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倩
摘要:唐代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個相當繁榮的時期,不僅在詩、文、詞、小說的體裁上全面發展,而且作者眾多、大師輩出。那么作為唐首都的長安就成為了一個具有典型性的意象存在于唐詩之中。一直以來學術界對唐詩中的“長安”意象研究頗多,主要集中在地理文化方面以及文化與文學的關系上,如長安城建筑、城市審美、文學地理與空間研究等,視野開闊、方法多樣、成績可觀,但也明顯存在研究薄弱之處。如對唐詩中的“長安”意象在文本中所體現出的情感類型以及其發展特點等方面沒有引起學術界應有的關注。在未來的研究中這些薄弱之處應當被給予充分的重視,同時也應引入新觀念、新方法,進一步開拓研究空間,將唐詩中的“長安”意象的研究引向深入。
關鍵詞:唐詩;長安意象;都城意象;景觀意象
一直以開,唐詩作為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頂峰之作,其中的“長安”意象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其相關研究不勝枚舉, 如武漢大學呂寧興的《唐長安城市審美氣象研究》、陜西師范大學張倩《杜詩與長安文化》、康震的《唐代詩歌與長安城建筑文化--以“北闕-南山”的意象解讀為中心》等等,其中研究較為全面的有廣西師范大學汪楓的《唐詩中的長安意象研究》以及陜西師范大學泉佑二的《日本文學中的長安意象--唐文化在日本文學中的接受與影響研究》等。研究者主要對長安相關的地理文化方面以及文化與文學的關系上進行研究,取得了可觀的成績。本文試圖對這些已有的學術研究成果進行梳理,以期發現新的學術增長點。限于學力和眼界,謬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方家批評指正。
一、篇目
據汪楓在《唐詩中的長安意象研究》[1]初步統計《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唐詩中出現“長安”一詞約近一千四百余次,尚不包括代稱。出現在詩人筆下的“長安”也不僅僅是一個地域名稱,更多的則是寄托了詩人復雜情感的一個意象,并且反應出時代背景下所特有的文化狀態。筆者認為“長安”意象并非只是指“長安”二字,而應包括與其同意義的代稱,如此才能夠更全面、更深刻地研究“長安”意象的意義。
二、地域界定
長安即現在的陜西西安,與開羅、雅典、羅馬并稱為“世界四大古都”,背靠秦嶺,近于南北交界,歷史上先后經歷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三個王朝和政權。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之中,這座城市不僅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取得了空前的發展,而且在文化方面也積累了豐厚的底蘊。
三、概念界定
這里所謂的“長安”意象,并非是指“長安”這一地域名稱,而是能夠代表[1]唐都城長安氣象的方方面面。汪楓在其《唐詩中的長安意象研究》[1]中將其分為都城意象與長安景觀意象,而泉佑二的《日本文學中的長安意象--唐文化在日本文學中的接受與影響研究》[2]中將其分為《長安之春》中的“長安”意象和“遣唐使”文學中的“長安”意象以及日本文學中的“長安”意象。
四、發展源流
汪楓對之前文學歷史發展中的長安意象進行了梳理。漢代京都賦中對京都景象的描寫極盡繁華,這對后來詩歌中的長安意象的產生有一定的影響。魏晉以降,中原動蕩不安,王璨等人詩作中的長安意象融入了去國懷思之情,對后世影響很大。南朝詩人筆下的長安是依據西漢時期長安城的風貌建構起來的,受當時的文風影響,詩風富麗華貴。在南北詩風的融合下,隋朝詩歌中的長安意象的內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多與大統一王朝的蓬勃氣勢結合起來。
五、都城意象
李剛在《中古樂府詩中的城市意象》[3]中通過對漢至南北朝時期的樂府詩中城市意象的分析,認為中古樂府詩人獨具特色的認知過程和表現方式造就了長安、洛陽以及其它城市的城市意象均以歷史時期、主要是西漢時期的景觀城市為藍本的現象。文中從長安道、長安少年和長安游俠三個方面對中古樂府詩中的長安意象進行了分析。汪楓[4]則是從時間、空間以及生成原因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時間上按文學史劃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在空間形式上,以長安為中心,各色人物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因此汪楓將其分為兩類:奔赴長安與遠離長安。
六、景觀意象
復旦大學楊為剛的《唐代“長安--洛陽”文學地理與文學空間研究》[5]中提到了長安道、驪山、華清宮、霸陵等意象,但也僅僅是針對長安洛陽的地理區域與地理空間來研究其文學活動的發生與發展情況,但并未對唐詩中的“長安”意象作專門的更深一步的研究。而汪楓[6]則重點對“曲江、華清宮”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長安景觀意象從其沿革、意象表現及演變等方面進行研究。
綜上所述,一直以來學術界對唐詩中的“長安”意象研究頗多,主要集中在地理文化方面以及文化與文學的關系上,如長安城建筑、城市審美、文學地理與空間研究等,視野開闊、方法多樣、成績可觀。但也存在著明顯問題,如對唐詩中的“長安”意象在文本中所體現出的情感類型以及其發展特點等方面沒有引起學術界應有的關注。在未來的研究中這些薄弱之處應當被給予充分的重視,同時也應引入新觀念、新方法,進一步開拓研究空間,將唐詩中的“長安”意象的研究引向深入。
參考文獻:
[1]汪楓.唐詩中的長安意象研究.中國知網.
[2]泉佑二.日本文學中的長安意象--唐文化在日本文學中的接受與影響研究.中國知網.
[3]李剛.中古樂府詩中的城市意象[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4).
[4]汪楓.唐詩中的長安意象研究》.中國知網.
[5]楊為剛.唐代“長安--洛陽”文學地理與文學空間研究.中國知網.
[6]汪楓.唐詩中的長安意象研究.中國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