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濤
摘要:組織好學生學習活動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遵循有效性、合作性、激勵性的原則,將競賽式學習活動引入課堂教學,通過多樣化、趣味化的競賽形式和多元化的競賽評價,讓學生敢于、樂于和勇于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關鍵詞:課堂教學;競賽;學習活動;組織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3-0051-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3.017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們越來越多地關注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瘜W教學論認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能動參與者。學生能否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參加活動,是否能通過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是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好學生的學習已經成為廣大教師不斷思考的問題,筆者就化學課堂教學中競賽式學習活動的組織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組織競賽式學習活動的原則
1. 有效性原則
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輕松愉快地接受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所以,組織競賽式學習活動首先應遵循有效性原則,即競賽式學習活動是建立在有利于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易于接受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而開展的。因此,競賽式學習活動的目的性要明確,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而賽;競賽式活動的內容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的目標而設計,要讓學生知道賽什么;競賽后學生與老師要及時評價,要讓學生知道賽的怎么樣。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活動組織的有效。比如:在學習“元素”知識的時候,針對元素符號的記憶可設計競賽式活動:首先讓學生明確競賽的目的是看誰符號記得快而準,進而讓學生按照小組互檢的方式進行“你說名稱我寫符號”的方式來競賽,通過競賽來比較各組掌握的情況,評出優勝小組。這樣學生對符號的記憶就顯得積極而主動,組織的競賽活動也有效。
2. 合作性原則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都能平等地參與學習。所以,組織競賽式學習活動還要遵循合作性原則,即競賽式學習活動是建立在有利于合作互助、實現共贏的基礎上而開展的。現在的學生的學習形式已不再是單兵作戰形式,往往都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的。因此在組織學生學習活動時,不僅要考慮讓每一個小組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而且也要考慮讓小組中更多的學生參與活動,這就要加強合作。比如:在學習“元素”中元素符號意義知識時,可以在小組間進行“你提我答”方式的競賽,競賽中允許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有一次求助組內其他組員的機會,也允許小組間進行相互糾錯競答,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小組內的所有成員都積極參與活動,為小組榮譽而戰,組間的競爭很激烈,同學們在競賽的過程中也迅速掌握了元素符號的含義,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也實現了合作學習。
3. 激勵性原則
現在的學生都生活在一個幸福的環境中,特別是九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近成人,在依賴大人的同時也渴望獨立,更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可。所以,組織競賽式學習活動也要遵循激勵性的原則,即競賽式活動是建立在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積極性,有利于促進學生向積極方向發展的基礎上開展的。 要讓學生通過參加競賽式活動受到鼓舞,在競賽的活動中養成敢于參與和勇于回答的良好學習習慣,逐步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比如:在學習“元素”知識時,在組織學生進行識記元素符號競賽時,首先讓成績相似的后進生進行對抗,通過他們的對抗,小組其他成員給予掌聲鼓勵,讓他們在競賽中感受到小組的溫暖,受到鼓舞,逐步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慢慢開始喜歡學習化學,也實現了后進生的轉化。
二、組織競賽式學習活動的策略
1. 競賽形式多樣化,讓學生敢于參與
競賽是具有挑戰性的活動,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單一形式的競賽活動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倦感,所以組織競賽式學習活動要注意競賽形式的多樣化,通過多樣化的競賽形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敢于參與競賽活動,以達到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的。
(1)單兵對抗賽
