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琴
從校內頂層設計談高中困難生教育援助機制
胡昌琴
針對目前高中困難生的教育援助對策研究大多從某一具體方面進行、缺乏系統性的現狀,為了整合現有的教育援助力量,本實踐研究從校內頂層設計著手,借助教育援助中心這一平臺,下轄五個小組分工協作,實施三種教育援助模式,即自助、互助和他助。形成對困難生援助、轉化的校本教育援助形式。
高中困難生;校內頂層設計;教育援助機制與模式
1.高中學段的特點。
高中是銜接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關鍵階段,一方面高中生身心發展基本成熟,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定型時期;另一方面高中生又不得不面臨“殘酷”的高考競爭,高壓之下容易滋生厭學情緒。同時,學業的壓力、人際交往的壓力、成就感的缺失加上青春期特殊性等因素交織在一起,一部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成為各種困難生。如果不加重視和對其教育幫助,該部分學生將在學業上呈現惡性循環的趨勢,個性心理發展也受影響。
2.T校的實際狀況。
T校是一所區內整合高中,生源質量中等偏下、師資力量參差不齊、家庭狀況復雜多樣,困難生的人數較多,成因復雜。2016年9月,T校對高二16個班級的學生調查表明,有30%左右的學生在學習上跟不上正常的課堂教學要求,學業成績差、學習效率低、厭學情緒嚴重,有個別學生甚至有很大的心理情緒壓力,部分學生偏科現象突出。例如,有部分女生的數學成績不理想,甚至出現零分等極端個案;與之相反的是部分男生的語文、英語學習很困難。同時,這種不均衡也遷移到了其他學科,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大困難。
3.目前困難生教育援助現狀。
目前,針對困難生的研究和實踐有很多,大多從策略的層面著手,從學習輔導、心理疏導等具體方法進行實踐。這樣的方法與策略固然有作用,但是形式過于單一,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往往導致教育行為的重復性。各部門各管各事,缺乏交流的平臺,更不可能坐下來,共同協商某一個困難生的幫扶策略。
因此,從校內層面進行頂層設計架構,搭建平臺,形成教育援助的機制,并在這一機制下,實施配套的教育策略,會給困難生的教育援助帶來實效。
教育援助機制是指教師在對困難生進行科學評量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選擇援助策略、制訂援助計劃,并由學校專門的機構指導、督促并評價計劃落實的有效性,進而構建援助困難生的工作流程。
教育援助模式是指在建立工作流程機制下,結合學生實際,采用不同的援助形式。各個形式之間相互作用,整合各種教育力量,避免單一孤立的教育形式,形成教育合力,從而實現對各層次困難生的幫扶轉化。
為了保證困難生援助的有效性和延續性,T校成立了“教育援助中心”,統一規范管理學校困難生的教育援助工作。在“教育援助中心”的領導下,構建并實踐困難生“診斷評量—教育援助—教育反饋—策略調整”的教育援助機制。
教育援助中心下設五個組,分別是行為困難生援助組,學習困難生援助組,心理困難生援助組,經濟困難生援助組以及數據搜集整理組。
1.行為困難生援助組。
該組以德育處為依托,班主任為第一援助力量,對困難生進行教育援助。班主任根據班級學生狀況,在德育處的統一布置下,結合平時對班級學生的觀察、走訪、座談,初步確定班級的行為困難生名單,建立該部分學生的跟蹤檔案,并根據學生的發展變化,保持檔案的動態性。班主任定期召開該部分困難生轉化的專項會議,組織班級課任教師、班級家委會,制訂對其的個性化教育方案。
同時,學校每學期末組織校內的班主任論壇,分設不同主題,進行主題報告、教育故事宣講、沙龍研討等形式的教育研討活動。
2.學習困難生援助組。
該援助小組立足教務處,針對學科教學和學生的學業成績提升開展工作。教務處從學期伊始就建立了以教研組為單位、以各年部備課組為分支的學科教學團隊。每位任課教師會在所教班級、就自己所任教的學科甄別學習困難生。學習困難生有其不同的類別,依據不同的類別,因材施教。
(1)學習能力欠缺者。針對該部分學生,主要是進行學科知識的輔導。制訂輔導計劃,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成立互助小組。師生互助,形成課后輔導小組。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特別進行高一新生的初高中銜接指導,避免更多的高一困難生產生。
(2)學習習慣欠佳者。有很多學習困難生并不是缺乏學習能力,而是學習習慣差,這類學生和行為困難生之間往往是交叉的。針對該類學生,必須雙管齊下,既要提高他們的成績,更要矯正他們的行為。
3.心理困難生援助組。
該援助小組在優化了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硬件、軟件的基礎上,對此類困難生進行幫扶。在高一年級開設生命教育課程,涵蓋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內容,宗旨就是讓學生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全面提升學生的心理綜合能力和素質。通過專業量表測試普查,篩選出預警學生,建立特殊學生檔案,跟蹤疏導,及時發現問題,盡早干預。
對有需求的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做好心理咨詢的個案記錄,寫好咨詢案例的報告,對一些不愿意當面咨詢的個別學生,開設信箱咨詢服務。輔導教師在遵守保密原則的前提下,也會做好學生個別咨詢的反饋工作。比如,高二學生小G,因為心理壓力大,一度休學。在她重返校園之后。教育援助中心為她建立了個性化檔案,并且聯合德育處以及教務處,從學業成績的輔導,到鼓勵她參與學校各項活動等多方面努力,予以特殊化輔導教育,后來該同學順利完成學業,并且就讀于一所理想中的大學。
4.經濟困難生援助組。
