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曲
作為國內知名家電廠商的連接器供應商,浙江珠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城”)在家電行業如火如荼的“智造革命”中,一早便嗅到了這股新浪潮背后隱藏的“危險”氣息。“我們服務的終端已邁出了這一步,如果我們不能跟上,就會掉隊,甚至被產業鏈淘汰。”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在珠城總經理施維看來,能否在這個巨變的時代,準確把握產業趨勢的脈搏跳動,甚至已關乎傳統制造業的生死存亡。
做中國最好的連接器
1994年,珠城董事長張建春剛剛踏出校門便涉足尚處起步摸索階段的連接器行業,一心成就一番事業卻屢屢碰壁,因為這是一個幾乎被AMP、TYCO等國際知名品牌壟斷的市場。國外廠商嚴密的技術封鎖,加上獲取信息渠道有限,當時國內連接器行業的技術水平極其低下。憑借一股不服輸的創業精神,張建春非但沒有退卻,反而有了更為遠大的立業目標:取代國際品牌,讓全世界的家電都用上中國最好的連接器。
在他的帶領下,珠城從最傳統的PVC護套開始鉆研,于2001年成功推出“ZUCH”自主品牌,并在2003年一舉打進春蘭、科龍、海爾等國內家電巨頭的龐大供應鏈中。談及與國際大牌的博弈,施維表示:“跟其他品牌相比,我們在技術上并沒有優勢,但大船調頭慢,我們抓住國外大廠訂單交付困難的痛點,堅定地推行國產化,最終成功了。”如今,在強電的家電連接器領域,珠城已做到了本土品牌的第一,并借此牢牢鎖定美的、海爾等一線家電品牌的連接器供應商陣營。
改變來自“極致”的用戶思維
近年來,珠城發現周邊制造產業環境的變化之快超出想象,而攪動這一變局的正是互聯網。溫州當地一家知名的西服生產廠從擅長的西服裁剪,轉向為商務人士提供包含設計、存儲等全套服務在內的衣櫥整體解決方案,為傳統輕工業企業的轉型提供了成功范本。越來越多的生產型制造產業找到向服務型制造產業轉型的出口,使得溫州甩掉了過去輕工業城的名片,轉而定位為時尚之都。
“互聯網給傳統制造企業帶來的最大變化是用戶中心思維的建立。用戶的個性化思維,也是工業4.0的出發點與核心所在。”從生產驅動的制造商時代,到之后渠道為王的大零售商時代,如今消費者立足于充斥著過剩商品和信息革命的互聯網時代,已全面向制造企業宣告主權。在施維看來,“準確捕捉并以最快地速度滿足客戶的需求,而不是簡單的將企業經營戰場轉移到互聯網上,才是我們這樣的基礎工業產品企業應有的互聯網思維。”盡管對周遭產業環境的改變有所感知,但如何找到嫁接互聯網的入口?看似遙遠的工業4.0怎樣才追得上?施維依舊很焦慮。然而很快,珠城便找到了讓一切改變的契機。
工業4.0下的企業經營邏輯
2014年年底,珠城參加了美的集團全球供應商大會,這次被施維稱為“與工業4.0的美好邂逅”,讓珠城真切地感覺到了緊迫感。“20來年的沉淀不容易,我們不可能因為自己某一個時間點的大意而輕易在產業鏈中掉隊。”近年來,國內家電航母海爾以“工業4.0”為標準,打造了多個面向智能制造和個性化定制的互聯智能樣板工廠,并成功投入運行,同為行業巨頭的美的對此也不遺余力。這些輕易可以令整個產業風云突變的舉動,都是希望能通過智能化手段,最大化地實現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海爾的冰箱已可以定制化,批量大規模生產的時代已經過去!”施維認為,來自產業鏈頂端的用戶思維的無限放大,帶給珠城最大的挑戰體現在三方面,即產品更趨零缺陷、更高服務質量與更快捷的交付。回到珠城后,施維親自帶領經營層確立了以用戶思維主導的企業全新經營體系,概括為“一個中心、同一方向、三大模塊、兩大基礎”,以全力滿足客戶對供應商的新要求。
一個中心點:客戶需求。全員的一切行為以客戶需求為中心。
一條方向軸:聚焦、創新、快速、協同。全員聚焦客戶價值的實現;從生產工藝、產品技術到商業模式進行全方位、突破性的創新;以自動化、信息化提升組織快速反應能力;促進從組織內部到整個產業鏈的協同反應。
三大運作模塊:以服務貫穿整條產業鏈,研發互動化、生產精益化、營銷服務化。研發互動化,即與客戶零距離的互動,讓研發更客需化;生產精益化,即讓客需最快捷最大化地得以實現;營銷服務化,即讓服務帶來產品升級,為客戶創造增值。
兩個落地基礎:自動化、信息化。推動兩化融合讓生產更精益化,為個性化的智造時代夯實基礎。
“海爾、美的這樣的客戶對我們的影響,真正來自于生產模式的智能化,而不是單純產品本身的智能化。”施維將這部分的智能化認知為自動化與信息化的緊密結合,具體到珠城,就是精益生產與信息化。“如果說用戶思維是工業4.0的軟件系統, 那信息化與自動化則是令工業4.0真正落地的硬件系統!”
