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贊賢小學 肖喜燕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育人策略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贊賢小學 肖喜燕
小學語文教學既是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的手段,又是對學生滲透思想品質教育的過程。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有目的、有步驟地滲透品質教育。文道結合,寓思想教育于語文教學之中,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從感性認識逐漸升華到理性認識,把知識、能力、品德教育組成一體,形成“三位一體整體設計”,充分利用語文課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和感化。
小學語文 教學 育人
中國有句古話:“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一位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他首先是非常尊重學生的。尊重學生的人格是體現老師專業道德的修養,教師的人格,職業修養和教學風格往往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甚至一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比如:教育學生樂觀向上,教師本身不能萎靡不振,教育學生助人為樂,教師自己就應熱情助人。教師應該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以光明磊落的胸懷,以無私奉獻的精神成為學生做人的楷模。何況,小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我們教師必須方方面面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反之,如果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不夠 高,往往無意識地流露出一些不適當的言論,反映出不健康的思想,會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書肓人”的使命。
1.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對學生的教育作用
我們知道,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多是正面形象,不論是英雄人物還是普通人,他們的精神和品格都是值得學習的。如奉獻愛心,關愛他人的雷鋒;聰明好學,勤于思考的愛迪生。又如為實現人生的目標而讀書的詹天佑、童第周等,這些人物以不同的側面體現了不同精神品質,從愛國主義到集體主義,從道德品質到學習態度、做人道理等,幾乎涉及德育的各個方面,有效地從其人物身上進行遷移教育,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科學思想和科學作風的教育等等,使學生從小逐漸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初步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詩文作者的人格力量的影響
對于小學生來說,榜樣就猶如是一面鏡子。例如:詩人的高尚人格是學生的榜樣,可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李白、“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陸游、“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這一系列崇高的形象無不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
3.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切實提高語文素質
語文學科素質教室的中心目標是進到語文素質教育,即全面地、切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但是,語文教學必須走出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文學分析課、語文常識課的誤區,扎扎實實地加強字、詞、句、篇和聽、說、讀能力的訓練,把語文課真正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使學生通過努力學習,逐步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并能通過掌握和運用語文這個工具去自我獲取信息,拓展視野,進行思想交流和社會交際,并為將來進入社會、服務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雙翅,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也不能忽視這片陣地,多開展有益的課外閱讀能啟迪學生的思想、陶冶學生的情操,并經常給機會展示課內外學習的成果,促使他們有意識地在生活中學習成為學習的有心人,激發上進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知識掌握(學會)為智能發展(會學)的統一,使全體學生實現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
說、寫不僅能檢驗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水平,也能反映學生的思想認識程度,對于學生在說話及寫作中流露出來的思想認識上的不足,教師要及時加以引導,以免學生走入思想的誤區。如口語交際教學就一定要體現互動,使教學進程真正具有“交際”性,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善于發現學生語言的亮點。在整個過程中讓孩子們去學習傾聽,應對和禮貌交際學習熱情大家的交際度,并從中學會合作,學會與他人相處的藝術;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親他性,逐漸形成團隊合作精神。
同時,學生在寫作文,處理對與錯,是與非等問題,也是一個自我教育反思索的過程。如布置寫《身邊的雷鋒___》時,學生都能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體現他人的良好品質,身邊的雷鋒是誰?是勤于打掃衛生的___,是樂于為了同學整理書桌的___還是___。學生把這些細節傾注筆端的同時,也在思索助人為樂的美好行為。只要老師稍作點撥,使學生進一步思考自己應向他們學習些什么,為什么他(她)們能成為大家身邊的雷鋒,從而升華自己,發展自己。
總之,語文學科的教育因素很多,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在滲透,重在感染。“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正是語文課中思想道德的特點,也是優勢。
【1】常玉芬.語文探究性學習策略探討.教育革新,2005(10)
【2】李延國.語文探究性學習初探.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