T校是一所農村學校,有一批學生家庭經濟不寬裕,學費、生活費成了困擾他們求學的因素。經濟壓力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自卑而欠缺自信心,內向甚至孤僻,有的學生成績因此一落千丈。通過設立愛心基金,規范經濟困難生的申報,做好宣傳、服務,讓學生接受經濟援助而沒有心理壓力。
5.數據采集組。
為了數據的搜集整理,形成個性化的長期跟蹤,教育援助中心成立數據采集組,在信息中心的指導下,搜集行為困難生,學習困難生,心理困難生以及經濟困難生的各種信息,匯總、篩選,建立各種困難生特色檔案,進行動態跟蹤。依托電子的信息平臺,讓我們對于困難生的教育幫扶更加有針對性、連續性。
綜合考慮T校困難生的復雜成因以及本校各部門的實際職能,我們實踐總結了三種困難生援助模式,即自助模式、互助模式和他助模式。
教育最終的落腳點是自我教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正所謂 “授人以漁”。自助模式主要指在“導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困難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實現自我轉化的教育援助模式(目前“導師”主要是學校班主任、課任老師等),旨在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例如,在自習課、晚自習等非教師指導時間,實施值日班委坐班制,進行時間切割、任務導學,培養困難生的時間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
互助模式是指在班集體環境下,利用班級的教育環境和資源,通過互幫互助,最終實現困難生轉化的教育援助模式。比如,依托小組合作課堂模式,評比出各班特色小組,進行學優生和困難生資源優化組合,結成學習幫扶對子。例如:我們篩選出英語和數學偏科嚴重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學生互助互補,共同進步。生生輔導,生生互助,利用同伴的力量,朋輩的積極影響,進行困難生轉化。
他助模式是指在學校教育援助中心的統一領導下,由學校行政、專業教師、班主任和學生家長會商后,制訂并實施“個性化援助計劃”,建立困難生檔案,對困難生實施轉化的教育援助模式。這是教育援助中心著重協調的援助模式,也是改變以往各自為政,無法溝通交流這一弊端的幫扶模式。
自助模式是借助學生的內因,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內驅力;他助是借助外部力量,讓外因影響內因;互助是內外兼有,內外力相互作用。三種模式不是孤立運行,在某一個困難生身上往往是交叉并行,多方面共同努力。
在具體對困難生實施教育援助的過程中,由教育援助中心統一架構,三種援助模式交互運作,形成多維度、多層面、多樣化的立體援助形式。
首先,頂層架構,建章立制。通過教育援助中心進行校內頂層設計,制訂工作章程、管理辦法、考核機制和工作計劃,規范教育援助流程。避免單打獨斗而造成的效率低下。其次,明確任務,建檔立案。每月召開五個小組的專項會議,確定每個小組的具體工作計劃、落實工作方法、明確工作任務。各小組分工協作,進行篩選、排查,建立學習困難生、行為困難生、心理困難生、經濟困難生等的相關檔案。召開各部門聯席會議,信息中心整合各部門困難生檔案,優化信息。把最終的整合信息再給各個幫扶的部門。再次,分工協作,援助落實。每月就檔案記錄在冊的困難生進行研討,商討具體幫扶計劃,各部門領人領任務。各小組根據工作安排,逐一落實援助行動。比如,針對心理健康、陽光,但學習習慣欠佳的學生,著重糾正其行為習慣,加強學法指導、落實課堂規范。最后,溝通研討,反饋調整。每月例會期間,各部門反饋幫扶成果,動態調整幫扶措施。檢查工作實績、糾正暴露問題、調整工作方向。困難生的產生和轉化都是動態的,有的也會反復。這就要求我們各個工作小組,及時溝通。針對特殊的困難學生,進行微沙龍,共同討論個案,調整幫扶策略。
例如,2014級高一學生小A,學習成績班級倒數,看起來是典型的學困生。于是,數學老師找他輔導,英語老師也給他單獨指導,可是,效果卻不明顯,而且老師感覺他也不配合。后來通過援助中心整合其個人資料,主管援助老師才發現是小A家庭變故的特殊性讓他心理壓力很大,甚至經常陷在抑郁情緒中,根本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經過微沙龍討論,老師們制訂了個性化的幫扶策略,一致認為讓學生重“新”開始,必須先讓他從“心”開始。經過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班主任、課任老師以及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通過數次心理疏導加學業幫扶,該生打開心結,改善學習方法,激發了學習的內驅力。短短一個學期,他在成績進步的同時,悅納自我,性格也開朗很多,2017年高考順利考入本科院校就讀。由此可見,各個部門的協作、信息的互通更能發現困難生的成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源,對癥下藥、因材施教,盡可能避免教育的無用功。
綜上所述,教育援助中心是校內頂層設計的一個平臺和載體,通過整合各種教育資源,讓對困難生個案的幫扶效益最大化,同時,以點帶面,進行有效經驗的推廣也促進后續教育效果的提高。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當然,目前的應試體制和單一評價制度,勢必讓轉化困難生的工作成為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教育系統工程。不少困難生都是經過“進步—反復—再進步—再反復—更大的進步”的曲折道路而轉變為先進的。這需要教師付出艱苦的勞動和辛勤的汗水,更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絡,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G525.5
B
1005-6009(2017)82-0030-03
胡昌琴,南京市天印高級中學(南京,211100)德育處副主任,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