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龍++徐丹++胡毅



文章編號:2095-6835(2017)04-0044-03
摘 要:利用C/S結構和SQL2000數據庫,設計了大連市防雷集約化辦公業務平臺。該平臺集防雷資料管理、防雷業務流程控制、防雷業務監督、防雷業務科室聯動等多項功能于一體,實現了防雷業務管理規范化、信息化、自動化,提高了防雷工作日常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關鍵詞:防雷業務;集約化;流程控制;業務平臺
中圖分類號:TP31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4.044
防雷業務一直是各級氣象部門所關注的焦點。近年來,隨著國家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推進,防雷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加強防雷服務業務化、規模化,提高對雷電災害的監測能力、綜合防御能力及服務水平是當前形勢下對氣象部門防雷工作的新要求。防雷業務管理平臺是滿足公共安全對雷電監測、雷電防護需求的重要內容,更是實現防雷業務信息化、規范化、規模化的重要手段。一直以來,大連市氣象局日常防雷業務及各科室之間的業務銜接,比如防雷監審信息、技術評價報告、修改意見等均采用制式電子表格及紙質的人工記錄方式。在對某個單位的項目情況進行查詢時,由于未實現自動化,查詢起來非常煩瑣。另外,常年累積下來的項目太多,導致管理與歸檔相當混亂,各科室之間未能實現項目基本信息共享,信息利用率低。同時,各科室之間無法監控業務工作的流程節點,未能實現有效配合和部門聯動。雖然,目前有遼寧省氣象局的防雷綜合業務平臺,但該平臺對業務流程化管理與監督非常缺乏,不夠細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開發一套防雷集約化辦公業務平臺,實現防雷相關信息管理自動化,不僅節省人力和物力,提高辦公效率,還對推動大連市防雷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1 系統需求分析
圖1為防雷辦公業務流程。
鑒于防雷業務各個環節的需求,根據大連市防雷業務流程,通過程序設計進行流程控制,使每個環節環環相扣、相互聯系,有利于統一和規范業務流程,杜絕不規范操作,利用數據庫實現數據的網絡化存儲、共享。通過權限設置,使得各個科室在自己的權限和業務范圍內進行相關工作,各自的數據在數據庫里有效整合,最終實現各科室防雷技術服務和管理,可以隨時高效地查詢相關工作進展情況及生成各種報表。報表能直接打印或保存為電子文檔。因此,防雷業務集約化平臺應在防雷辦公業務流程準確實現的基礎上,滿足方便性、穩定性、可擴展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和集成性各方面的需求,即系統能夠通過業務操作流程的標準化、操作提示信息的人性化、統計報表的圖形化等方式幫助用戶通過簡單的操作實現各種復雜的功能。以下從用戶需求和平臺功能2個方面進行闡述。
1.1 用戶需求分析
用戶需求包括以下2部分內容:①管理用戶。主要實現本部門員工信息錄入,以及新項目錄入、更新,項目信息提醒、查看、修改等工作。②員工用戶。各部門專業業務人員能有效把握各自的業務流程,有效利用系統提供的各種功能完成職責范圍內的各項工作,實現防雷業務的信息化和網絡化。
1.2 平臺功能分析
平臺功能包括:①系統管理。管理系統角色及操作權限,各科室根據各自角色進行業務管理與監控。②信息錄入。使用人員根據角色的不同對數據庫進行不同信息操作并更新至數據庫。③信息互動。進行不同科室之間的信息上傳下達及各種審核或審批,方便不同科室對工作進行監督管理。④流程可控。對各自業務科室工作進行流程節點化、業務進度可視化,管理者可監控管理各項業務流程節點與各項業務進度。⑤查詢統計。根據項目信息的錄入實現項目信息區域查詢功能、時間階段查詢功能、模糊匹配查詢功能、項目進度查詢功能、項目統計功能。⑥信息提醒??梢愿鶕鳂I務單位工作及時提醒,同時設置業務安排,方便業務監督管理與工作安排。
2 平臺設計與實現
2.1 開發及應用環境
本平臺主要基于Win7操作系統,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為開發平臺,利用C#編程語言進行開發,以SQL Server作為后臺存儲數據庫,采用ADO技術實現。使用用戶層、業務邏輯層、數據存儲層的三層技術體系結構——用戶層主要負責用戶操作和數據顯示,業務邏輯層主要負責流程邏輯控制,數據存儲層主要負責數據和信息存儲、檢索、統計、優化。
2.2 系統結構
結合系統需求分析,該平臺需集防雷資料管理、防雷業務流程控制、防雷業務監督、防雷業務與其他部門互動、防雷網上辦公等多項功能于一體,主要包括技術評價業務、監督審查、檢測驗收、內部管理四大模塊,各模塊的主要功能包括添加、編輯、校驗、科室聯動、項目瀏覽、項目動態、多條件查詢、統計分析、打印、導出等。平臺登錄界面如圖2所示。
2.3 平臺框架結構及功能
2.3.1 技術評價業務
該模塊主要由審核科負責,包括審核科內部業務、跨科室業務和統計分析三大板塊,如圖3所示。審核科負責人在接到新項目報審材料后,先錄入新建項目信息,存儲至數據庫。業務人員根據報審項目先后急緩順序對新建項目進行項目業務操作(技術評價、出具技術評價意見、制作技術評價報告及報表等),然后將項目材料(技術評價報告、評價意見等)經三人以上校對簽字后送至業務科審核與簽章。待業務科反饋信息后,與申請單位聯系發放技術評價意見等材料,同時把相關材料轉送檢測科,實現科室聯調。用戶還可通過項目動態查詢工作進展情況,利用統計分析板塊了解項目報審情況。
