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穆
深圳市鹽田區機關幼兒園坐落于梧桐山下,大海之濱,創辦于1994年8月,隸屬于鹽田區教育局,是廣東省一級幼兒園、廣東省綠色幼兒園、深圳市優質特色示范園。該園以“一切為了兒童的發展”為辦園宗旨,秉承“追隨兒童,讓生命和諧成長”的教育理念,是一所家長放心、幼兒喜愛、社會一致認可的“優質品牌幼兒園”。園長萬麗珊說:鹽田區機關幼兒園致力于“創名園,育名師,創優質品牌”,深化學習型組織建設,培育優秀教師團隊,以課題研究引領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已成為深圳市學前教育對外開放的示范窗口。
愛與美的引路者
萬麗珊出生于廣東省五華縣一位教師家庭,耳濡目染,她從小心里就埋下了當一名教師的種子。向往,是人生的最大動力。1982年,她選擇了汕頭市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學習,3年后,被分配到梅州市直屬機關幼兒園從事幼教工作,1994年,萬麗珊來到鹽田區機關幼兒園,開始了她人生新的旅程。
在鹽田區機關幼兒園,萬麗珊任副園長6年,任園長16年。自任副園長主管教育教學以來,她就一直在思索、琢磨如何科學有效地建構滿足兒童身心發展需要的教育場景。出于對兒童的喜愛及了解,2009年9月,她提出創建綜合游戲室“小小萬象城”,作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實驗地,并長期跟崗指導、參與教學。“小小萬象城”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豐富,最后定型為擁有“廚房制造”“陶然居”“娃娃屋”“維尼熊醫院”“飄逸發廊”“QQ銀行”“美麗城堡”“夢想小劇場”等功能齊全的小社區,溫馨、雅致、鮮活,充滿生活氣息,成為孩子感受生活、自由探索的樂園。孩子們可以在真實的生活場景里做生活的“小主人”,自主活動、自我管理、學會生活、學會服務他人,為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打下基礎。
在團隊建設中,萬麗珊將學習型組織建設目標,確定為團隊建設的中心任務持續推進,在倡導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推動團體學習、學會系統思考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她積極推動團體學習,善于運用各種策略和機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一是積極探索以“以事定費”為核心的人事制度綜合配套改革,建立合理、科學、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和崗位與薪酬競爭激勵機制,調動各類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為幼教創新的科學管理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二是堅持教師優質課評比活動,在園內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與交流氛圍;三是設教具論壇,促進教師自我超越;四是建立三級教科研網絡,扎實推進教育科研,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五是長期聘請專家指導,堅持選派骨干教師外出取經,增長才干,開拓視野;六是堅持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文化素養;七是在園本培訓中,指導教師運用“反思學習”和“參與式學習”方式,培養大家交流、分享、理解、合作、反思等學習品質,使成員之間既有自我發揮的空間,又能協調一致,達成運作上的默契,增進集體思維敏感度,凝聚團體智慧,實現個人與組織的共同發展,為幼教事業提供可持續進步的動力。在專業成長道路上,培育了一批以何波、董曉麗、陳麗容、邱志華、李倩、黃敏等為代表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其中,省級南粵優秀教師1名,市級師德標兵、優秀教師4名,市級名師4人,區級名師3名、中青年骨干教師4名;先后有6名骨干教師走向領導崗位;2012年,萬麗珊被授予“深圳市十佳師德標兵”,并獲“感動深圳教育人物提名獎”;2013年,董曉麗、邱志華被聘為第二屆深圳市講師團培訓師;2015年,許文利獲“深圳市蒲公英十佳教育工作者”稱號。
多年來,萬麗珊作為“廣東省一級幼兒園”園長、深圳市名園長、深圳市優秀督學,能以示范為己任,以開放的胸懷,接待全國各地幼教同行到園參觀、學習,并與之交流,樂意承擔市、區幼兒園督導評估任務,相繼完成省、市、區級幼兒園評估60余次。她還重點結對幫扶3所“普惠園”,開展一對一結對跟崗幫扶、先鋒隊班主任跟崗指導,并邀請幫扶園負責人及教師參加機關園組織的專項業務培訓,有效搭建園所之間橋梁,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進步。近3年,鹽田區機關幼兒園接待同行參觀、承辦公開課及研討活動70余場次,300所幼兒單位、近3300人次參加鹽田區機關幼兒園舉辦的各項活動,幼兒園累計獲國家級獎勵3項,省級獎勵9項,市級獎勵24項,在示范輻射、引領幼教事業共同進步上做出貢獻。有來自全國學前教育專家評價說:鹽田區機關幼兒園是個有深度、有溫度、有高度的幼兒園;園長、教師是帶領孩子走向愛與美的引路者。
