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2014年,我國在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大力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政策陸續出臺。地方政府為緩解財政支出壓力,提升公共產品及服務供給水平,著力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就醫條件差”等突出問題,在公立醫院改革中積極采用PPP模式,使其成為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
根據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數據,截至 2016 年 12 月末,全國入庫項目11260個,總投資13.5萬億元,其中醫療衛生項目494個,項目投資額2333億元,分別占入庫項目總數、總投資的 4%和2%。統計數據顯示,三四線城市的醫療項目共462個,占全部醫療衛生PPP項目的93.5%。
公立醫院改革的核心是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PPP模式是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機制的重大創新,是政府采用競爭性方式擇優選擇具有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平等協商原則訂立合同,明確責、權、利關系,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政府依據公共產品和服務績效的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相應對價,保證社會資本獲得合理收益。顯然,社會資本的逐利性與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是相悖的,如何將PPP模式合理運用到公立醫院改革中,值得認真研究和深入探討。
明確提出在醫療衛生領域推廣運用PPP模式的政策規定是——
1.醫養結合項目探索運用PPP模式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5〕84號)提出:“對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按規定落實好相關支持政策。拓寬市場化融資渠道,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投融資模式。”
2.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推廣運用PPP模式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47號)提出:“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基礎工程、應用開發和運營服務。”
3.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化PPP改革
財政部《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財金〔2016〕90號)要求:“在能源、交通運輸、市政工程、農業、林業、水利、環境保護、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游等公共服務領域深化PPP改革工作。”
4.推進社會力量參與公立醫院改革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38號)提出:“推進社會力量參與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力量以出資新建、參與改制等多種形式投資醫療,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由此可見,相關文件雖沒有明確提及在公立醫院改革中推廣運用PPP模式,但鼓勵社會力量以出資新建、參與改制等多種形式投資醫療,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因此,在公立醫院改革中推廣運用PPP模式是可行的。
在公立醫院改革中推廣運用PPP模式過程中,不能回避的一個問題是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收支結余不能分紅的限制。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0〕58號)規定:“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所得收入除規定的合理支出外,只能用于醫療機構的繼續發展。對違反經營目的、收支結余用于分紅或變相分紅的,衛生部門要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按規定責令停止執業,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營利性醫療機構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資者經濟回報。”
為了維護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公立醫院改革采用PPP模式時不能轉為營利性醫療機構。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革,如何從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獲得合理收益,是PPP模式途徑設計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
在現有政策框架下,遵循公立醫院的公益性、非營利醫療機構收支結余不能分紅的限定,本文提出公立醫院改革應用PPP模式的3種途徑,見表1。
1.組建PPP醫聯體
組建醫療聯合體是公立醫院改革方式之一,即以1家三級醫院為牽頭單位,聯合若干城市二級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構建“1+X”醫聯體,縱向整合醫療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分工協作的管理模式。
按照PPP模式的要求,通過公開擇優選用符合地方醫療改革發展所需的社會資本(三級醫院),充分利用三級醫院在人才、資金、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經驗和優勢,整合地方醫療資源合資組建PPP醫療聯合體,在授權經營期限內對地方醫療資源的人、財、物進行統一管理、運營及維護。
經公開擇選的社會資本(三級醫院),根據其自身的性質,通過不同方式滿足其合理回報。社會資本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時,可以將收支用于醫院自身發展;社會資本為營利性醫療機構時,可依據績效考核結果,由地方政府承擔其合理報酬。
2.公立醫院擴展營利性相關業務的PPP模式
公立醫院改革在取消藥品加成、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醫改方針指導下,為減輕地方財政補貼壓力,保障醫院正常運轉,通過PPP模式,拓展醫療服務相關領域業務,獲得經營性收入。主要有醫(療)養(老)結合、特色專科、健康查體、康復中心、月子會所等經營性服務業務。根據其特點,可稱其為公立醫院1+PPP模式。
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合作組建經營性專業公司,為不同的消費人群提供有償服,滿足人們對健康的不同需求。社會資本發揮專業管理經驗及水平,對服務業務進行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維護并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公立醫院通過為項目公司提供診療就醫服務獲得醫療收入,并根據項目公司經營情況取得股金或約定紅利,用于公立醫院建設,從而促進地區健康服務業發展。

圖2 公立醫院1+PPP模式
3.公立醫院的非核心服務PPP模式
公立醫院將自身非核心服務項目進行分割后,由社會資本專業服務機構按照PPP模式合作運營,可以稱其為公立醫院1-PPP模式。主要方式為通過與社會資本合作,對公立醫院基礎設施進行建設管理,委托項目公司運營醫院行政后勤服務。合作期內項目公司獲得收取物業管理費、維修維護費的特許經營,公立醫院

表1 公立醫院改革中應用PPP模式的途徑

圖3 公立醫院1-PPP模式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導致我國自然災害頻發,農村地區的電網受到巨大的破壞和沖擊。因此,供電企業必須解決好災后電網重建和電力系統的搶修問題,加大對災害頻發區的投資力度,加強電網建設,增強電網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力的使用已經普及到人們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由于電力普及的范圍比較廣,導致供電企業的各種風險隨之增多,電力營銷過程中也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各種風險。因此,只有不斷地優化改進供電企業的電力營銷管理方式,加大風險控制力度,才能保證電力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①魯坷:《縣級供電企業電力營銷管理風險控制分析》[J],《低碳世界》,2016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