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強++羅鍇++劉興++范金怡
文章編號:2095-6835(2017)04-0015-02
摘 要:以產業技術研究院為代表的現代科研院所,在國內屬處于探索階段新生事物。在其發展、建設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如發展定位、建設模式、體制機制等多方面問題。通過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先進院”)體制機制等創新探索做法的深入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學習其先進經驗,以期為日后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借鑒。
關鍵詞:產研院;運行模式;組織結構;人才機制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4.015
1 “先進院模式”概述
先進院成立于2006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與深圳市和香港中文大學共建的現代科研機構。它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是我國內地首家以集成技術為學科方向,主要從事現代制造業自主創新研發的研究機構,是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產物,是中科院與地方政府在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區域創新體系的共同抉擇,是深圳市提升源頭創新能力、完善創新體系的重要舉措。先進院推行“事業單位企業化”運作模式,依托中科院大平臺,發揮深圳“敢為天下先”的特區精神,借助毗鄰香港優勢等多方資源的集聚,深入探索現代院所體制機制創新發展。
2 “先進院模式”的獨特性與創新性分析
2.1 組織結構的獨特性
2.1.1 理事會制度
理事會制度是世界各國科研機構通行的現代院所制度,先進院采取的是理事會和國立科研機構共同主導的雙軌制,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而理事會則由共建三方組成。中科院在人、事等方面充分放權,充分授權,充分保障先進院的組織創新。其主要負責審議先進院重要規章制度,提出院所長等主要領導建議人選,考核院領導班子,審議發展戰略、規劃和法定代表人任期目標、年度工作報告等重大決策方案。在理事會管理制度下,先進院工作效率、民主化決策程序、團隊積極性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形成了“敢想敢干”的創新文化。
2.1.2 運行模式創新
先進院依托中科院、深圳市政府構建了完善的管理運行體系,是中科院下屬的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按照中科院的規定執行。其致力探索一條新型科研機構的體制機制創新模式,運行模式特點是:①實行“國有新制”模式,采取事業單位體制內的企業化管理,即員工享有事業編制和事業費,但不對應到個人,而是由單位統籌安排;②“科研+產業+資本+教育”的四位一體發展模式,已經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多家,其中,持股超過62家,資產規模超60億,致力于培育特色新興產業集群;③促進科技與金融的緊密結合,通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多種形式的科技投資,為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提供有力的支撐。
2.2 以科研為核心的創新生態
2.2.1 “中心制”團隊創新
中心制團隊創新是先進院又一新嘗試,每個中心就是一個創新團隊,由研究領域相關聯的PI組成。待團隊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允許并鼓勵團隊以各種形式溢出獨立發展,瞄準市場需求,機制靈活。這時出現的空缺將由新引進的團隊補充,且各研究中心實行全成本核算,對成立滿3年和6年的研究單元引入第三方評估,對科技資源的投入產出比給出客觀的評價。這樣在確保領先學科的同時,不斷吸納新知識和人才,進行自我更新,長效發展。
2.2.2 創新產業化模式
先進院實施“橡皮筋”動態資源的管理策略,通過人力與資金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科技與工業的相互作用和協同發展。在具體實行過程中,要遵循“巴斯德”模式(以應用激發為基礎的研究,既能產生突破性科學成果,達到較高的學術水平,又有應用目的性,面向產業和市場需求,將立足科技前沿探索與形成產業創新源頭聯系起來,使科學知識與商業價值合二為一,這就被稱為“巴斯德象限”創新模式),逐漸形成“研究所+技術平臺+工程中心+育成中心”四位一體的創新組織形態,實施科研與產業化結合的雙螺旋戰略,增強研究所的開放研發機制,推動產業化 “源頭對接模式”的發展。
2.3 創新的引才用才機制
“人才強院”是先進院又一創新理念,先進院重點在“引、用、培、留、幫”等方面重視人才培養,堅持人才隊伍建設與發展目標相適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過快速集聚、合理流動等舉措建設創新人才隊伍。
2.3.1 面向國際,引高端人才
先進院基礎資源優勢明顯,中科院品牌是吸引國際優秀人才的關鍵,而深圳特區環境和香港中文大學綜合資源也備受海歸的青睞。在實際工作中,要發揮院地合作優勢,中科院充分利用科研優勢和地方政府的產業優勢,使先進院成為深圳市高端人才的集聚地,借助香港教授全球的人脈資源和人才評價能力,實施全球招聘,確保65%以上的博士員工從海外招聘,形成以海外人才為主的人才構成格局。這也是國內海歸密度最高、國際化學術交流氛圍最好的研究機構之一。
2.3.2 彈性人才管理
彈性人才管理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①采用全球招聘策略,靈活設立“AF教授”“高級訪問學者”等崗位,不斷吸引國際知名教授來院工作,實行非全時聘用,確保學術方向的前瞻性。
