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云生
成就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路徑
盛云生
建立專業檔案、明確專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并付諸有效的專業行動,共同成就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梳理專業檔案,對照發展目標,邀請同行診斷分析,發現自身優勢和不足,有利于教師更好更快發展。明確的目標任務能夠使教師激發并保持專業成長的動力,避免職業倦怠。教師的專業成長還需要專業行動的跟進,包括豐厚理論積淀、磨煉課堂教學能力、提升教研能力、勤于專業表達。
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專業檔案;目標;專業行動
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應基于對專業優勢和短板的判斷與確認,而教師的專業優勢和短板與其專業發展的需求是密切相關的,也是因人而異的。因而,教師要實現專業成長,首先本人要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教學、學科研究的水平和能力進行自我剖析,其次要有學科骨干教師幫助辨別和診斷,最后要選擇適切的專業發展路徑,確定合理的專業發展目標。建立專業檔案、明確專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并付諸有效的專業行動,共同成就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條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上坡路,一路發現、一路思考、一路收獲、一路記錄或許是優秀教師的共性特征。專業檔案應該伴隨教師的專業成長并不斷地加以完善豐富。
專業檔案的內容應該包括發展目標、專業講座、公開教學、論文發表、課題研究、學術交流、教學反思、學科榮譽等方面。同時,專業檔案應該不斷豐富和更新,日常理論學習、教學實踐引發的思考需要及時記錄和更新,講座、公開教學、論文發表、學術交流等的相關文稿和證書也需要及時收集、整理和保存。
要充分發揮專業檔案的評價激勵功能。教師梳理專業檔案,對照發展目標,邀請同行診斷分析,發現自身優勢和不足,有利于教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揚長補短,少走彎路,更好更快發展。
教師的教學生涯通常會面臨多輪次的循環教學,教師的教學活動往往表現出內容和方法的重復性。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教師如果失去了目標追求,必然會早早形成職業倦??;而教師如果有目標追求、任務驅動和研究意識,則會發現自己從事的是具有創造性的幸福勞動,從而持久地煥發和保持發展動力。
教師專業發展的遠期目標可以是職業成就、職業榮譽的達成和獲得,如“教育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國家級名師”等專業頭銜和榮譽。教師專業發展的近期目標則是一些具體任務的完成,諸如公開課的節數、講座的次數、論文發表的篇數,還有研究課題的個數、教學成績的位次、學生滿意度、職稱晉升等。
具體的目標達成和累積必定會使教師向遠期目標邁進,鼓勵并激勵教師做好當下的工作是專業發展的起點,這需要教師具備以下三種意識:
一是補齊短板意識。將自己的專業成績,與學科榮譽評審的條件、細則做比照,與身邊的優秀教師比照,與自己的既定目標比照,明確并補齊自己的專業短板。
二是珍惜機會意識。專業發展的機會和平臺往往留給有準備的教師。不輕易放棄和錯過講座、公開課、教學競賽、各級各類的專業評比機會,努力完成教研員和學校布置的專業任務,應該是優秀教師必備的專業品質。
三是持之以恒意識。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教師有目標、有計劃、有行動。專業發展過程中有成功,也會有暫時的失敗和挫折,不沮喪、不放棄、不抱怨,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同樣是優秀教師成長的必備品質。
我們常說成功的背后一定有感人的故事和充分的理由,優秀教師的專業成長必定有專業行動的跟進,專業行動應包括豐厚理論積淀、磨煉課堂教學、提升教研能力、勤于專業表達。
1.豐厚理論積淀。
優秀教師具備的理論體系應該包括精深的專業知識、扎實的教育理論基礎、豐厚的人文素養。理論積淀的主要渠道就是學習,讓讀書學習成為教師的優雅姿態,讓讀書學習成為教師生活的組成部分,這些理念應成為教師的共識和追求。
教師讀學科專業書籍之外,還要讀教育類書籍以提升理論水平,讀古典類書籍以豐厚底蘊,讀人文類書籍以陶冶情操,讀雜志類書籍以增長見識。善用碎片時間看書,善于每天讀一點,與書為友,桌上有書,床邊有書,包中有書,應該是優秀教師的生活常態。
2.磨煉課堂教學能力。
優秀的課堂不是一蹴而就、隨處可見的,需要專業的鍛造。教師從走上講臺開始,必須具有“既然做教師,那就得上課,既然要上課,就要上好課”的基本認知。上好課不僅是教師的追求,也是教師的責任和使命。
——精心備課。精彩的課堂教學背后一定離不開教師精心的準備。教師查閱大量資料,收集可用資源,結合先進理念架構課堂的整體設計并細心雕琢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細節,精心地準備,精妙地預設,這是精彩課堂教學的前提,也是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提升的基礎。
——經常開放自己的課堂。開放自己的課堂需要教師的勇氣和擔當。對教師而言,每一次接受公開教學,或許都是一次陣痛,但同時也是一次無可抵擋的成長。因為壓力就是動力,準備就是提高,群言就是智慧。公開教學要善于借鑒、細心研究、追求創新,要有虛心的態度和接納的胸懷,讓學科同行去分析評判,指點迷津,剖析教學中的細微環節和關鍵之處,這樣可以大大縮短教師成長的周期。
——勇于和名師同課異構。同課異構是教學實踐研究的有效載體,常見于教學競賽、教研活動之中。同課異構的精彩之處莫過于領略名師教學設計的新穎、教學難點的突破、教學細節的處理。在同課異構中學習名師的經驗,借鑒名師的智慧,發現診斷自身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不斷改進教學行為,這也是磨煉教學能力的務實之舉。
3.提升教研能力。
教學研究離不開學習、思考、實踐、寫作四個核心要素,帶著思考的學習是深刻的,經歷實踐的學習是有效的,勤于寫作的學習才可以形成自己的風格和思想。教學研究應該是將四個核心要素融于一體并不斷深入的一個過程。
中小學一線教師的教學研究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由微觀到宏觀,側重于微觀;由具體到抽象,偏重于具體;由實踐到理論,著重于實踐。應該倡導中小學教師的教學研究與學科貼近、與教育教學實踐貼近、與具體問題和問題解決的方法貼近。
一線教師的教學研究應重在日常,樹立問題即課題的理念。教學實踐前的精心準備,教學實踐中的意外生成,教學實踐后的深刻反思常常有很多靈感閃現,及時捕捉、記錄并加以研究,這應該成為一線教師教學研究的常態。
4.勤于專業表達。
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教育智慧和教育思想。智慧和思想起源于實踐,形成于思考,認同于表達。
專業寫作包括撰寫讀書隨筆、教學案例、教育敘事、教學論文等。專業寫作是最好的專業表達方式,是形成教學思想的最佳路徑,是一趟深層的思考之旅,它可以幫助教師把專業觀點表達得更科學、更嚴謹、更經得起推敲。教師只有拿起筆來,教學智慧才能慢慢形成,教育思想才會明朗。
在專業寫作之外,講座、公開課、教學交流、沙龍發言等都是教師專業表達的重要方式。毋庸置疑,在公開場合正確發表自己的觀點,可以樹立形象、提升影響力。作為教師,以學問去贏得發言權是重要的一條通道。
G451
A
1005-6009(2017)46-0031-02
盛云生,南京市雨花臺區教育局(南京,210012)副局長,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