該形式的對抗賽就是在個人之間的對抗,最適合在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都相近的同學之間進行,通過相互對抗能激發起學習的斗志,實現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比如進行化學用語識記競賽時,此種對抗賽最有效,面對能力相近的對手,同學們也敢于參與競賽。
(2)團體對抗賽
該形式的對抗賽最適合在學習小組之間進行,通過對抗能激發小組合作精神,實現小組內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比如制氣裝置的組裝、實驗方案的設計等競賽都適合團體對抗賽。通過組織團體對抗,能讓更多的學生敢于參與競賽,同時也加強了小組內的協作,實現互助共贏。
(3)辯論對抗賽
該形式的對抗賽也適合在學習小組之間進行,也可以在男女生之間進行。通過辯論能鍛煉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組內合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在進行“塑料的功與過”的辯論中,由于同學們在生活中都經常接觸到塑料制品,所以大部分同學都敢于參與辯論。經過正方和反方的辯論,加深了對塑料的認識。
(4)搶答對抗賽
該形式的對抗賽最適合在個人之間進行,特別是對優生來講,具有優勢,既鍛煉了學生回答問題的勇氣,也反映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敏捷程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概念的辨析問題上運用搶答爭辯效果較好。
競賽形式的多樣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了選擇的余地,能在不同競賽活動中找到自己的特長,敢于參與競賽活動,這樣很容易樹立其學習的自信心,實現逐步提高,有利于集體進步。
2. 競賽形式趣味化,讓學生樂于參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說競賽形式的多樣化能讓學生敢于參與競賽,那么競賽形式的趣味化則會讓學生樂于參與競賽。
(1)快接龍
接龍游戲活動競賽適合進行記憶類知識的競賽。比如在記憶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時,可組織組內接龍,組間競賽方式進行。即每組成員從任意一種金屬都可以接龍下去,最終以不間斷且用時少來比較記憶的牢固程度,從而決出優勝組。再如,在記憶元素符號時,讓學生先制作出元素牌,然后兩組進行快接龍游戲,即一生舉牌(元素符號或名稱),另一組學生快速說出元素名稱(或符號),交替進行,最終是快接不間斷組獲勝,這種趣味游戲讓學生樂于參與學習。
(2)走迷宮
走迷宮活動適合進行物質性質類知識的競賽。比如在學習酸的化學性質后,就可設計走迷宮的競賽活動,讓學生選擇合適的道路讓酸順利通過迷宮。例如:2016年涼山州中考化學試題的第14題就可用來設計為走迷宮競賽活動的內容。
比賽中通過不同同學(或小組)同時進入迷宮,以快速走出迷宮者獲勝。這種形式的活動內容讓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很愿意參與活動,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就加深了對酸的化學性質的理解,比單純記憶性質的效果好很多。
(3)來找茬
來找茬活動多適合實驗操作類的競賽。比如在組裝制取氣體的裝置時,可以展開個人對抗或小組對抗賽。通過對比組裝的裝置,讓個人或小組互相找茬,去找錯誤或找優缺點,看看誰找的準且找的多,在對比中加深對裝置的認識和理解,掌握操作的方法并熟悉使用的注意事項。
(4)猜謎語
猜謎語活動適合搶答類的競賽。比如學習了元素、常見物質、儀器后可設計一些謎語。例如:加班費(打一化學元素)-鋅;丟錢(打一化學元素)-鐵;老兩口爭兒郎(打一微觀粒子)-分子;敢怒不敢言(打一物質)-空氣;斟字寫成甚 (打一化學實驗儀器)——漏斗。通過猜謎語讓學生記住了一些常見元素、物質、儀器等,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樂于參與化學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化學的情感。
讓競賽形式趣味化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參與活動,并主動在活動中接受知識,培養能力。
3. 競賽評價多元化,讓學生勇于參與
競賽活動開展的同時要及時地進行評價,恰當的評價能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只有知道了對與錯,學生才能在競賽中成長。而往往評價都是由我們老師來完成的,單一由老師來評價則容易讓學生產生依賴和懶惰的思想;而單一由學生來評價也易讓學生產生不信任和抵觸的思想。這些都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因此,在競賽活動中教師要注意評價的多元化,既要讓參與活動的學生本人來評價,又要讓競爭的對手來評價,意見產生分歧的時候,還需要教師來評價,讓多種評價形式并存,剔除學生思想中的依賴、不信任和抵觸思想,建立正確的化學觀念和學習觀,培養學生勇于參與評價的能力。通過參與評價,既鍛煉了學生參與活動的勇氣,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還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總之,組織競賽式學習活動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適時進行,活動的組織要為課堂教學服務,不為競賽而競賽,要為學習而競賽。要讓學生在競賽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學習的主體,養成樂于學習、會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真正提高。
參考文獻
[1] 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范杰.趣味化學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 田慧生,李如密.教學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5] 潘鏡如.化學分組賽激勵效果好[J].化學教學,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