站在自動化的肩膀上
2015年,珠城投入了1200萬元大幅改造沖壓車間、插針車間、注塑車間三大車間,提升了作業設施、檢測設施的自動化水準。據施維介紹,這也是珠城在設備自動化史上最大的一筆投入。“當我們客戶的生產設備已完全自動化并與終端用戶零距離對話時,它對我們產品品質的要求更高了,同時要求更快的交付。這更多依賴于自動化作業而非傳統的人工作業。”施維舉了個例子,以前電路板上的插片需要人工一顆顆剪并一顆顆焊接,在客戶通過自動化器械全速提速生產節奏后,珠城創新利用編帶的形式,實現插板的連續輸送,以保障客戶高速穩定的生產線效能。同時,珠城通過改進模具技術、建置在線檢測設備并運用紅外線感應等技術,力求達成客戶對產品零缺陷的要求。
“要觸摸到工業4.0,先要完全實現3.0,如果連工業3.0的自動化進度都跟不上,就直接談實現4.0太不現實了。”在施維看來,通過精益化生產加速自動化進程將是很長一段時間珠城生產團隊的重要工作,然而光有這點卻也是遠遠不夠的。車間設備集群所產生的海量數據,如何抓取、收集并有效分析,使之成為技術改善甚至管理決策的支撐,則更多需仰賴信息化手段來實現。
數據驅動信息化價值
對于珠城這樣的配件生產商而言,隨著少量多樣化生產模式而來的,是越來越龐大的訂單信息量。“以前一批訂單就一個型號,一種規格要求,現在可能就有500種甚至1000種要求。”在施維看來,如此海量的訂單信息如果還是依靠人工處理是不現實的,這也關系到訂單的及時交付這一制造企業的命脈所在,必然需要依托于信息化平臺來實現。
“未來有價值的公司,一定是數據驅動的公司。”施維認為,大數據不僅是信息的載體,更能從運營、服務、營銷等多層面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價值與利潤。早在2003年珠城就實施導入了鼎捷易飛ERP系統,多年珠城的成功應用使珠城擁有了扎實的基礎數據架構。然而,面對互聯網時代的全新制造產業環境,施維對信息化有了更為清晰的定位,即信息化是大數據的基礎,但不等同于互聯網化。
2015年,珠城將易飛ERP升級至TOP GP ERP系統,并做了全新的“兩化融合五年規劃”,包含在2016年實現TOP GP ERP、PLM、OA等多套信息系統上線,與外部供應商體系的搭建;2017年,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與自動化設備的集成;2018年,搭建財務網銀接口,實現預算分析、集團合并報表;2019年,實施BI決策分析數據系統。從鼎捷為珠城規劃的方案中可以看到,信息化正在逐漸地外化,ERP等IT系統正加快與互聯網平臺對接和融合,相信這一切為珠城帶來的大數據紅利將很快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