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教學的困境突破
——一次書法教學座談的啟迪
郭 磊
聆聽中國書協會員、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尤靖希先生“關于書法教學”問題的座談,頗受啟迪,講座主要解析了漢字與書法的內在關系、小學書法教學的目標與內容以及教學過程中困難的突破等問題。
漢字與書法;小學書法教學;目標與內容;困境與突破
中國書協會員、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尤靖希先生近期受邀來校參加了“關于書法教學”問題的座談。參加座談的教師提出了一些困惑,尤老師一一作了解答,與會教師聽得津津有味,在感嘆中國書法藝術美的同時,又嘆息自身書法素養的缺乏。尤老師自然看在眼里,談話間話鋒一轉,淡淡地說:“就書法教學而言,一次座談的信息量顯然有限,要想提高書法素養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大家能從中得到一點啟迪,對日常的書法教學而言就是收獲。”這句話催醒了我。座談后,趁熱打鐵,細細梳理尤老師的講話,在他與老師們的你一言我一語、零零散散的交流中,收獲了以下幾點:
啟迪之一:初步厘清了漢字與書法的內在關系。其一,書法離不開漢字,是以漢字之形為“物質基礎”的藝術。書法不僅要把漢字的基本線條寫好,而且它不同于一般的漢字書寫之處在審美情趣、文化內涵以及美學標準方面。因為書法的點、面、結構、布局涉及不同書法的風格,而書法的風格正是漢字書寫的藝術。其二,書法在實用漢字的基礎上追求漢字的審美取向。漢字是按照一筆一畫的規律書寫的,而書法更注重點畫的連貫、線條的變化、用筆的起承轉合、大小的參差。書法演繹了豐富的漢字書寫性,形成了書法藝術。其三,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中國文化孕育出來的藝術形式。“藝術是人心的物化”,不同的品格、修養和常識會呈現出不同的書法藝術,它承載著人的情感意蘊和審美創造。其四,漢字的寫法是相對固定的,有規范的寫法,是文字學的范疇。而書法是在漢字日用書寫中以筆法、字法、墨法、章法等等藝術語言來表現審美感受的,屬于藝術范疇。
啟迪之二:初步厘清了小學書法教學的目標與內容。其一,書法是漢字基礎上的藝術。傳承書法藝術是中國文化發展的需要,這種特有的藝術形式,是中國人智慧和思想的結晶,傳承發揚光大書法藝術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貢獻。其二,對小學生進行書法教育,貴在激發學生的興趣,重在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操,提高學生藝術的想象力,這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其三,小學書法教學不同于純粹的書法藝術傳授,需要準確定位課堂教學目標,心中既要有學生,又要有書法特色。要精選教學內容,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讓學生通過學習書法快樂地親近書法,進而去熱愛中華民族特有的書法藝術。其四,書法教學離不開書法知識、書法技能的傳授,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去欣賞書法藝術。書法作品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字如其人”“人正字正”無不蘊含哲學思想。引導學生去欣賞和品味可以讓學生從藝術實踐的層面更深層次地感受書法,更自覺地學習書法,將書寫書法作品與學習書法知識緊密相連,豐富審美內涵,提升熱愛書法、欣賞書法的審美品質。
啟迪三:初步厘清了對書法教學中困難的突破路徑。其一,提高對書法教育的認識。從客觀上講,是國家戰略,是中華文化傳承和弘揚發展的需要。從培養學生的角度講,書法教學有利于立德,即讓學生認識書法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粹:傳承優秀文化是一種責任;啟智,即通過書法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提升智力水平;修性,即學習書法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毅力一旦形成學生會終身受益;審美,即書法是一種藝術,引導學生實踐和欣賞書法藝術,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操等等,這些都是學生應有的基本素養。其二,選擇有效的教育方法。首先,強調基礎性,小學書法教學不是以培養書法家為目的,而是普及書法基礎知識,傳授書法基本技能,離開基礎,則會揠苗助長;其次,重視持續性,要幫助學生合理選擇教材,以學好一種風格的書法為基礎,形成由低層次向高層次漸進,由表面學習向理解性學習漸進,這可是“千日之功”。再次,引導學用結合,即把書法的學習與日常的完成作業書寫有機結合,既要注意引導學生把字寫正確,更要注意引導學生把字寫美觀。其三,著力教師隊伍的培養。小學生寫字受教師的書寫影響很大,教師的書法意識強了,教師的書寫美了,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學習書法的進程,所以普遍提高教師對書法藝術美的追求是書法教學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因素。教師要責無旁貸地做好學生的榜樣。
J292.1
B
1005-6009(2017)85-0079-02
郭磊,江蘇省無錫市花園實驗小學(江蘇無錫,214000)校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