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趣”而生 緣“法”而修
——基于創客學習的書法童子功課程的構建和實施
蔡 艷
江蘇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基于未來的視野和兒童本位,結合書法文化特質和兒童學習規律,融匯地方資源,注重習慣的培養,運用創客學習的方式,有選擇、有序列、有層次地構建書法童子功課程,達成傳承書法文化和落實課程規劃的目標,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力求探索普通小學落實書法教育的良好途徑。
課程定位;課程體系;課程保障
民族文化自信是中國夢的魂與根。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凝聚著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書法,有立德、育美、怡情、啟智、養性、健身等多重教育效能,傳承這一優秀傳統文化,是青少年增強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徑。
《江蘇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2017年修訂)中,強調了書法課的重要地位,要求從2017年秋學期起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必須把書法課納入課表進行教學。作為一所非書法特色學校,面對這樣一門看似熟悉但又陌生的課程,困惑于如何讓課程在課堂落地,達成國家和地方課程要求。為了讓課程校本化落地,我們回溯到課程建立的原點——孩子的真實需求。每一個對兒童發展真正有價值的課程的產生必須緣于孩子的需求。在書法童子功課程開設前,學校對學生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孩子們的回答聚焦在以下3點:書法課好玩嗎?書法課作業多嗎?書法課要不要考試?雖然是童真話語,但是清楚地反映出孩子們對課程的設置需求:一是要尊重他們的發展和學習規律,二是不應成為他們的又一種學習負擔。
基于對孩子課程需求的尊重,在研究國家課程計劃、研究書法的學科特點、結合學校的實際和現有教育資源的基礎上,我們初步擬定了書法童子功課程的定位。
1.面向全體。書法課程的內容為國家課程的基本內容,要求不減少,不超越。課程面對每一個學生,力求每一個學生達成課程目標。
2.兒童視野。尊重兒童生長和學習的規律,用童趣化的形式去開發建設課程;尊重兒童的個性差異,設置選擇性和拓展性的課程,讓不同的孩子學習不同的書法。
3.書法規律。書法傳承至今,是一門內涵豐厚、需要“修行”的藝術。學書法要尊重書法學習的規律,重視筆法技能的修煉,重視觀察、比較、思維、欣賞能力的發展。
4.特色文化。江蘇科技大學附屬小學是江蘇省小學創客文化的建設基地,將創客學習模式運用在書法課程中,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探索新的書法學習方式。
5.地方資源。鎮江是一座歷史古城,有著豐厚的書法文化。焦山碑林眾多的書法碑刻,米芾等眾多的書法大家,均讓這座古城散發著濃濃墨香。將地方資源融合進書法課程,使書法童子功課程蘊含獨特的地方特質。
1.書法童子功課程的目標。
基于未來視野和兒童本位,結合書法文化特質和兒童學習的規律,融匯地方資源,注重習慣的培養,運用創客學習的方式,有選擇、有序列、有層次地構建書法童子功課程,達成傳承書法文化和落實課程計劃的目標,著力提升學生觀察、探究、思維、審美的核心素養,運用書法課程立德樹人,探索出普通小學落實書法教育的良好途徑。
2.書法童子功課程的結構。
書法童子功的課程設置體現基礎性、選擇性和拓展性、序列性。基礎性課程面向所有學生。將通過課堂落實書法技能、書法知識、書法習慣、書法文化四個板塊,面向每一個孩子,力求達成國家課程的基本要求。選擇性課程讓孩子根據興趣進行選擇,面向大部分學生。創客學習方式的項目化課程群,讓學生在項目化課程的動手操作中提升對書法的認識,發展學科核心素養。主題性探究課程群,結合家鄉的資源,結合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各年段的主題探究活動,讓孩子們深入了解家鄉的書法文化,激發了學生愛書法、愛家鄉的情感,實現了運用課程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拓展性課程面向特長學生。