建設富有生命力的成長環境
鹽田區機關幼兒園環境精致、優美,富有童趣,是一所充滿快樂、充滿幻想的天地。開放、和諧、溫馨的教育環境,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園思想;以“發展個性,開發潛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核心,營造“開放、和諧、溫馨、民主”的人文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社會對高質量學前教育的需求,發揮了優質特色示范幼兒園的品牌效應。
“有準備的環境”是蒙臺梭利本土化教育在鹽田區機關幼兒園落地的核心理念。幼兒園堅持環境為教育服務的宗旨,在強調物質環境創設的同時,賦予其更多的精神內涵。幼兒園主樓是一個半圓形圍合建筑,利用環境特點,設計了樓梯展架和懇談區,不僅為展示幼兒作品提供了空間,也為家長、教師、幼兒交流,提供了溫馨環境;極具社會感的“萬象城”,成為孩子感受生活、自由探索的又一個樂園;五彩路、戲水池設計為可以開展嬉水、娛樂、角色扮演為一體的綜合活動場所,小橋流水,生機盎然,有著豐富的環保教育內涵,成為一道亮麗風景;幼兒園還精心改造三樓天臺為多功能運動區、美術天地以及科學發現坊,設置豐富多彩的運動功能區,開放性活動材料區(生活材料、自然材料、工具材料)、美術操作區、閱讀區,提供豐富的自然材料以支持幼兒的直接感知與親身體驗,老師跟蹤觀察幼兒的探索活動,提供適宜的幫助,做好有針對性的記錄,讓孩子在運動、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中,豐富生活經驗,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幼兒的表現美、創作美、觀察發現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學中,除提供必須的蒙臺梭利教具、教師自制教具以及各種符合兒童興趣發展需要的低結構材料外,還對教室環境的創設提出建設目標:自由、開放、家庭般的溫馨;真實、自然、生命般的活力;雅致、和諧、審美藝術的體現。各班根據這三個目標及現有的環境資源積極策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級環境:開放、豐富、有序的教具,好玩的沙箱,神秘的私密角,神奇魔法般的生活區;豐富可供選擇材料的展示區、涂鴉區、藝術欣賞區;精致的裝點、鮮活的小生命、小植物以及高雅藝術作品的展現。具有生命力的環境,讓兒童在欣賞、感知和創作中,表達自己的內心,為兒童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力的保證。人文環境是“有準備的環境”中的一環,除了各種真實、可操作的材料,有秩序的、美的、對兒童有吸引力同時也必須是能保護兒童的,能體現與成人的世界相聯系的材料,都屬于“有準備的環境”材料。在班級命名上,有用當今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命名的“喜羊羊”“美羊羊”班;有以小動物命名的“嘟嘟象”“飛飛魚”班;還有專為小班級命名的“苗苗”“豆豆”“點點”班等。通過班級命名,營造出童趣和溫馨的氛圍,讓幼兒在沒有任何壓力、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與成長。
萬麗珊說:教育要與孩子生活經驗相連接,在環境中體驗,場地、材料都要基于孩子的經驗指向;因此,幼兒園將環境納入課程,遵循安全性、關愛性、開放性、教育性、藝術性和生活化原則,利用現有條件和資源,創設與環境成長相適應的教育氛圍,為孩子創設溫馨、雅致、具有生命活力的學習環境,促進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
融合時代發展的兒童成長園本課程
鹽田區機關幼兒園自2000年引進蒙臺梭利教育至今,相繼開展主題探究與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系列研究。蒙臺梭利教學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Montessori)所創造。其精髓在于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蒙臺梭利教育有豐富多彩的教具,它們都是根據兒童成長發展敏感期所創立的適宜兒童成長的“玩具”。蒙臺梭利教學內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文化教育等內容。孩子通過自我重復操作教具,創新建構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獲得多方面能力與體驗。
