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簾、幕、幃、帳等遮擋類意象是宋詞作品中的常見意象,而數簾的使用頻率最高。由于簾具有輕柔、朦朧等本質特征,所以它尤為婉約派詞人所喜愛。秦觀以凄清婉麗的風格將婉約詞發展到極致,其作品中也多用簾這一意象。簾意象在秦觀詞中不僅僅是作為一普通物件出現,同時簾意象也映射出秦觀作為“古之傷心人”的詞心。
關鍵詞:簾意象;秦觀;詞心
被陳師道稱為“今代詞手”的秦觀在宋代婉約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在詞中進行感情宣泄需要 “用一些細巧精美的語言意象來表達”。秦觀詞約百首,簾意象出現了近二十次,所占比例近百分之二十。所以關注秦觀詞中的簾意象,并且探究簾意象與秦觀詞心的聯系是有必要的。
況周頤最早提出詞心一說。在他看來詞心是在內心感受的基礎上所生發出來的。詞人應立足于自己的切身體會,用語言表達自己最直接的心靈感受。所以“詞心之成在于蓄極積久、不得不發的真情”。這類似于葉嘉瑩倡導的感發力量。
一、物我感化的真情實意
“秦觀最善于表達心靈中一種最為柔婉精微的感受。” “他不必有寄托,不必有什么理想,就是一種很敏銳的感覺。”葉嘉瑩如是說。秦觀善于將自己最真實的感情與“簾”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浣溪沙》一詞敘寫輕柔,詞人與物融為一體。這首詞著筆淡雅,只是用簡單的白描手法便將詞人所處之境描繪得凄清綿遠,在平淡中帶有詞人纖細敏銳的心靈感受,一股淡淡的憂傷貫穿在字里行間。“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詩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無咎語曰:“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簾在這里一方面起到了貫通詞人內心和外部世界的作用。正是有寶簾閑掛,詞人才看到簾外的飛花與絲雨,才看到夢與愁的交織。簾外的種種愁境使得簾內的愁人更加分明。另一方面,簾給整個環境增加了一種朦朧綿緲的感覺。不僅是簾外景物,就連詞人內心也受到了外界風雨的侵襲。“驟遇之如在耳目之前”說的便是讀者對詞人物我感化的真情實意產生共鳴后的藝術效果。
二、簾與隱秘難言的憂愁心緒
詩詞中表達感情若過于暴露直率,人們便覺得減少了咀嚼的韻味。只有含蓄內斂的娓娓道來才更能帶給讀者以更多的浮想聯翩。秦觀憑著手中的工愁善怨之筆,讓讀者心中激起了深微細膩的感情漣漪。在描寫女性心事、男性情懷時,“簾”意象在這方面有著它獨特的魅力。明謝榛說:“凡作詩不宜逼真,如朝行遠望,青山佳色,隱然可愛,其煙霞變幻,難于名狀。及登臨非復奇觀,唯片石數樹而已。遠近所見不同,妙在含糊,方見作手。”秦觀詞善于營造朦朧幽約的審美空間,進而反映詞人難以言說的愁苦。這需要讀者在閱讀時細細把握與感受。《一叢花》一詞通過營造疏簾半卷,微燈隱隱的朦朧意境,寫出與汴京名妓李師師幽會的心情。此時簾便是構成模糊意境的重要意象。不僅“凸顯了他們心心相印的戀情,也加深了他們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的遺憾。”《阮郎歸》為秦觀坐黨被謫之后所作。詞人透過半卷的簾看到春風吹雨,落花亂飛。“以春花點春景,以春燕觸春情,情景逼真。”“落花歸燕,俱是撫景傷情之語。”詞人傷的不僅是春景,更是自己遭貶的悲苦心境。通過寫簾外的傷春景色,間接表達了自己仕宦之路多舛的現實窘境。
三、難以移易的獨特個性
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對秦觀詞心有著細致的描述。 “一往而深”說的便是秦觀獨特個性的難以移易。《望海潮》這首愛情詞凄婉纏綿。“簾”在詞中與殘燈相映。“奴如飛絮,郎如流水,相沾便肯相隨”是一種堅決的誓言。詞人并未直接傾吐,而是婉轉道來離別的不舍,讀起來更能體會到女子那隱秘的心思。微月下的簾,承載著無盡相思。明徐渭評點說:“尋常淺語,自是生情。”龍榆生認為這首詞“樸拙”“情深”。《如夢令》通過描寫一系列的簾外境象,緩緩道出簾中人的落寞。此時簾外正五更風雨。簾內的人是寂寞的,簾外的風雨是無情的。詞人寫風雨是要表現自己愁苦無法排解的憂悶。南唐后主也曾寫過類似的詞句:“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世客,一晌貪歡。”簾外的雨把這位亡國君主歷經滄桑變化后無家可歸、無國可依的憂傷表達到極致。有些心事無法明說,只能借意象表達。此時簾雖然將屋內的人與屋外的風雨隔開,實際上是溝通了風雨與詞人的內心。
秦觀詞之所以顯示出無限愁苦,與其選擇描寫的簾意象緊密相關。無聲的簾傳達出了這位詞人的心聲。仕途多舛,個性柔弱,使得秦觀詞喜用閨閣意象,詞作偏向清麗綿軟。對于秦觀詞中的簾意象研究有助于更好把握秦觀詞心,進一步深入到秦觀藝術化的內心世界。
參考文獻:
[1]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張惠民.宋代詞學資料匯編[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3.
[3]張毅.宋代文學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5.
[4]況周頤.蕙風詞話[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5]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6]繆鉞,葉嘉瑩.靈谿詞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徐培均.淮海居士長短句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8]繆鉞.詩詞散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9]姚蓉,王兆鵬.秦觀詞選[M].北京:中華書局,2005.
[10]詹安泰.李璟李煜詞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盛雪(1993.7-),女,安徽合肥人,現就讀于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