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皓
點評
覓渡,尋真
丁皓
探索;勤謹;發展
美國教育家伯爾凱·史密斯指出:“一個辦得成功的學校,應以它的文化而著稱,即有一個具有價值和規范的結構、過程和氣氛,使教師和學生都被納入導致成功的教育途徑之中。”這應該就是學校文化特質魅力之所在。感受百年覓小,其學校文化特質中的“尋真”二字,給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深以為然。
從尋真出發,探索比到達更可貴。從20世紀初冠英義塾全面實施新學教育,到20年代實驗新課程標準;從60年代的嘗試同題異構、探尋最佳教法,到70年代率先向全國發出 “我們愛科學”倡議;從80年代進行“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應用題思維能力培養”實驗,到90年代的學校轉型性變革、深化課程改革……百年覓小,從來沒有停止尋真探索的腳步。進入21世紀,覓渡橋小學完成了三輪學校主動發展規劃。在辦學思路上,重新思考梳理辦學理念“尋真致遠,勤行謹識,冠冕群英,和而不同”,進一步聚焦后提出階段思路為“尋真致遠,為兒童成長為優秀的世界公民奠基”;在管理格局上,實施集團化辦學;在課改上,實施 “為了覓渡兒童的課程策劃及其教學變革的研究”課題成果,同時在教學方式的改變、教師素養的提升、前瞻性項目的探索等方面均實現了突破。目前,覓渡橋教育集團又在實施第四輪主動發展規劃。“覓渡就是尋覓駛向彼岸的渡口”,是“尋真”的最重要內涵。縱觀百年覓渡橋小學辦學歷史,從“冠英義塾”到現今的“覓渡教育集團”,學校無不以自覺的發展態度,自動的教育變革,自主的實踐行動踐行著“尋真”之要義。
與尋真相伴,“勤謹”是尋真的槳和櫓。“勤謹”,是常州市覓渡橋小學百年傳承的校訓,袒示著這所老校、名校的獨特個性,始終引領著學校在規范辦學的同時,不斷深化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學校從開辦之初,“勤謹”之風已始。近年來,覓渡人嚴謹、不盲從、不追隨,向上、開放、創新,全校師生在尋真之路上不斷前行,碩果累累。面對未來,學校依然以“勤謹”為訓,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著力打造一支具有高尚的道德素養、深厚的人文素養、扎實的專業素養,勤奮嚴謹的覓渡教師隊伍;在學生品格提升方面,學校以“秋白精神”為旗幟,策劃覓渡課程生活、社團生活、班隊集體生活、主題實踐生活,啟動覓渡學生評價改革,營造“真學”課堂學習環境,正在努力培養“精神飽滿,挺拔向上,可愛可望,云表冠英”的覓渡兒童。
為尋真而去,開辟一條光明的路。德國學者斯普蘭格用 “生命喚醒”來表達學校文化的內在特質,說明學校文化本質上是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被優秀學校文化所“喚醒”并浸潤的覓小學子,正是在這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從這里走向社會,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走上一條更加光明的路。覓渡、覓渡,渡在何處?瞿秋白先生不也正是從覓小這一人生渡口出發,去尋覓革命的真理,要為中國開辟一條光明的路嗎?為尋真而去,從這里開始,去開辟光明之路的,又何止瞿秋白先生一人?百年覓小群英薈萃,不勝枚舉。近三年來,覓小學生有近千人次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各類學科競賽中及各類評比中獲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等。如今的覓小學子,依然可以說是“冠冕群英”,并正向著光明飛奔而去。
覓渡,尋真。這既是百年覓小的精神動力,更是百年覓小的價值追求。尋真,讓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們猶如一個個擺渡人,思想之河生生不息;而一屆又一屆的莘莘學子則猶如一只只渡船,鼓風揚帆,執著遠航。
G47
C
1005-6009(2017)82-0058-01
(作者系江蘇省常州市教育局宣傳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