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
一、PISA理念下的音樂范疇
(一)PISA理念內涵
PISA,即國際學生評價項目,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起,旨在對15周歲左右的年輕人進行知識與技能評估,為各國、各地區提供有效的教學質量指標,作為教育評估、指導的可參考論據,以便進行教學策略和政策的制定。在我國,PISA理念在基礎教育領域正受到關注,不同的學科都將其作為策略分析上的指導和借鑒。PISA測試關注的是正在走向成熟的青年人,關注他們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技能是否已轉化為自身的素質。起初,PISA評估主要集中在閱讀、數學、科學三個方面。在我國,15歲正值初三畢業年齡,作為人生的重要轉型期,社會生活背景下的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是尤其重要的,在當代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PISA的中心理念是跨國家、跨民族、跨文化的比較研究,在比較研究中求得共同發展。筆者認為面對基礎教育,PISA項目研究更加關注的是指標化的教育質量投射。音樂教學在引入PISA的指導后,會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轉化上實現一種自然共生發展。從方法、實踐、交互到寫作,PISA應用完全可以體現在音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
(二)PISA理念與音樂教學
現代音樂教學更加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其中包括音樂能力(演唱、演奏、聽賞、創作)、與音樂有關的語言、數學邏輯、視覺空間、運動、人際關系(協作)、自我認識等綜合能力的培養,PISA理念也要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在于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轉換。筆者認為新型音樂教學的目的就是對這三方面進行綜合架構培養。
筆者認為所有的這些能力,包括記憶力、思辨力、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等能力都是綜合生存能力必備的,對于人的成長至關重要,而且這些能力之間也是緊密聯系的。PISA理念體系下的音樂教學主要是培養人敏感地感知音調、旋律、節奏、音色等的能力,表現為個人對音樂節奏、音調、音色、旋律等的敏感度,以及通過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表達音樂的能力。音樂+功能會使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學習,提升人文素質和綜合能力,并且能有效通過普通音樂課實現共生共存能力。以日本為例,日本教育界認為:“今后的教育,既不能‘寬松式,也不能‘填鴨式;對于肩負著未來重任的孩子們,在今后的社會中,希望他們具有‘生存能力。”
二、PISA理念視野下的多種能力培養
在PISA理念的概念范疇里,音樂能力與音樂相關能力的培養,是中學音樂教學必須提高認識和創新實踐的任務。尤其是音樂外的不同能力與音樂教學的關系也十分密切。筆者認為PISA理念在音樂教學中導入應用的目的在于拓寬學生視野,完善師生人格,深化學生情感,使其具有科學思辨能力,最終實現創造力價值等。
(一)音樂能力是教學的重心
音樂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可以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優化,視野得到拓寬,對學生興趣的鞏固,以及創造力、想象力的培養有根本性作用。音樂情商的培養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的中華歸屬感。音樂知識和技能充分展現了音樂的審美價值。
(二)音樂外能力的培養與音樂教學
筆者認為PISA理念下的語言、數學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人際關系、自我認識、評估能力等音樂外(或稱音樂+)能力內容也關乎著音樂教學的效果,會綜合地作用于每個學生的全面成長,直接影響著PISA理念下的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的音樂教學創新實踐。
1.語言能力與音樂教學
在中學音樂教學中,音樂語言本身就是通過旋律、節奏、和聲、復調、配器、肢體等要素和手段,對生活、情感進行描述。語言能力與音樂能力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們是互為體現的關系。例如,國內外興起的音樂治療可以通過音樂來治療語言障礙;而學生對唐詩宋詞的朗誦會形成韻律,從而提高音樂的語言表達能力。音樂教師在語言藝術、語音語調、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導入策略中應該積極運用音樂敘事手段。故事化的教學內容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以音樂促表達,啟發學生提高語言能力。
2.數學邏輯能力與音樂教學
數學閱讀是PISA理念內容中的重要內容。數學和音樂的密切聯系從古希臘畢達哥拉斯時期就開始了。中國的五聲調式由宮、商、角、徵、羽構成,講究的是與五行天體的對應,也是數理邏輯的體現。例如,節奏訓練、旋律音階的推算,都可以引入數學邏輯能力,這也是對學生各學科知識進行聯系,激發其思維興趣的表現。旋律在五線譜上的標識,剛好是按照音的高低有規律有組織的呈現,所以數學和音樂都是通過這樣的形象化思維啟發學生的智力,尤其是推理能力。
3.視覺空間能力與音樂教學
空間思維來自人們對視聽的辨識。中學生對視聽的事物是最感興趣的,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慢慢地向空間思維過渡。借助多媒體展示形象活潑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悅耳的聲音,幫助他們從音響空間、畫面空間去理解作品,并且通過音樂課程的自然熏陶和有指導的學習,讓他們自由、充分地想象、體驗,從而更準確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所學內容。音樂與建筑的關系,正是空間思維在不同領域的作用和聯系。
4.運動能力與音樂教學
運動能力,傳統上認為其更多的是體現在節奏訓練上。音樂教學中,手眼腳等整體肢體的運動和協調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例如,演奏打擊樂器時的站姿、律動,彈琴時腿腳對踏板的控制、對手指的控制,無一不是和身體運動密切關聯的。