對學有所長的孩子,學校建有銀杏書院,聘請江蘇大學藝術學院的教授,以社團的形式進行專項指導。學校書法童子功的拓展課程為有特長的孩子提供了成長空間。我校銀杏書院的陳澤同同學,只有二年級,眾多的書法作品多次在國家、省、市級競賽中獲獎展示。書法童子功的課程設置注重序列性。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學段的課程標準來設置要求,循序漸進,階段提升。創客學習的項目課程群和主題性探究課程群也按低、中、高進行年段的劃分,在總目標下,設置不同層次的達成目標,有序列地發展學生的核心能力。
3.書法童子功課程的內容。

趣味性是書法童子功課程最主要的特征,書法童子功是用兒童喜愛的形式來“修煉”書法技能和書法習慣。練心功,聽音樂,靜心凝神,放松身心;練眼功,讓孩子在游戲中通過觀察、找錯、對比等提升觀察能力;練手功,用毛筆畫蜘蛛網、畫棋盤,描水波紋……為正確執筆、把握運筆力量、學會提按做準備;練站功,為懸腕書寫打下基礎。練理功就是書法習慣課程。通過音樂和口訣,迅速有序完成寫字前各類工具的擺放,寫字后文具的收放。理功的修煉,提高了書法課上課的效能,有序整理的習慣為后期有序整理知識又打下基礎。在整理中,培養了孩子愛護筆墨紙硯的好習慣,更加強了孩子們對文房四寶來源和使用的學習,進一步深化了課程。
低年級的水墨畫課程,感悟毛筆彈性特性,熟悉水墨暈染特點,運用水墨書寫童趣。中年級的篆刻和碑拓課程,讓學生了解歷史文化知識,學會自己篆刻印章,也為后期完成完整的作品做準備。高年級學習裱畫,通過動手操作,了解裱畫的過程,加強對各種章法品式的體會,提升對書家作品風格的鑒賞能力,加強對古跡和珍貴作品的保護意識。
4.書法童子功課程的課堂實施。
書法課堂是書法童子功課程落實的主要場所。學校對書法教學目標、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檢測等制定了指導意見。對書法課明確了要求,練字的時間最少達到上課時間的40%,每月設置完整的練習課時間,保障書法童子功“修煉”的時間。探究書法課上課的模式,將書法習慣與書法知識和書法文化進行融合,落實在每堂課、每個環節、每個學生中。在教學方式上,學校結合書法教學的特質制定了“結合兒童生活、凸顯漢字特點、注重習慣方法、關注章法品式、強化體驗實踐”的六步備課要點。讓書法課程以漢字教學為中心,“站立”在孩子中央,“站立”在課堂中央。
5.書法童子功課程的評價。
課程評價對于課程目標的落實起著重要的作用。結合書法童子功課程的建設目標,我們制定了三重評價體系,并將此體系融納于學生整體的評價體系中,既不增加學生負擔,又能多元分層地激發孩子更好地達成書法課程建設目標。
過程性評價:書法童子功成長檔案。為每個孩子建立一本書法童子功成長檔案,檔案為每周的書法練習作業。教師每周點評,班級每個月進行書法作業展示,每個學期根據書法作業完成的情況、書法進步的情況進行基礎評價。
發展性評價:書法探究性報告。提倡結合創客學習方式,運用多種形式匯報自己書法探究的體驗。
綜合性評價:書法童子功大比拼。為孩子搭建游戲化的闖關環節,結合心功、眼功等5項童子功的內容和標準,結合書法知識和書法文化,分年段進行。
1.加強課程的規范管理,強化法規性。
強化課程的法規性,是落實課程的基礎。按課時總量安排課表,明確教學目標要求,加強書法課規范執行的檢查,保障書法課程的開展。
2.加強教師隊伍的培養,提升專業化。
教師是落實課程的核心力量。經過調研發現,教師面對書法這門課程的時候主要有四大困惑:博大精深的文化如何用這樣少的課時來傳承;缺乏書法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無法勝任教學;書法課的教學如何進行;書法課和語文課、寫字課,軟筆與硬筆如何兼顧。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化培養。書法教師的來源可以是美術教師也可以是語文教師,但是都要經過專業培訓。首先要研讀國家課程標準,研讀《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書法課的定位、要求、每個年段的教學目標,厘清書法課與語文課,書法教學與寫字教學的關系。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學校書法教學的指導綱要,研究掌握課程的評價方式。其次,要設置專門的時間,對書法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對書法教學技能進行案例式分析和學習。第三,走出去引進來,引進書法專業人士對基本的技法和筆法進行指導。我校在專業培訓中,邀請江蘇省書協會員黃立主任以及江蘇大學藝術系的唐戈教授對教師的書法技能進行指導,利用國培、省培的機會,派出分管語文的教學領導和骨干參與培訓,讓他們回來后起到龍頭作用。第四,運用教師研修的時間,引導教師進行書法的練習,開展軟筆硬筆教師書寫能力的達標活動。書法修身養性,即使不擔任書法教學也是提升教師文化品位的良好途徑。
