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通過全國學前教育學籍系統輸入這一平臺,我們在收集幼兒家長資料的時候,發現了很多關于孩子家庭的“秘密”——幼兒園中有很多的多元家庭幼兒,比如單親家庭、繼親家庭、隔代教養家庭等。與多位班主任交流后,發現這些家庭的孩子與正常家庭幼兒在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較為不同的表現,部分幼兒與撫養者的關系并不和諧。針對這些家庭現狀,筆者認為:在幼兒園開展親子心理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來講,親子心理活動要在前期做好情感鋪墊,增強活動效果;同時,積極創設相應主題,設計實施親子心理活動。
時代發展呼喚親子心理活動
我國傳統上對家庭的定義是:有一男一女(父母親)及其后代所組成,居住在同一家戶內,共同生活,彼此具有血緣、婚姻或領養關系,形成經濟單位,照顧子女和情感互動的整合體。然而,隨著社會發展的時代變遷,傳統的家庭定義太過狹隘了,不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現況和不同族群的文化價值觀。比如分居家庭、單親家庭、隔代教養、繼親家庭等,在傳統意義上,都已經不能算是一個家庭了。這樣的家庭雖然不同于主流社會對家庭的理解,但是在當下的社會卻呈現出越來越多的趨勢,因而又被稱為多元家庭。
親子心理活動,實際上就是團體輔導中涉及親子輔導的那部分活動。簡單地說,也就是親子團體輔導,活動或輔導的參與對象是父母和孩子,依據親子之間的心理糾葛,利用一定的團體心理活動,化解隔閡,消除矛盾,達成和諧關系。一是重視培訓。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最大的要素,若要活動取得長遠效果,對家長的培訓指導是重中之重。二是強調溝通。溝通是合作和關系處理的前提與重要橋梁,無論是家園溝通、親子溝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溝通是我們整個活動能夠進行和必須在活動中學習的最重要因素。三是現場參與。活動要達到該有的效果,必須要有現場參與,肢體接觸、語言交流、團隊游戲等都能夠讓家長將理論付諸實踐,也能讓孩子通過團體活動切身體會親情互動,喚起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感流動。
前期情感鋪墊,增強活動效果
面向父母,進行主題親職教育 問題家庭的產生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作為問題家庭特別是農村問題家庭的父母,其育兒知識的缺乏將導致育兒問題更為嚴重,亟須幼兒園的指導和幫助。因此,針對問題家庭,我們預設進行針對性的親職教育: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傳達科學育兒經驗;組建家長沙龍,探討育兒知識,分享育兒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專家指路,了解育兒共性問題,請專家來答疑解惑,直擊問題為家長傳經送寶;通過微信訂閱號、班級微信群等向家長定期提供科學育兒知識,實時反饋幼兒在園信息,解決家長育兒難題。
面向幼兒,進行親情主題教育 由于多元家庭的家庭結構不完整,容易導致此類家庭中的幼兒在某些特定情緒、情感、感受以及社會交往等方面受到影響。因此,幼兒園針對此類問題,要積極面向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親情主題教育。例如:為多元家庭幼兒預設主題活動《完美的一天》,將印度尼西亞小男孩Azka的漫畫作品《Story of a Broken Home Kid》做成自制繪本,設計相關教學活動。
創設主題,設計實施親子心理活動
在前期工作順利進行的當下,我們要針對主要問題,設計相應的親子心理活動。
開展團體性親子心理活動 親子關系不佳的家庭,主要是父母與子女溝通交流不順暢導致的。因此,讓父母多一些與孩子接觸的機會,多進行一些肢體接觸,很可能就會使親子關系的改善變得有起色。為此,筆者所在幼兒園組織了親子運動會、親子游戲大賽、歡樂美食節等一系列親子游戲,增強家長和幼兒的互動交流。在同樂的氣氛中,讓家長和幼兒、家長和幼兒園、家長和家長之間增進了解,加強合作;在同樂過程中,讓家長接受教育,增長知識。
開展個別群體親子活動 對于部分特殊家庭,可以進行個別親子心理輔導。但在召集過程中,為避免讓孩子與家長產生“被特殊”對待的感覺,本園以班級代表家庭為由頭組織活動,每班抽取多元家庭幼兒,并混合一兩對正常家庭。活動設計需要有針對性進行。例如:本次活動以離異家庭中孩子歸屬爸爸的幼兒家庭為主體,那活動要求參與家庭爸爸前來參加活動,前期準備圍繞“我爸爸真棒”讓孩子搜集素材等,有的放矢進行親子心理活動輔導。同理,對于隔代教養家庭幼兒,主要針對受挫能力設計親子游戲過程;而對于單親家庭幼兒,則以情緒體驗為主來設計親子游戲過程。
此外,本園在開展此項研究時雖然受到條件限制,還有一些不足,但是也取得一定成效,受到學生家長的普遍支持。我們認為:多元家庭親子心理活動開展的重點是提高家長的育兒理念,轉變家長的教育思路,再輔以幼兒園的大力配合,才能讓孩子從中受益,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林偉泓.多元家庭之我見我思——談隔代教養家庭和單親家庭[J].讀與寫雜志,2014(5).
[2]國曉華.農民工子女家庭親職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14(21).
[3]楊慧青.幼兒園現場指導式親職教育活動初探[J].幼教天地,2009(3).
【本文系2016年度浙江省諸暨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幼兒園開展親子心理活動的實踐探索》(課題立項編號:A16129)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店口鎮大湖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