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月仙
作為語文教師,筆者審視當前的習作教學后發現,一方面,學生對習作素材缺少發現的眼光,缺少敏銳的生活體驗,常有“無米下炊”的煩惱,另一方面,學生習作構思能力薄弱,不少習作呈現“腳踏西瓜皮,滑到哪兒是哪兒”的現象。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尋覓“良方”,幫助學生提高感知生活、發現素材、架構習作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思維導圖”可以為我們的習作教學插上翅膀,可以成為我們教師手中的“利器”。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創始人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托尼·布贊。思維導圖是本著分類的思想,以一個中心為基本點畫出的引導思考的概念圖、流程圖或地圖。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建立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之間的記憶聯系。
從功用的角度來看,思維導圖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激發思考并整理思考。學生借助思維導圖能夠厘清思維的脈絡,增強整理歸納的本領,同時能有效地利用記憶、強化記憶,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激發創造力。
下面,筆者舉例談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中的嘗試運用。
一、利用思維導圖,呈現學期習作要點,培養學生規劃預習能力
新學期伊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本冊教材要完成的習作做一張思維導圖,以便于學生對本冊教材作文有個整體把握,做到心中有數,平常有目的地做好素材的積累。以蘇教版小語教材六上為例,教材規定的習作有七篇,若依慣例,為幫助學生整體感知,教師會畫出如下的線性概念圖:
1.我的假期生活
2.向爸爸媽媽表達愛
3.一種自己喜歡的美味
4.剪紙故事
5.一種家鄉產品
6.一位家鄉名人的故事
7.語文書里的故事
這樣的概念圖,因其主題分散、文字抽象,學生短時間內是難以把它牢記心間并強化預習的。在思維導圖理念下,我們可以嘗試在圖文并茂及高度整合上下功夫,將概念圖轉化成一張高度提純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比概念圖更注重歸并同類項、提煉要點,更簡潔明了、直觀美觀,使人一目了然。它便于“存檔”,便于提取,便于回放。在新學期初就建立習作內容的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明確學期習作的目標、重點,明確了學期習作目標和重點,他們就能夠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地關注相關題材,不斷積累素材,養成自覺積累素材的習慣。
二、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判斷寫什么,培養學生素材開發能力
不解決“寫什么”,就無法解決怎么寫。如果我們的作文教學只是一味給學生“喂”素材,就會扼殺學生習作的潛能。發現題材,是最重要的寫作才能。一個人的寫作靈感,往往就在他的敏感點、興奮點、痛點上。學生的生活就是一個巨大的寫作金礦,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對生活素材進行廣度和深度挖掘呢?我們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的豐富聯想和想象。
以蘇教版六上習作一“寫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經歷”來說,教師可以結合思維導圖組織一次假期經歷的題材大討論、大盤點。
教師先來個富有啟發性的開場白:“暑期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你外出旅游,擁抱自然;你走親訪友,享受融融親情;你大展身手,烹飪美食;你沉醉書中,樂而忘返……”接著,學生紛紛匯報自己的暑期經歷。伴隨著學生的回答,在核心內容“暑期經歷”上衍生出了教師預設的子目錄—旅游、看書、燒菜、游泳、其他”;然后,在一級子目錄下又出現了二級子目錄,并且二級子目錄的內容是開放且無限豐富的。最終,黑板上出現這樣的導圖:
伴隨著學生一個又一個豐富的答案,導圖不斷充實。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激發,沉睡的生活體驗被喚醒,你的想法啟發我的想法,我的答案啟迪你的靈感。
整個導圖豐富的過程,也是學生的思維火花迸發的過程,重要的關鍵詞并列在時空之中,又不斷激起學生的聯想,學生的大腦迅捷地在已知和未知、生活和課堂之間架設起一條通道。模糊的記憶清晰了,淡忘的記憶強化了。課堂上,新事物不斷補充進入,豐富的素材得到呈現,為學生后續的篩選、確定素材提供了保障。在上述過程中,學生捕捉素材、探索素材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三、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明確怎么寫,培養學生編制提綱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以感性思維為主,平常寫作文會隨性而為,寫到哪里是哪里,一旦寫錯、寫偏,也就只能將錯就錯了。所以,在正式寫作前,許多教師會安排幫助學生規劃文章段落的訓練。但筆者認為這還不夠,我們還可以把每一段的每一小節細想下去、規劃下去。思維導圖可以伴隨學生細細規劃的整個過程,讓學生充分結合一級目錄、二級目錄乃至三級目錄來思考。導圖擬得越細致,學生真正寫作的時候相對來說會更順手一點。
就以“介紹一種你喜歡的家鄉美味”來說,有許多學生選擇我們無錫的特產“小籠包子”來寫。伴隨思考的過程,我們可以畫出記載思考成果的這樣的導圖:
學生可以根據“色、香、形、味”,逐條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深入廣闊的回憶、回味、情景再現,想開來,想下去,往熟悉處鞏固,往陌生處探尋,并及時注上體現思維路徑、思考收獲的關鍵詞。其間,當遇到難以表達、無詞表義的時候,也可以暫時用問號代替,過后再填補空白。
當一幅思維導圖完成得差不多的時候,一篇文章的構思也就完成了。接下來,學生在導圖的基礎上,按照框架捋順關鍵詞出現的先后順序,然后就可以下筆寫了。只要方向對了,框架合理了,關鍵詞有了,加上即興發揮,一篇有骨架、有血有肉的文章也就呼之欲出了。學生掌握了怎么思考、怎么寫的竅門,就能夠以不變應萬變,碰到同一類型的文章,就能按照一定的規范來寫了。當然,如果要寫變式的文章,教師也可在此基礎上來教學生。即便要寫結構更復雜的文章,也可以從建立思維導圖開始。
目前,筆者雖然對于思維導圖的運用僅是很淺顯的嘗試,但已深深感到,思維導圖呈現的是一種放射狀的輻射性的思維表達方式,強調的是人們思想發展的過程的多向性、綜合性和跳躍性。它不僅可以歸納學生的思維結果,更能夠反映思維的過程、思維的路徑,把稍縱即逝的東西記錄下來并進一步優化。這無疑對習作教學具有強大的助推作用。使用思維導圖也對培養學生捕捉、駕馭思維的能力,促進頭腦風暴,提升思考品質有著很好的輔助作用。今后,筆者將更積極探索這種先進的“教學工具”的使用方法,拓寬其使用途徑,使它更好地服務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