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群燕 (荊州市中醫醫院針灸科,湖北 荊州 434000)
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疼痛的護理干預
秦群燕
(荊州市中醫醫院針灸科,湖北 荊州 434000)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疼痛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確診為腦卒中后并發肩手綜合征疼痛的84例患者用數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2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全面綜合的優質護理。結果: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及護理,觀察組患者的手肩疼痛緩解的臨床有效率(92.9%)高于對照組(7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的上肢水腫消退的臨床有效率(95.2%)高于對照組(7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對腦卒中后所致的肩手綜合征患者實施綜合全面的優質護理干預可以明顯緩解患者的手肩疼痛以及上肢的腫脹。
腦卒中;肩手綜合征;疼痛;護理干預
肩手綜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又稱反射性交感神經性營養不良[1],是腦卒中后偏癱患者急性發作期后的常見并發癥,發生率約為15%~70%,多發生于卒中后1~3個月。該病的臨床表現為患側肩痛,上肢疼痛、腫脹、僵硬和顏色改變等 ,影響關節活動,而嚴重者可導致偏癱側肢體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影響預后[2]。臨床研究顯示,通過全面綜合的優質優質康復護理, 能夠有效改善中風偏癱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3]。本研究選取了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所致肩手綜合征疼痛患者84例進行臨床護理研究,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確診為腦卒中后并發肩手綜合征疼痛的84例患者,其中腦梗死40例,腦出血44例,均經MRI或CT檢查診斷為腦卒中且意識清醒,同時有以下表現:①活動或靜止有肩部疼痛。②上肢和腕部腫脹。③腕、掌指關節有觸痛。④上肢血管的舒張及收縮功能改變。用數字隨機表法將以上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均為每組各42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范圍在48~78歲,平均(65.5±12.6)歲;病程1~3月,平均病程(2.4±0.6)月;偏癱側肢:右側23例,左側19例。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范圍在46~79歲,平均(64.2±11.8)歲;病程1至3個月,平均病程(2.6±0.9)月;偏癱側肢:右側20例,左側2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平均年齡以及平均病程、偏癱側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神經內科常規治療,如給予脫水、對癥及支持治療,同時采取相關治療措施,是其他疾病得到良好控制。兩組的療程均為2個月。對照組給予神經內科腦卒中相關康復護理,包括皮膚護理、翻身、拍背、吸痰、針灸推拿以及防跌倒損傷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實施的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全面綜合的優質護理。
1)對癥護理。為了促進血液和淋巴回以緩解疼痛和水腫,護理人員對患者疼痛及腫脹的手及肩部進行按摩,按摩順序由遠及近,先健側到患側,由外周到患處,按摩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按摩體位及力度[4],30min/次,2次/d。同時可以輔以針刺肩井、肩髃、曲池、合谷等穴位進行治療以刺激神經功能,還可改善組織的灌流量,有助于緩解疼痛,降低水腫[5]。
2)功能鍛煉。①吞咽鍛煉: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鼓腮、磕牙訓練,以鍛煉患者吞咽肌群。②呼吸鍛煉:囑患者仰臥位,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放松腹肌、深慢呼吸。同時鼓勵并指導患者進行主動性咳嗽鍛煉,必要時可行刺激性咳嗽。③局部鍛煉:護理人員指導并鼓勵患者進行適度的上肢訓練,如手抓木棍、擰毛巾等,動作不宜過大,以免加重患肢的疼痛[6]。
3)肢體位擺放。對患肢要定時更換體位,以免受壓。患者在側臥位時,患肢在上,掌心向健側,保持前臂曲至胸前,同時在患者胸前放枕頭或者軟墊以支持患肢墊高20~30cm,下肢行走擺動相。在患者仰臥位時,患肢保持敬禮位,為避免水腫,可在患肢下墊軟枕,控制患肢略高于患者的心臟[7]。
4)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疾病發生、治療、用藥及并發癥、注意事項等,以便減輕其心理壓力,更好的配合治療。另外,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溝通時,對患者及家屬的疑問需要耐心、熱情的解答以便及時掌握患者心理狀態及動向,能夠及時給予心理疏導。
1.3 療效判定
兩組患者均在治療2個月后進行療效評定。①顯效:患者的肩手無疼痛、水腫,運動無明顯受限。②有效:肩手疼痛、水腫明顯減輕,但關節活動輕度受限。③無效:肩手部仍疼痛、腫脹,活動受限[8]。
2.1 兩組患者肩痛緩解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顯效26例,好轉13例,無效3例,而在對照組患者中,顯效16例,好轉14例,無效12例,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92.9%)高于對照組(7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上肢腫脹消退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顯效27例,好轉13例,無效2例,而在對照組患者中,顯效17例,好轉15例,無效10例,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95.2%)高于對照組(7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老齡化的發展,腦卒中發病率也逐漸升高,肩手綜合征是腦卒中后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如果治療以及護理不當會對臨床的治療效果、預后以及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相關研究報道治療肩手綜合征的關鍵是緩解疼痛、改善水腫等[9]。本研究主要通過針對患者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所致的上肢及肩部的疼痛和水腫等癥狀進行對癥護理,同時幫助和指導患者進行患肢及吞咽、呼吸功能的鍛煉,另外輔以心理疏導、健康宣教,經過2個療程的治療及護理,觀察組患者的患肢的疼痛和水腫得到明顯緩解,而且效果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實施全面綜合的優質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能夠明顯緩解患者肩手疼痛和腫脹,改善患者肢體功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1]莫靖新,陳榮群.預防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護理干預方法及體會[J].光明中醫,2013,28(10):2183~2184.
[2] 譚碧海,蘭紅英.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早期護理干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3(5):741~742.
[3] 堯靖.腦卒中肩-手綜合征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21):4364~4365.
[4] 姚慧娟.綜合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7):9~11.
[5] 崔愛武.協同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所致抑郁的效果[J].中國醫學裝備,2014,11(3):70~72.
[6]郭君.綜合康復護理在腦卒中肩手綜合征患者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5):192.
[7] 趙惠霞,張紅,楊惠芳.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康復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3(2):133.
[8] 岑曉婷,林琳,吳美芳等.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J].吉林醫學,2014,35(8):1749~1750.
[9] 庾慧敏,梁妙英,關江偉.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肢體功能的改善作用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18):2755~2756.
[編輯] 劉陽
2016-11-29
秦群燕(1985-),女,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790070816@qq.com。
R473.74
A
1673-1409(2017)04-0007-02
[引著格式]秦群燕. 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疼痛的護理干預[J].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7,1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