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漣水縣實驗小學 徐 磊
小學語文詩歌誦讀的指導方法研究
江蘇省漣水縣實驗小學 徐 磊
詩歌是一門藝術,詩歌的誦讀者就是藝術的傳遞者。對于小學生來說,藝術是一種遙遠模糊的存在,但對于藝術來說,它的傳遞者沒有年齡的界限,沒有思維能力的上的歧視。誦讀詩歌可以陶冶情操,培養文學氣質。它既是一種重要的口語交際方式,也是培養學生語文興趣的重要手段。詩歌誦讀是小學語文的組成部分之一,很多人都會質疑它的重要性,本篇文章就向大家陳述詩歌誦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與誦讀的技巧。
小學語文 詩歌誦讀 意義探討
現在這個時代,教育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學校過分地注重文化課的重要性,忽視了學生精神素質的培養,即使有一些開明的家長會給孩子報名藝術班,那也是優先選擇舞蹈、音樂這種高調的學科,很少有機構提供朗誦這個選項,也很少有家長會報名這門學科。但是詩歌對小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詩歌是作者才華與情感的載體,也是一門經過歲月洗禮依然璀璨奪目的藝術。學生去將這種藝術朗誦出來,一定程度上理解了詩歌的思想與精妙之處。
語文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文學素質,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領悟能力。而詩歌誦讀通過對詩歌的大聲吟誦,可以抒發學生的內心感受,不同的學生誦讀出的情感是不同的。簡單的誦讀不僅可以測試出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還可以判斷出孩子的性格,甚至可以檢測出孩子在學習語文這門學科方面有沒有天賦。這些都是比較深層的意義,下面來陳述一些與語文教學有直接關系的意義。
小學生的智力與領悟能力還無法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對詩詞的記憶很難通過理解的方式進行加強,這時,反復朗讀成了記憶的重要方式。學生帶有節奏、韻律大聲地將詩歌內容朗讀出來會使自己印象深刻,因而記住詩歌內容。等到學生年級升高以后再將重復朗讀的記憶方式與建立在理解之上的記憶方式相結合。詩歌誦讀還可以培養出學生對文學的熱愛,這對學習語文閱讀作文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所以詩歌誦讀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和家長應該重視詩歌誦讀教學的地位,采取相應措施培養學生的詩歌誦讀水平。
詩歌誦讀的學習是要循序漸進的,教師在進行詩歌誦讀培訓時不能急功近利,要有個過渡的階段,先選取一些意思簡單的,表達情感單一的詩歌進行練習,等學生對詩歌有了一定的認知后再選擇一些內容比較豐富的詩歌進行講解。選取的詩歌題材不要過于單一,從不同時代的詩歌中選取具有代表的幾首讓學生誦讀。除此之外,選擇一些思想感情不一樣的詩歌進行練習,讓學生能夠感悟到人類的偉大思想與智慧。例如在一年級時學習一像詠鵝,靜夜思這種簡短而又清晰易懂的詩詞,然后慢慢的再給學生誦讀一些以壯志未酬,思鄉,思友等復雜情感為主線的詩歌。
詩歌通過獨有的節奏和韻律將想要表達的情感轉移到文字當中,每句詩詞的重音,斷句位置都有講究。朗讀時斷句位置的不同,重音不同就會給聽眾帶來不同的感受與理解,這就是為什么對朗誦者評價時總是用各有千秋的詞來形容。朗誦者的朗讀水平是從多方面綜合評價的。情感的表達效果是評價朗誦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樣一首詩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揭露隱藏在文字中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就是詩歌的靈魂,最后結合自己的理解對詩歌進行朗誦。在小學詩歌教學中,學生對詩人情感的把握往往是不精準的,這時就需要老師的講解。首先第一個任務就是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將那些古文轉換成簡單易懂的故事,并且學習積累一些比較重要的字詞意思。第二步就是帶領學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通過補充一些作者的生平事跡來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深入地剖析作者在詩詞中的情感。最后一步就是帶著學生齊聲朗誦。可以分成幾個朗讀小組,每個小組之間進行比賽,比音量的高低,比語調的豐富度,這樣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取得進步。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課后的鞏固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家長能夠配合教師的工作,對孩子的復習加以鼓勵。家長應該適當地幫助孩子預習復習,通過和孩子的親密交流,將詩歌的精華與韻味與孩子分享,帶著孩子每天朗誦十分鐘,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樣就不會讓學生對課堂上的誦讀產生消極、抵觸的心理。
【結 語】
每個學生都有熱愛藝術的細胞,但是前提是要有正確的引路人,簡單機械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就會磨滅學生對藝術的熱愛。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發現詩歌的奧妙,才能讓學生積極地接受語文課堂上的誦讀訓練。誦讀不僅僅是陶冶情操的途徑,也是一種提高語文素養的方式,為語文的聽、讀、寫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教師和家長不要再忽視語文詩歌誦讀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誦讀水平應從小學開始重視。
【1】蔡妹煙.走進文本,讓朗讀有聲有色——淺談對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朗讀的有效指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03)
【2】徐余剛.口未發聲先明義,文未出口先有情——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秀論文集【C】. 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