3.優化書法環境,保障物質供應。
書法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文化。它本身具備鮮明的美的形式,是校園文化環境不可或缺的藝術元素。首先,由學校提供墨汁、毛氈、硯臺等眾多必備工具,添置擺放書法用品的櫥柜,保障了課程的落實。其次,學校設置了專門的書法專用教室,寬大的桌面鋪設毛氈,整體地購置硯臺、筆架,古色古香的環境散發著墨香,數字化的實物演示器材便于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學校增設學生書法展示空間,集中布置書法文化長廊,讓孩子浸潤在書法文化環境中,增強體驗,展現個性與才能。
書法童子功課程的實踐正在進行中,因為課程構建前期做了科學調研,在課程的規范操作和教師的專業化培訓上設置了具體的指導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動,課程指向明確,因此,書法童子功課程實踐以來,深受學生喜愛。書法童子功課程融合在學校陽光創客文化的體系中,多元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完全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未增添學生學業負擔,各個年段孩子的興趣比較濃厚。書法童子功課程融入語文教學,聯系學生生活,引導學生走入社會,深化了語文學科學習,拓展了學科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創客學習的方式,培養了學生觀察、探究、發現、歸納的科學素養。書法童子功課程融進鎮江的家鄉資源,書法文化本身具備的內斂謙遜、堅毅等中華文化傳統,也讓童子功課程成為立德樹人的良好途徑。我們將繼續在科學分析中反思,在理性實踐基礎上改進,不斷探索,尋找創客學習背景下書法課程發展的良好路徑。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啟功.啟功給你講書法[M].北京:中華書局,2005.
[3]沈尹默.學書有法——沈尹默講書法[M].北京:中華書局,2006.
[4]道格·約翰遜.從課堂開始的創客教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
【編者按】這并非一所書法特色學校,可這所學校書法教育課程建構中的“思想功夫”和實踐智慧絕不亞于任何一所書法特色學校,她對課程“混搭式”的創意建構甚至顛覆了我們對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習慣性認識,并給予我們一系列“燒腦級”的思考:中小學書法教育是否存在顛覆傳統書法教育模式的可能?“STEM+”、創客學習、書法教育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概念如何發生結構的融合和有機的遷移?書法基礎薄弱學校如何通過書法教育核心元素的提取實現對學校課程文化的基因再造?
江蘇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基于“陽光創客文化”(江蘇省教育廳2017小學特色文化建設項目)和“STEM+”項目教學等校本研究基礎開發的小學書法童子功課程,讓我們看到了兒童書法教育的無限可能……
J292.1
B
1005-6009(2017)85-0051-04
蔡艷,江蘇科技大學附屬小學(江蘇鎮江,212003)校長,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教育碩士,高級教師,江蘇省書法教育先進個人,蘇少版《書法練習與指導》編寫組核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