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高良澗小學 周 芹
以《清平樂·村居》為例談“以學定教”實施
江蘇省淮安市高良澗小學 周 芹
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原則施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情,研究學生的已知未知與認知水平,課前預習程度與能力,課堂參與的興趣點;有效設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開展的步驟。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以學定教學習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就要注意學生學習主動性、主體性的激發。在關注學生語文知識的差異和學習能力強弱的基礎上,實施適合不同層次學生需求的教學活動。根據學生學情,注意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好奇心、求知欲的點燃,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學習,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運用中獲得知識、能力和學科素養。下面以辛棄疾《清平樂·村居》為例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和有效推進以學定教的教學策略與思考。
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是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的重要切入點。以學定教的實施,需要我們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新舊結合,通過問題引導,通過故事啟迪或者是歌曲、視頻等手段讓學生對要學內容有一定的感知,從而有興趣,生出參與課堂和自主學習的熱情。蘇教版五年級課文《清平樂?村居》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生活的詞。因此,我們在導入的時候,可以抓住“村居”二字,先和學生一起回顧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首詩,讓學生感受這首詩歌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人物活動及可能具有的情感。然后,讓學生們聯系自己的生活,說說自己在鄉村生活的一些愉快的感受。這樣,孩子對生活的認識就能提升,就有學習的熱情。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透過文章的題目可以窺知文章的主要內容、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在導入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就“村居”進行思考、揣摩和質疑,讓學生聯系生活、發揮主動性,獲得學習的情感和對要學內容的推想,從而結合預習獲得內容的大致把握。當然,我們導入還可以多媒體展示優美的自然田園風光,讓學生們生出對自然,對和諧愜意的田園生活的情感,帶著這樣的美的感悟和渴望自由的情感進入課文的學習活動。
聽說讀寫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能力,要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提高他們的語言感受能力,我們就要重視朗讀活動和學生朗讀能力培養的開展。一般來說,我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是先幫助學生解決文章中的生字詞,重要句子含義的理解之后讓學生自主朗讀。然后讓學生說說你讀出了什么,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問?如《清平樂·村居》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可以讓學生讀完之后進行交流,如學生可以讀出:寫了居住——茅檐,及其“低小”的特點,寫了生活的自然環境——溪上青青草;寫了5個人物,和各自的活動等等。我們以學定教的運行,可以讓學生自己談談這首詞寫的是憂傷、悲哀的,還是欣喜、快樂的;為什么?學生們可能抓住“喜”、“相媚好”等字詞,我們可以讓學生帶著喜悅的情感去朗讀,讓他們讀出自己能夠感受到的可喜之處?這樣學生們從大兒的勤勞中讀出喜,讀出奉獻;從認真地編織雞籠的中二處讀出對他的心靈手巧的喜;還可以讀出小兒的聰明、頑皮;還可能讀出小兒剝蓮蓬可能不光自己吃,還留給兩個哥哥吃,還多剝些一家煮著吃等等;如此,讀出小兒的懂事,讀出一家五口生活的和諧幸福。
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交流,這樣的以學定教讓學生成為整堂的主角,在輕松、自然的師生互動中獲得該詞內容的理解和個性化的賞讀,促成學生的表達、理解能力的提升,也使得課堂有學生創新能力的展示。
我們教學活動都課前擬定了教學方案和流程,在以生為本的以學定教中,我們要注意學生的思維,要注意課堂的動態發展情況。如《清平樂·村居》的教學重難點是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幫助他們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意思;結合內容描繪的情景進行想象和表達,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們以讀為主的教學預設中,就將學習的重難點融入其中,在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理解和個性化解讀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詩詞閱讀的方法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也促成人文的熏陶與飛躍。如此,學生的才氣、個性得以張揚,思維能力得以拓展。當然,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是以問題和對話為主的,如學生朗讀《清平樂·村居》之后,我們問自己發現了這首詞寫了什么?流露出什么樣的情感?就會對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指出了方向。而學生的閱讀所得展示之后,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和補充。如“白發翁媼吳音相媚好”,是如何“相媚好”的?他們會說些什么內容,有什么的表情呢?如此拋磚引玉必能讓學生的主體行發揮,獲得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提高。
此外,我們在一些需要學生深入思考或是多向解讀中要注意合作、研討式學習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說話能力、傾聽能力、思維能力、寫作能力,讓他們語文學習必備的思維和能力在群體的碰撞中得到了共振式的提升;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精神上的愉悅與語文素質素養的提升。當然,以學定教,我們還要注意對學生語文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和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清貧樂·村居》的課末,可讓看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詞人筆下的鄉村生活,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訓練和提高。
總之,以學定教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在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中獲得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習內容的掌握,語文知識的夯實,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學習的主體地位的凸顯中,促成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素養的提升。
【1】戴樹琴.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5(02)
【2】葉小麗.新常態下小學語文“以學定教”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