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江蘇省徐州市紀委副書記
強化政治擔當 力推產業富民
陳 勇/江蘇省徐州市紀委副書記
在新一輪脫貧攻堅中,江蘇省徐州市共有低收入農戶近26.3萬戶、68.3萬人,經濟薄弱村269個。面對全省近1/4的低收入人口和經濟薄弱村脫貧攻堅,徐州市紀委把其作為當前重大政治任務,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要求,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覺,主動發揮職能作用,實施定點監督,強力推進產業富民措施落實,強力推進“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建設,為全市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紀律保障。產業扶貧工作。
省里《關于建立對省重點幫扶地區精準脫貧工作監督推進機制的工作方案》下發后,徐州市委連夜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建立對幫扶地區精準脫貧工作監督推進機制貫徹落實方案,市委提出“徐州要全面落實陽光扶貧工作,力爭走在前面”的要求。市紀委第一時間出臺配套方案,督促、推進重點幫扶地區精準脫貧工作,并及時督促、指導省重點幫扶地區豐縣、睢寧縣理清產業發展思路、明確產業發展重點,第一時間梳理出政策清單、項目清單和責任清單。成立了市、縣兩級工作領導小組,層層傳導壓力,形成上下聯動、協調一致、分層授權、層層落實的工作責任體系,統籌安排市級層面扶貧濟困資金和幫扶力量,協調推進
主動擔當,履責盡責,積極建立“7+2”監督推進機制,督促7個縣(市)區黨委、政府和紀委扎實履責,重點強化市農委發揮產業引領脫貧致富工作職能,以及市紀委對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和紀委履責情況的監督檢查兩個方面,合力推動各項扶貧政策和產業富民措施落地見效。尤其把推動農業產業富民作為定點監督的重點,強化全市農委系統發揮職能作用,引導各地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農村電子商務、休閑觀光農業、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等農村富民產業,讓貧困戶更多分享產業化帶來的增值收益和發展紅利,推動扶貧開發由“輸血”向“造血”轉變。積極構建好、運用好以“兩終端、三監督、四群體、五建庫、六管理”為核心的“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平臺,有計劃組織開展重點幫扶地區精準脫貧工作的日常監督檢查,及時調查、處理、解決突出問題,推動產業富民措施落實。
牢牢把握職責定位,把強化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作為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的重要內容,通過“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建設,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推動各項扶貧攻堅方針政策和產業富民措施落地見效。堅持以執紀審查的實際成效為產業富民保駕護航,嚴肅查處虛構產業項目、套取扶貧資金問題,嚴肅查處截留挪用、貪污侵占產業富民項目資金問題,嚴肅查處扶貧產業項目資金發放優親厚友、顯失公平問題,嚴肅查處產業富民政策落實推諉扯皮、吃拿卡要問題,對產業脫貧工作不力的進行約談問責。目前,已分兩批對查處的14起扶貧領域案件進行了通報。下一步,徐州將重點抓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建設“陽光扶貧”監管系統。由市委牽頭,市紀委、市扶貧辦及相關部門通力協作,進一步加大對縣區的督查指導力度,梳理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從緊從快全速推進、全力落實,確保“陽光扶貧”監管系統按期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全程實時、動態工作平臺。二是著力抓好重點地區、產業富民工作的監督。重點抓好豐縣、睢寧縣2個省級重點幫扶地區精準扶貧工作的監督。定期開展督查調研,推動產業富民脫貧舉措有效落實,對工作不力的進行約談問責。三是積極推進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創新。督促有關部門,進一步健全完善扶貧對象動態調整、行業扶貧、扶貧項目資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等機制,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