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奕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信息化逐漸發展為社會需要的主流,各行各業通過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使各行各業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提升了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進入互聯網信息化時代后,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尤為嚴重。商業銀行是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投資銀行,主要以多種金融債券等籌集資金,是一類具有信譽創造功能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沒有發行貨幣的權利,是經營貨幣流通的企業。由于該行業具有較多的社會功能和流通環節,應用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提高銀行的工作效率,提高貨幣的公平交易和自律性,以便更好的促進金融銀行的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 金融模式 傳統銀行業 影響分析
從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從一個農業大國逐漸發展成一個全面型經濟大國,從商品、貿易以及服務等多個行業進行不斷地轉型,只是為了追趕和適應全球經濟的發展,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隨著經濟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對金融行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就目前出現的網上銀行、支付寶以及云金融等一系列信息服務行業逐漸蓬勃發展,不斷地創新了金融機構和管理模式,對傳統的銀行業來說,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同時也是促進發展的機遇。本文主要研究在傳統銀行業中應用互聯網信息化金融模式的影響效果[1]。
一、傳統銀行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經濟體制的不斷變革與快速發展,金融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隨著信息化體制的日漸深化,金融行業的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同時存在。信息統計管理是金融日常工作的重點,包含的內容復雜,數據量大,對銀行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銀行健康、科學發展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銀行統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在未來的發展前景。就目前來說,我國的金融統計信息管理還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在設施應用方面存在一定滯后性,難以滿足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需求。因此,近年來,在銀行統計中逐漸推行大數據的應用管理——互聯網金融模式。
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使中國金融業的改革與創新變成了全球矚目的大事,尤其是匯率市場化和金融管理體制的落后。中國金融模式改革時期,正值互聯網金融模式潮流興起時,在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推動下,中國的金融效率、整體金融結構等均發生了不同的變化。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特征和功能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就目前來說,互聯網金融模式對金融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容忽視。一方面網絡信息化加速了金融信息的快速傳遞,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金融經濟市場中,傳統的金融模式的影響因素同樣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互聯網金融模式主要是指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信息進行的精神結合的新興金融領域。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中,提供“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等精神,不斷地在傳統金融銀行業中滲透,對人類金融模式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金融市場中,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傳統金融模式的區別,不僅僅是單純的金融業務所應用的傳遞媒介不同,更重要的是金融行業的參與者可以遵守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原則,通過應用互聯網支付寶、手機銀行等工具,使傳統的金融行業具備來了一定的透明度、操作更便捷、協作性更好且參與度更高等一系列特征[3]。
目前的互聯網金融格局,主要的商業功能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金融運作、(P2P)模式的網絡借貸,眾籌模式的網絡投資,挖財類的手機理財APP,以及第三方支付等,為金融行業的參與者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臺,促進了金融交易的公平、公正。
三、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實施
(一)點對點信貸
目前,P2P網貸是互聯網借貸最常用的交易平臺,主要是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匹配,需要借貸的人群可以通過網站平臺尋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條件出借的人群,同時幫助貸款人通過和其他貸款人一起分擔一筆借款額度來分散風險。這是互聯網單純的線上資金借貸模式,其特點是資金借貸活動都通過線上進行,不結合線下的審核。近年來,以P2P網貸模式為代表的創新理財方式,不斷地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和認可,一些金融專家認為,P2I產業鏈金融模式不僅在年化收益率上對投資者有著極高的吸引力,而且還可有效整合各個角色的參與度,高度發揮其各自優勢,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幫助廣大中小企業“速效”融資,并讓投資者的收益最大化體現,從而實現多方共贏[4]。
(二)第三方支付
在金融機構上,第三方支付在狹義上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借助通信以及計算機,與各大銀行進行簽約的方式,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之間建立連接的電子支付模式。該支付方式有效的減少了支付環節,提高了運營效率。
(三)大數據金融
在大數據時代的發展中,要想進行數據統計的科學化管理,首先要建立統計指標體系,擴大統計范圍,信息化的統計管理應該系統、全面、綜合的發展。大數據金融是指集合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通過對其進行實時分析,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全面、系統的信息,通過分析和挖掘各個客戶之間的交易和消費信息,使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平臺在營銷的過程中,可以有效的控制交易風險。大數據統計主要是指從大量的數據中快速獲取有用信息,為企業等提供可靠、安全的信息,也為云計算奠定了發展基礎[5]。
四、結束語
傳統的商業銀行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信息化的互聯網經濟模式下,也存在一定的發展優勢。傳統的銀行業應該抓住機遇,利用自身現有的資源和設備,投入互聯網精神,不僅可以進行財富管理業務,同時還可以通過其他的平臺建立網點代購交易,促進了資源的合理利用,拓展了金融模式,順應了經濟發展的潮流,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張礫.分析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發展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管理觀察,2014,30(25):56-58.
[2]張曉宇.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現代商業,2016,16(07):107-108.
[3]蔡秉軒.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2(06):51.
[4]劉蘭芳.顛覆與沖擊——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現代交際,2016,15(01):98-100.
[5]楊磊玉.淺談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中國商論,2016,11(3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