借鑒、吸收蒙臺梭利教育思想,幼兒園以持續開展課題研究的方式,推進課程改革。課題研究從《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研究》到《蒙臺梭利自然人文本土化課程構建研究》再到《兒童成長園本課程構建研究》,始終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以“成長”為課程的核心理念,以“融合”為研究路徑,充分挖掘和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將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融合其中,形成健康教育、藝術教育、特色活動為課程特色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對課程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與形式的研究,建構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符合兒童成長價值取向的開放、多元、適宜的兒童成長園本課程。
在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的研究實踐中,該園以兒童為中心,實施不“教”的教育。在充分考慮年齡特點、個體差異的情況下,設計“我與綠色在一起”“我要上小學了”“大腳丫、小腳丫”“我愛鹽田”“美麗的沙頭角”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探究活動,讓教師、家長和孩子一起投入其中,引導孩子關注生活中精彩有趣的現象,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幼兒在溫馨、舒適、材料豐富的環境中,自主選擇參與的活動,在“工作”中學習各種經驗,兒童成長得到充分尊重,呈現出“有序、自主、專注、耐心、樂學、互學”等學習品質。例如:在名稱為“服裝”主題探究活動中,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一起設計主題,一起搜集服裝資料,一起動手制作,幼兒穿著自己設計的服裝進行時裝表演;同時,利用社區資源,教師組織幼兒參觀服裝店、服裝廠,了解服裝的生產過程;運用蒙氏感官教具“布板”,感受和發現布料粗糙程度,用布料配對、排序。在活動中,教師不僅滿足和接受幼兒各種需要和選擇,還要和幼兒、家長共同建設班級環境、布置主題墻、調整豐富區域操作材料。在豐富、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幫助兒童獲得全面成長。目前,幼兒園已形成從“自我”到“未來”10個大主題,含有3個年齡段30個子主題的課程圖譜,如“身體密碼”“讓愛住我家”“世界真大”“長大做什么”“網絡世界”等主題探究課程模式使幼兒學習更貼近生活,營造了更開放的教育環境。
廣東省幼教之星、幼兒園副園長邱志華說:幼兒學習的過程比他們的學習結果更重要,蒙臺梭利依照人類成長的自然法則,用科學的方法,了解孩子們各階段的心理成長和變化的需要,從而給予適當的幫助,以此啟發、引導孩子智能與體能的有效發展;引導兒童自主學習,培養兒童意志品質和獨立自主的精神,體現與尊重幼兒主體性,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讓孩子成為未來最有用、最有效率和最幸福的人。
家園共育新模式:社區兒童德育中心
鹽田區機關幼兒園將“教育好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作為開展家園共育的宗旨,面向社會與社區攜手同行,共商科學育兒新方法。2012年11月,在中國兒童福利會、深圳市教育局、鹽田區教育局共同關心下,鹽田區機關幼兒園“愛心圖書室、社區兒童德育中心”正式創建成立,打造了深圳市公辦學前教育資源服務社區新模式,鹽田區機關幼兒園因此成為深圳市首家在周末向社區開放、服務社區的公辦幼兒園。
社區兒童德育中心作為服務社會特色項目,堅持開展親子讀書、家長故事周、家教講座、送教福利會、愛心義賣等活動。周一至周五圖書室全天開放閱讀,家長和孩子可以自由取閱;每周五為固定借書時間,為社區居民、兒童提供閱讀和手工制作服務,開展各類送教、圖書漂流、義賣及家長講座公益服務。據統計,自創建以來,鹽田區機關幼兒園利用周末開展親子閱讀3000余人次,借閱圖書2000多冊,愛心書屋組、安全護衛組、活動協助組、故事媽媽組的教師和家長義工服務近千人次。骨干教師黃敏說:家園共育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在園學習、生活情況,幫助家長獲取新的教育理念,家長的熱情參與,加強了家園之間的溝通與聯系。