②實行全員聘任制,嚴格考核考評,形成合理的人員流動機制,按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公開述職與集體評議相結合的考評方式,實行年終5%末位淘汰考核機制,主動把自己變成市場競爭的主體。③采取快速集聚、引進落地、合理流動、搭臺壓擔等方式建設由首席科學家、領軍人才和中青年骨干組成的三級人才梯隊,從強個體逐步過渡到強團隊。在工作過程中,實行建設管理支撐、產業化骨干隊伍與科研隊伍建設并重,注重德才兼備的選用培養,幫助高端人才解決住房、子女上學等一系列后勤保障問題,為人才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④職稱評定靈活。圍繞發展目標,先進院設置科技、產業化、支撐、管理4類崗位,制訂適合先進院發展需求的職稱評定標準,打通各類崗位的成長通道,優秀創業人才與科技創新人才并重,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動態優化”的用人機制,保障隊伍建設的整體水平。
2.3.3 創新的“團隊引入”模式
相比其他單位的引才政策而言,先進院更加重視“團隊”引入。這種以“團隊”整體引進的引才政策與過去的政策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優勢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這種方式可以消除單獨引進高端人才之間的磨合問題,避免因價值觀念不同造成的影響,而且還能節省成本;②引入的整體團隊能很快勝任工作,“即拿即用”,其原有默契能很快適應新環境;③團隊整體引入使科研經費能夠集中、及時撥付,有較強的針對性;④團隊整體引進,既引入了人才和技術,也引入了團隊的整個學術氛圍,保證了科研學術環境的良性互動。
2.4 成果轉化貼近市場化需求
先進院定位貼近市場需求,從科研項目立項再到人才引進均以產業化為導向,采取科研與產業化結合的雙螺旋戰略,并在發展中不斷健全產業化專業隊伍。同時,先進院探索產業與資本緊密結合的運營模式和創新生態,推動了科技成果和技術轉移所形成的經營性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效監督管理國有資產,制定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多部文件,設立了先進院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委員會,并下設管理辦公室,連同產業發展與資源處、育成中心等,服務、管理好成果轉移轉化的相關工作。
2.5 “四位一體”的微創新體系
先進院瞄準深圳和珠三角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需求,構建以科研為主體,教育、產業、資本為輔的“四位一體”的集成創新組織模式,逐步從單一科技研發向科研產業混
合體過渡,實現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到產業化的整體運營模式,實現創新鏈上下游資源的共享與協同。同時,還在科研布局上形成“六所多中心”的創新大格局,發揮學科交叉與集成的創新優勢,致力于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核心、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推動研究成果的轉移轉化和資本運營,充分發揮先進院在帶動地方產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著力開創轉移轉化新局面。目前,先進院已注資成立2家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并建有1支天使基金和3支風投基金,育成企業數百家之多,多家已發展上市。
3 “先進院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
先進院體制機制改革的探索是基于現有科研事業單位治理體系框架內的,是對現有治理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隨著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蘊含在治理體系中的制度性障礙日益凸顯,主要表現為傳統科研事業單位治理體系與深圳高度市場化特區環境之間的矛盾。“先進院”模式存在的問題有以下3點:①人員激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先進院地處深圳,但與粵港地區的院校、企業薪酬有較大差距,難以長期有效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如何解決這一困難,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支撐,是先進院必須解決的問題。同時,受制于現有體制下的治理關系,在成果轉移轉化收益處置、職業年金、房貸、期權激勵等方面又面臨一些制度問題。②資產運作機制與企業化管理模式不匹配。在現有治理體系下,很難保證先進院因內外發展環境的不同而合理、靈活處置各類資產,并獲取收益。③理事會作用有所約束。先進院由科研機構、政府和高校三方“共建”,但并未實現三方“共管”和“共惠”。從投資收益的角度分析,這削弱了部分理事方發展先進院的積極性。而且在實際運行中,其仍會受到中科院、深圳市等上級主管的各個業務部門垂直行政管理所產生的影響,并非發達國家通行的監督和業務指導模式。
參考文獻
[1]點通智庫.我國新型科研組織產生和發展的原因[EB/OL].[2016-08-31].http://sanwen.net/a/joavioo.html.
[2]鄭翔,徐飛.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發展研究院:以一流環境引一流人才[J].廣東科技,2012,21(20):49-52.
[3]范文學.創新發展平臺型研究院助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調研匯報[J].深交所,2015(6):57-60.
————————
作者簡介:王能強(1986—),男,2011年畢業于貴州師范大學
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軟科學
研究服務、科技情報研究工作。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