政治發生關聯。政黨、 國家及其他們之間的關系,也為政治學、哲學、法學等領域高度關注。在學者的相關研究中,各種不同的國家觀念形成了。例如,以格勞修斯、 斯賓若莎等人為代表的 “契約”說及其后來的國家有機體說,與此同時,各種不同的政黨觀也隨之出現。有人認為政黨是“聯合的團體,有人認為,政黨是一種政治權力組織的機構,也有人認為,政黨是人民控制政府的團體,是利益表達和利益聚合結構,等等。這些國家觀念和政黨觀念,雖然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和價值,但也都有其偏頗和局限。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來講,本質上國家是具有歷史性,是一個歷史范疇, 它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一定階段并且產生階級,階級之間產生沖突不可調和必然產物, 這是馬克思主義者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所作出的界定。依據馬克思主義的邏輯,站在政治哲學層面來對國和黨關系加以考量的話,能夠看出,國家和與政黨分別或者二者之間存在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辯證統一關系。通常來講,國家區別于政黨。作為一個國家,在外延上確實大于政黨組織。然而,作為一種廣義的社會性組織,客觀上政黨也具有不同的類型,依據其政黨國家政權的關系能夠將其劃分為執政黨、參政黨及其反對黨。其中執政黨與國家組織之間的同一性更強,這種統一性,體現在立法、司法、執法、推進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各個方面。若對二者之間的這種哲學關系不加以把握與了解,將黨派組織的一般性與其特殊性相混淆,把將二者的概念生硬地加以比較,勢必會陷入“黨大還是法大” 的思維誤區。相反,若對一般的黨、參政黨、執政黨及其國家之間關系加以深入研究理解,對執政黨和立法、執法、司法、守法之間的哲學關系有深刻的把握,就會消除困惑、走出誤區,“黨大還是法大” 這一偽命題自然會不攻自破。
2 “治國”與“治黨”的關系
在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話語體系當中,治國與治黨實質上存在一種耦合關系,若將二者視為獨立的體系加以深入考察研究,就會發現他們之間存在緊密相連、相互作用的關系。在某種意義上,二者共存共生、互動共進,他們之間這種共存共生、互動共進關系即為耦合關系。
(一)目標的耦合性
治國與治黨之間的耦合關系,首先體現在二者目標的具有一致性。解決黨及其國家事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治國的目標,保持黨的先進性是治黨的目標。由此可見治國與治黨的目標均是為了實現國家富強、 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從這個角度來說,治國與治黨之間存在耦合關系。
(二)實踐的耦合性
治國與治黨之間的耦合關系,又體現在二者實踐的一致性。從現階段我國依法治國實踐角度來看,其重點為提高立法質量,全面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良法的構建并不簡單,須依托于一個具有權威性的組織來完成,在我國這個組織即為共產黨。除此之外,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堅強有力的黨,在統合各方力量方面,不光具有豐富的經驗,而且具有其法寶——群眾路線。共產黨既能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及其建設的具體情況相結合2,又可以把尊重自然社會及其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廣大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有機結合,堅貞不渝地為廣大人民謀利益。所以,建國之后,不僅歷史及其廣大人民選擇了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確立了其領導地位。
目前在國內外形勢均發生深刻變化的形勢下,共產黨要帶領全國中國人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一方面須把握治國與治黨之間存在的耦合與統一關系,按照憲法,鞏固黨的意識,把握好共產黨領導這一根本及其命脈,始終將黨的領導貫徹于依法治國方略之中,保障黨的領導基礎地位及其社會主義法治的之間的耦合性及其一致性;另一方面,須擺正二者的位置,正確處理他們的關系。在立法、執法、司法等過程中不僅要體現共產黨的領導,而且作為上述過程中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須帶頭守法,依法辦事、依法組織、依法執政。
依法執政的核心任務是依法治黨,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上說:“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制度自信”、“為全世界和人類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共產黨是中國現代化及其改革的發動與領導者,對于法治建設怎樣促進改革健康良性運行應當做出預測及其反映,黨的政策、目標、結構應當與整個國家及其社會發展的未來目標保持一致,既要注重現實,更須放眼未來。
3 “黨規”與“法規”的關系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中國這樣的泱泱大國,立規矩、建秩序是非常關鍵的,所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按照憲法、尊重規律,立良法、求善治的決定。規模超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著全國人民立法,因此首先在黨內須“立規矩、建制度”,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上強調,建設法治中國不僅需要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3,而且需要一套健全的黨內法規體系。這表明了共產黨始終不渝地堅持依法治國理念,也說明了共產黨依法規約黨員行為,依法治黨的恒心與決心。依法治黨及其治國要實現有機統一,首先正確處理“黨規”及其“法規”之間的關系。
(一)黨規與法規的邊界
一方面,從規范適用范圍角度來講,法規規范著人的行為、 建構社會秩序,法規的制定面向全社會,是人的道德底線,具有普適性。而黨規面向全體黨員, 是有條件的、具有相對性及其特殊性。這種特性具體體現于適用范圍的有限性上。黨規僅規范八千多萬中共黨員的外部行為,而不要求其他黨派 組織及非黨群眾以遵守。另一方面,從立法尺度層面來講,黨紀黨規嚴于國法。它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及其黨員干部不僅要帶頭遵紀守法,而且要按照更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它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形成嚴密的反腐長效機制。它要求在全黨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 對任何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依紀依法予以堅決懲處。
(二)黨規與法規的聯系
黨規和法規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在中國,共產黨立黨規、定黨法,對黨開展治理活動,與領導著中國人民進行立法及其治理國家存在耦合關系。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一些公權力行者者——黨員領導干部,無視國法,一部分領導干部甚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4。根本原因在于:在這些領導干部的潛意識中對黨規和法規之間的耦合關系沒有形成清晰的認識,有意或無意地將二者的關系割裂開來,將公權凌駕于國法之上。這種觀念及其行為不僅破壞我國法治原則,損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損壞了黨的形象,對黨及其國家事業發展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立法及其治理國家過程中,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深刻把握“黨”與“國”、“治黨”與“治國”、“黨規”與“法規”之間存在的耦合、一致關系,強化與鞏固 “奉法”意識,培育法治理念與精神,才能有效銜接依法治黨與依法治國,才能提高廣大黨員干部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展活動、帶頭守法的積極性與自覺性,才能真正貫徹落實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與依法治國的融合,形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平安中國強大合力5。
參考文獻
[1]于詠華.治國與治黨——基于依法治國與依法治黨的哲學思考[J].學習論壇,2014,12:65-68.
[2]許青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傳統文化基礎研究[D].山東大學,2012.
[3]季冬曉.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與自身建設關系科學化的實現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4.
[4]黃圣.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反腐廉政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13.
[5]邊宇海.法治: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深刻變革[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