2.3.2 監督審查業務
該模塊主要是由業務科負責的,主要完成防雷業務流程控制、防雷業務監督審查與簽章、信息查詢統計等工作,如圖5所示。查詢統計功能如圖4所示??剖邑撠熑耸盏叫马椖刻嵝押?,及時告知相應業務人員對報告等項目相關材料進行審核與簽章,將審查意見及時反饋給相應科室。實時監控各個環節的完成情況,并通過預警信息圖示其工作完成進度,增強了監督的直觀性。
2.3.3 檢測驗收業務
該模塊主要由檢測科負責,主要完成項目分配、項目操作、項目統計查詢等功能,如圖6所示??剖邑撠熑耸盏叫马椖刻嵝押?,及時告知相應業務人員與申請單位聯系,進行現場檢測驗收后出具相關報告,互相檢查校對后把相關材料遞交到業務科進行審核與簽章;收到業務科科室反饋信息后,與申請單位聯系發放報告材料,及時將各項任務分發給相應的工作人員。這樣,縮短了溝通時間,提高了工作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2.3.4 內部管理業務
該模塊主要由辦公室負責,科室負責人收到新項目提醒后,及時告知相應業務用戶進行簽章,協議編號存檔,反饋給相應科室。管理人員可隨時動態掌握內部各部門的運轉狀態,根據平臺數據庫所收集到的信息,合理調配資源,作出更為科學的決策。
3 平臺的創新點
3.1 實現了防雷技術服務流程控制
由于采用自動化的工作流轉方式管理整個防雷中心的工作流程,各項工作透明度得到很大的提升,用戶可以通過網絡及時將工作信息發送給相應的人員及部門,確保信息的適時發布處理,加大資源共享的程度,提升工作的靈活性。通過項目節點提示,引導業務人員進行正確操作,實現業務辦理的程序化操作并全程跟蹤,杜絕了不規范的操作。使管理人員從事務性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致力于更為實質性的管理工作,實現規范化管理;不斷跟蹤、控制和處理各類應急事件,使防雷中心應變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依據條件的變化采取相應措施。
3.2 充分發揮數據庫的功能和優勢
以網絡資源和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各科室數據整合成一個綜合數據整體,將各功能模塊合理整合,實現平臺內部相關穿插調用,最終實現各科室防雷技術服務與管理聯網辦公,實現防雷業務管理、指導、統計功能。有利于平臺內部的業務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統一管理防雷中心的各類報表和文件,大大提高了技術評價意見、檢測報告等報表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方便對各類科技服務數據的適時統計,為工作人員質量考核提供第一手資料。
3.3 實現防雷業務信息化網絡化
將防雷業務工作的所有環節均納入平臺管理中,并且實行三級簽發制,確保出具的各項數據準確、規范。在各個環節實時監控其完成情況,并通過預警信息圖示其工作完成進度,增強監督的直觀性。各個環節中數據的統計實現自動化,從根本上克服了人員統計的各種局限性。通過信息化的工具實現了各項信息、資源高度統一,達到信息數據的共享,通過總體數據規劃建立統一的數據平臺,不僅滿足了防雷科技服務信息化發展的要求,還為日后的應用拓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 結論
目前,防雷減災服務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隨著防雷改革的不斷推進,防雷技術服務已成為氣象科技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加快防雷業務平臺建設,提高服務科技內涵和工作效率,對促進防雷事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平臺功能齊全、界面直觀,操作簡單、維護簡便。今后,還需要不斷完善平臺功能,進一步完善細節和界面的美化,繼續提高平臺安全性,使其更適用于防雷工作的實際需要,為大連防雷事業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參考文獻
[1]劉金華,張永剛.法國防雷工作現狀及啟示[J].氣象與環境科學,2007,30(1).
[2]吳海,潘家利.海南省防雷業務管理系統[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8,29(4).
[3]楊紅雁,張繼宏.晉中市防雷業務管理平臺設計與應用[J].科技與創新,2014(12).
[4]王華,李丹,王偉,等.防雷業務綜合管理系統[J].氣象與環境學報,2009,25(6).
[5]李代平.中文SQL SERVER 2000數據庫系統管理[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2.
[6]李磊,楊瑜峰,楊菊梅.甘肅省防雷綜合業務管理平臺設計與應用[J].干旱氣象,2011,29(2).
[7]吳蓓.青島市防雷安全監管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濟南:山東大學,2015.
[8]劉方鑫.數據庫原理與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