鹽田區機關幼兒園定期面向社會開放大型畫展,彰顯孩子們的藝術才華,先后共展出幾千幅幼兒原創作品,各種由紙盒、奶粉罐、報紙、布藝、木制品為材料制作而成的藝術品,讓家長、來賓倍感震撼,贊嘆兒童世界無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油畫作品拍賣資助災區活動,讓畫展滿載愛心,一批兒童作品在國際和全國級別的幼兒美術大賽上獲獎;深圳商報、深圳市電視臺、深圳晚報多次跟蹤報道,成為深圳市富有影響力的幼兒美術教育名片。每年7月畢業季,幼兒園為所有即將畢業的大班孩子,舉行隆重畢業典禮,園長致辭、頒發“畢業證書”、家長致辭、家長獻花、為優秀教師頒獎和畢業生文藝匯演,濃濃的教育情懷貫穿始終;幼兒、家長、教師同臺演出,讓每個孩子深刻體驗到人生的第一個成長,感受到父母、老師對自己期望和祝福,幼小心靈在愛的陽光下,踏上美好的明天,“畢業典禮”已成為鹽田區機關幼兒園的品牌活動,成為對外展示特色和風采的一道靚麗風景。多年來,幼兒園一直開展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環保活動——滋潤童心的“愛苗大行動”,活動確立“理解綠色真諦、播撒綠色希望、關愛綠色生命、創建綠色校園”目標,使每個孩子有了更多的親近大自然、種植喜愛的小花苗,感受植物生長奧秘的機會,活動分為愛苗倡議、綠色播種、愛心培育、成果分享等階段,培養孩子們在實踐中認識、在了解中關愛、在關愛中行動的環保意識。這種深受孩子喜愛、家長支持的活動,在幼兒園已經連續開展了七屆,為幼兒生態環境教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請讓我來幫助你——愛心義賣”專題活動中,孩子們自由的進行物品買賣,或以物易物,將自己暫時不需要的玩具、圖書,與更多同伴分享,并將所獲款項捐獻,小小活動,引導孩子主動從點滴小事做起,學會幫助他人。
通過評選、表彰優秀家長,激發家長參幼兒教育與管理一直是鹽田幼兒園的傳統做法。在與家長的溝通聯系中,除了傳統的家訪、電訪、聯系手冊、家長會等方式,宣傳欄、家長通訊、家園直通車已成為幼兒園進行家園溝通與宣傳的重要窗口;面對日益增多的“80后”甚或“90后”家長,開辟互聯網、QQ、微信等新媒體溝通渠道,使幼兒教育有效溝通方式更趨多樣,家園配合更默契。新形勢下,幼兒園響應號召對口支援河源市李田村,為李田村孩子送去學前教育資料,與李田村幼兒園牽手幫扶,送去電視柜9套,幼兒床30張,玩具柜4張,以及圖書230冊。通過送教支教,還邀請李田村幼兒園教師來鹽田區機關幼兒園跟班學習,她們傾心相助、毫無保留的授課方式一時傳為佳話。
鹽田區機關幼兒園還分別開展題為《幼小銜接論壇》《幼兒家庭科學小實驗》《父愛,陪伴孩子成長》《談幼兒家庭養成教育》等專題講座,形成了很好的家教互動氛圍,受到家長青睞。深圳市學前教育名師、幼兒園教研主任李倩說:社區德育中心是家園共育的新模式,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真、善、美的表達總是那樣純真直率,令人動容和珍惜;將愛的教育作為己任,用愛滋養每個孩子的心靈,用愛的行動回饋社會是我們的責任。
人物對話
《教育》:幼兒園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萬麗珊: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一直是鹽田區機關幼兒園實踐目標,借鑒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理論、方法,根據我們對幼兒教育的新認識,設計出適應當今社會新形勢、能有效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課程體系,設計符合幼兒教育發展特點和與之相適應的活動材料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育》:如何有效實施幼兒成長的啟蒙教育?
萬麗珊:我們一直將幼兒成長啟蒙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全方位創設溫馨、雅致、開放、自由,具有生命活力和人文氣息的活動環境;只有這樣,才可能成就幼兒成長啟蒙的良好環境。探索以事定費、家園共建、隊伍專業成長、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是實現幼兒教育與成長啟蒙的保障。
《教育》:園本課程建設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萬麗珊:園本課程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和驗證,在課程實踐中,我們要不斷地進行總結、積累和反思,對主題課程進一步研討,對小組探究模式進一步探索,使兒童成長園本課程研究更具成效,更加適合幼兒的發展。在優質特色示范幼兒園創建中,我們要繼續保持優質,積極示范,更多的研讀、思考、摸索和積淀,把鹽田區機關幼兒園辦成一所具有國際視野、現代化的優質品牌園。
《教育》:如何更好實現自己的教育目標?
萬麗珊:面對深圳突飛猛進的幼教改革,特別是眾多國外教育流派的引進,鹽田區機關幼兒園沒有盲從,而是立足實際,冷靜思考,積極嘗試,將各類先進的教育理念進行整合,探索適合本園發展的教育途徑,形成開放、多元、適宜的兒童成長園本課程,在課程建設發展中,豐富幼兒教育內涵,提升幼兒教育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