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
摘要:打造高效的小學課堂教學,是教師孜孜以求的教學目標,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也是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更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精神結晶。本文從精心備課、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落實課內課外作業這四個方面入手,闡述了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數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是教師的首要任務。那么,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讓每節課都充滿美麗色彩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師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精心備課
在精心備課時,教師不僅要科學地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對教學導入的構思、問題的有效預設、小組合作的安排、作業的設計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還要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教師只有合理安排課堂的每一分鐘,才能讓學生每分鐘都有所收獲。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充分研讀教材,還要針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借鑒成功的教學案例,吸納其他教師的經驗,充分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原有的認知水平。這都有利于教師向學生滲透主流數學思想,有利于教師創造性與個性化地使用教材,有利于教師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環境,有利于教師高效地講解教學難點,為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授課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一節課是否高效,關鍵在于教師是否高效地促進學生核心學科能力的均衡發展,學生是否有積極的、多維度的思維參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不斷拓展學生的深度思維空間,增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教與學的有機結合、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的有機結合。
三、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合作探究是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已成為學生必備的重要素質。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既能促進師生與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又能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與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求異性,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同時,新課程改革把“自主合作探究”作為突破口,其目的就是從根本上改變以單純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增強師生合作探究的意識,讓學生體驗合作探究式學習,在能動參與和主動探究中獲取知識。
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筆者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開展小組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利用手中的工具畫圓,看一看哪個小組的畫圓方法最多。學生展開了奇思妙想,有的小組竟然找到了六種畫圓的方法:用圓規畫圓,把圓形物體放在紙上沿著邊畫圓,用繩子和鉛筆畫圓,用圖釘、繩子和鉛筆畫圓等。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充分挖掘了學生潛能,還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在組織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教師要做好大量的案頭工作,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愛好、成績基礎等,把學生進行有機搭配,將不同特質、潛質,不同成績、能力層次學生進行優化組合,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既能通過合作探究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獨創能力。實踐證明,只要教師擺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就能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四、落實課內和課外作業
課內和課外作業是檢驗學生習得知識的最佳途徑,課堂作業的設計要緊扣教學內容,課外作業的設置要著眼于學生發展。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內和課外作業,避免作業重復、機械、低效等問題。
布置課內課外作業的目的是使學生拓展思維、鞏固新知,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讓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內化課堂所得。
(作者單位:江西省安義縣逸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