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成
滄州自古以來人杰地靈,特別是明清以降,更是文化傳承綿延有序,英才輩出,為區域文化史的輝煌燦爛融入了濃墨重彩。王翱、紀曉嵐、張之洞無不是個中翹楚,他們身居廟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貴達天下。當然也有一些諸生出身,功名不顯,然詩文才學聞達于鄉里者,這些人遠居江湖,雖時有生活之困,亦能吟風弄月,呼朋唱和,享田園風情趣事,出書成集,以饗于后世。
《避秦居題詠》和《生吊簿》作為清季民初滄州文人詩歌雅集中的兩部力作,保留了大量珍貴的歷史信息,可看作是集滄州區域地方鄉賢薈萃的文化史志。而這兩部詩文集的裒輯者則為滄州名士張增騫。他不僅為人豁達,而且學識淵博,醉心金石,是滄州文化史上少數名聲不傳后世卻十分重要的大家。
滄海有才乃漢槎
張增騫,字漢槎,號古香書屋主人、小桃源里避秦人、避秦居主人,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家居滄郡孫清屯(原名王夢虎屯,今屬南皮縣鮑官屯鎮),明永樂二年遷居于此。伯祖樹本,字潤圃,道光癸巳恩科進士,歷任山西洪洞、萬泉、陽城、靈臺等縣知縣,為官清廉,“雅尚清澹”。祖樹人,字玉圃。父炳元,字曦亭,同治癸酉科歲進士,候銓訓導;母親隋孺人。妻,南皮霍氏;二人無嗣,以侄金鰲兼祧。
張增騫天資明敏,好讀書,篤志經史,博學能問,琴棋書畫具臻妙,弱冠已知名津南。他又長于風詠,自束發初學五七字,詩句絕佳,長輩耆老多有稱頌,生平所作詩甚多,著有《古香書屋詩草》數卷,還曾手續《張氏族譜》七卷,集《善行錄》一冊,其余著作現多佚名矣,平時以“上結主知下濟民生”為志,奈何命運多舛,直至終老仍為增廣生,舉科第而不售。值得一提的是張增騫作為渤海名儒,性情曠達恬淡、不拘小節,喜賓好客,與之交如飲純醪,識者以為有古人之風。他亦甘于清貧,晚年生活時有困頓,雖設帳授徒為生計然常捉襟見肘,盡管如此,仍能飲酒賦詩以自樂。
人生天地間當以孝為本。張增騫嚴遵古道,以孝友行之。有一年父曦亭公大病,臥床不起甚至極度病危,雖請良醫診之、好藥服之,但仍不能減輕病痛。為查出病因,為父排憂解難,他作為人子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做之壯舉——“嘗糞以驗安危。”在弟弟張又青病篤之時,醫生說用藥缺一藥引,如能做到血脈相通者則為好,于是他毫不猶豫割股肱之肉煎藥以進。
張增騫又性嗜金石。滄郡自道咸以來篤嗜金石成癖又書畫俱好者共有三家。一為葉圭綬,字佩博,精輿地之學并有所著述。收藏金石拓本皆有考定,晚年為同金石長久相伴,自號龜壽。一為王國均,字侶樵,也醉心于石墨。每見古刻必須操氊蠟拓取。其家藏有刁遵墓志、王僧墓志,著有《滄州金石集》、《滄州殉難錄》、《滄州詩鈔》諸書,并有詩作流傳于世。一為楊致平,字坦齋,頗嗜繪事,曾師從季寅卿學畫三年,專心致志,精于六法,人物山水名震津南。三家之后而集大成者則為張增騫。張增騫與葉圭綬、楊坦齋為通家之好,與王侶樵有葭莩之情。他特別癖好石墨尤其嗜好詩畫古玩。曾經用磚翻刻刁遵墓志銘,待到工成后,金石大家無不贊曰:“其書體光潤,神采遒麗,與原拓頗相吻合。”
避居桃園脫塵苦
清季末年時局不穩,四方攘攘,亂兇當道,弄的民不聊生,生靈涂炭,張增騫視之猛于暴秦,避之不及,于是退隱鄉下,窮家資購鄰田辟為園林,植樹蒔花,修屋建亭,時而獨坐望云卷云舒,時而聚朋吟詩作畫,獨于亂世找尋了一方桃源境地,題其額曰:避秦居,并為其廬作畫“避秦居圖”。是時滄海名士多為其圖題詠,如寧津馬麟圖,吳橋張式尊,南皮張炳陽、張沐鎕,高城邢子濂,滄郡戴官彤,景州戈功君,東光鄭金銘等無不題詩詠詞以跋之,留下了許多文壇佳話。南皮張云鵬,字孟摶,乃晚清金石大家王侶樵之外孫,為圖賦詩道:“人非有品不能貧,峻節如君有幾人。除卻工詩兼善畫,喜談后果與前因。硯田耕破無荒歲,茅屋結成遠俗塵。從此安居真得所,任他擾擾似咸秦。事亦無奇語卻新,如君詩思通超倫。他年編入滄江集,孰謂今人遜古人。”后張增騫把眾鄉賢名流題跋匯集成冊,是為《避秦居題詠》。
伴隨清末民初的國祚變更,人倫綱常日益敗壞,使舊式文人無不扼腕嘆息,張增騫也是如此。他于宣統元年見時勢愈發混亂不堪,已到了大廈將傾之時,為表忠孝之高志,乃效仿前賢,誓于國朝共存亡,隨后于村東祖塋之側作生壙并作《生吊簿》,引求親朋賦詩吊唁,數載以來得詩詞數百馀首。他在自序詩中也表達了志在絕俗離塵之念,雖在而亡矣的理念:“自恨我生太不辰,乾坤何處著吟身。壙艽直欲追前哲,居小豈真戀避秦。座有琴書當殉葬,家無兒女漫傷神。從今愿脫塵緣苦,甘作人間活死人。”
后記
張增騫的作品歷經戰亂、人事變更,風云變幻,許多早已化為烏有,不留一絲痕跡。能留下一兩冊實屬不易,能得到一卷半冊更是幸甚。現存世的《避秦居題詠》和《生吊簿》鳳毛麟角,說孤本也不為過。《避秦居題詠》扉頁前本有作者肖像一張,惜被撕殘,其余尚好。二書都出版于民國十三年,油印本,兩冊書口下部均有“滄州張氏”字樣,手寫上版,字體圓潤秀麗,用紙為油光紙,鈐有張增騫三枚手打朱文印,文字內容里有少量校改,此當為漢槎先生自藏本。
有號四休道人者為張增騫撰文評價他說:“其性孝友,其氣清高,不慕榮利,不接富豪,讀書一世,其樂陶陶,君之所好石勒詩敲。”形象地為他一生作了真實寫照。最為時人稱道者:乃是他博聞強記,詩畫金石俱佳,可稱是鄉邦通儒之代表性人物, 正所謂:“不絕滄瀛風雅緒,騷壇管領賴斯人。”奈何光陰不解蒼生愿,一抔塵土掩榮辱。生者生矣,亡者往矣。驀然回首,斯人已去,盛名亦漸卻式微,惟有舊紙片片訴說前朝不盡事……。
(作者單位:河北滄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