5.人際關系能力與音樂教學
在筆者看來,人際關系在音樂教學中最突出的體現是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由于現在獨生子女家庭較多,學生在心智發育上有著不同步的特點。由于性格和能力的不同,它們對待音樂課程內容也表現出不同的能動性。音樂是交流的紐帶,音樂教學既鍛煉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又把音樂學習變成人際交往的特殊手段。教師應該對這方面多加關注。筆者認為,音樂教學是非常好的消除隔閡、跨越界限、實現友好和諧的藝術途徑。
6.自我認識與音樂教學
感知并追求真善美是藝術教學的重要目的。對美好事物的判斷,是自我認知的集中體現。在音樂教學中,關注自我認知能力能使教學思路更加開闊。音樂教學也在不斷調整每個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求知欲是眾多學生所共有的。要使他們達到在文化語境中認知音樂、培養情操的目的是很難的,這就需要教師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同時,教師使他們明是非、辨哲理,達到音樂課程的教學目的。
7.自然生活能力與音樂教學
音樂來源于自然,而我們現在一板一眼的教學,讓音樂課少了幾分自然。筆者認為應到大自然中去掌握并深度理解音樂,從而讓學生熱愛音樂。通過回歸自然的教學,引導學生增強自然體悟、情感體驗,提升藝術修養。在教學中,將音樂與生活充分結合,用音樂外能力實現共生共存。
三、PISA理念下的音樂評估
音樂教師是教學中的引導者,其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著授課效果。PISA理念是一個較大框架的理論,應用于音樂課中需要考慮到音樂學科的特殊性,通過上述對PISA理念與音樂教學的關系等的梳理,筆者總結出以下幾點音樂教學思想。
(一)PISA理念的學生評估
教學評價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進步,評估教師有責任為學生提供有益的反饋。PISA理念的評價主要是針對基礎教育的評價,鼓勵用多維度、全面、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PISA培訓課程的實施使每一個學生都形成了自己的“學習風格”,所以教師應注意尊重學生的學習風格,認識學生的長處,使其發揮自己的能力所長。在具體的評價操作方法上,PISA理念提倡的“數量指標”的評價方法很值得在我國中學音樂教學中大力推行。
(二)PISA理念對素質和能力的全面培養
目前,我國中學生的音樂素質仍然堪憂。一個人的音樂素質體現在歌唱能力、演奏能力、鑒賞能力、音樂知識技能等方面。筆者認為,倡導“音樂+”式學習應從鑒賞能力、知識技能入手,培養學生的歌唱和演奏能力,進而再次提升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PISA理念的導入使音樂教學變得生動起來,通過培養學生關注和熱愛民族文化、地域特色,使其構筑穩定的欣賞基礎。毫無疑問,PISA理念的導入既是一次思維導入,一項長遠的青少年培養計劃,又是中學音樂教學在新時期實現突破的重要一環,同時,這也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大音樂課的認知功能,引導啟發學生擁有正確的音樂思辨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他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創新思維。
關于音樂對技巧與品格的價值,奧地利音樂教育家認為:“對于世界范圍內的PISA調查結果,教育界進行了一場大討論,嚴厲批評了這一調查,因為PISA僅僅局限于學生的基本計算等有限的能力,而沒有包括社交能力、藝術創造力、復雜思維能力、善解人意等。”這說明PISA理念在內容領域需要拓展,尤其是藝術方面能力不可或缺,也說明音樂和音樂外方面的能力和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三)新音樂教學評估
PISA理念對音樂教學的整體發展、共生形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學對社會、生活等有更多的聯動和關注,要積極感知聲音與音樂的多樣性,培養具有獨特見解的表現、鑒賞音樂的能力,加深學生對音樂文化的理解,進而使其熱愛民族音樂;要求重視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實現其素質、能力的全面提高。由此,應該建立新音樂教學評估體系,具體包括如下方面:
1.教學內容由表現領域(包括歌唱、器樂、創作)、鑒賞領域及“共同事項”構成。“共同事項”中,如認知感受構成音樂的各種要素及其所產生的特點和情緒,音樂術語及表情記號等與音樂活動相關聯的理解方面都做具體要求。
2.啟發學生“創作”。學生嘗試音、音程、和弦的體驗式連接,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擁有一定的旋律創作能力,選用不同聲音的素材進行創作設計,從音樂學習走向聲音設計,實現與生活、社會等的關聯認識。
3.欣賞鑒賞方面,注意使用音樂相關術語,培養學生運用正確的觀點,有理有據、思辨地評價音樂的能力。建立起自我聽賞的曲目表,實現自我認識的“真善美”藝術判斷。
4.從充實本地區乃至本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觀點來看,通過簡單的樂曲演奏,使學生深入地體會傳統音樂的美好,同時教師也應重視對學生進行傳統歌曲的指導。而從無限熱愛本國音樂文化的觀點來看,更需選用體現本國自然、文化、語言的優美歌曲。
5.在學生體驗合唱或合奏時,教師應重視指導學生相互配合、傳遞所要表現的情緒,共同完成一首音樂作品,感受合作帶來的喜悅。通過各方面的學習,力求培養學生對多元音樂文化理解能力的同時,提高其對聲音環境的關心,思考聲音和音樂對生活的作用,教會學生真實地感受音樂和生活及社會間的相互聯系。
綜上所述,PISA理念之所以在全球范圍內廣受關注,是因為其是對教學整體理論架構的一次革命。就音樂范疇而言,它除了強調了音樂的普遍認知作用外,還從高起點、廣視野中認識到音樂教育的本質,能解決音樂教育中的共性問題。我們現在都在談教學改革,PISA理論把教師從單一的音樂教學中解放出來,教師能從其他學科中借鑒有用的理論為我所用。PISA理念下的音樂教學能確保新一代學生的音樂能力學習是全方位進行的,并最終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培養。同時,一種與生活、社會無縫對接的綜合共生共存能力的獲得是PISA理念下的音樂教學創新實踐的長遠希望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