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瑞芳

摘 要:以大梁山隧道為例,對隧道通過橫洞進入右洞施工作一總結,希望對以后類似工程起到一定的參考借鑒作用。
關鍵詞:隧道;橫洞;導洞開挖;導洞支護
中圖分類號:U455.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4.140
1 工程概況
大梁山特長隧道右洞長6 058 m,左洞長6 015 m,最大深埋364.46 m。由于項目所處地形比較復雜,隧道平面線性主要采用了直線和圓曲線,進出口段由于地形的限制,采用了半徑2 900 m和2 300 m左右的圓曲線。大梁山特長隧道所穿過的山脈,整個地形是北高南底,隧道縱坡均為下坡。
大梁山特長隧道施工過程中由于地層巖性比較復雜,整體圍巖不是太好,且變質巖與松散巖層段較多,造成洞內涌水量較大,外加隧道長等原因導致施工難度大、進度慢(主要體現在右洞)。為了能夠如期完成工程,決定從左洞車行橫洞打入右洞右洞,為右洞增加一個開挖斷面,起到加快右洞施工進度的作用。
2 施工總體方案
首先對車行橫洞進行開挖、支護,當車行橫洞開挖至與右洞交界處時,繼續向前施工進行導洞的施工(導洞開挖方位與支護參數按照擴洞導洞的要求更換);導洞施工至右洞另一側邊線時,停止施工,轉向進入行右洞,開始對右洞進行施工作業。
3 具體施工方法
3.1 車行橫洞的施工
為了方便各機械的進出,本次擴洞將車行橫洞的斷面尺寸由原先的2.85 m擴大至3.75 m,依照此斷面尺寸一直開挖至與右洞的交界處。
3.2 導洞的施工
由于三岔口應力比較復雜,施工作業過程中盡量減少對圍巖的擾動,避免出現應力集中區,嚴格按照“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緊封閉”的原則進行施工作業。
3.2.1 導洞開挖
當車行橫洞開挖至右洞交界處時,便進行導洞的開挖(由于車行橫洞與右洞呈60°夾角,按此方位正好開挖至右洞加寬段,所以導洞的開挖方向需調至與右洞垂直的方向)。導洞開挖凈寬8 m,開挖高度按照右洞的開挖輪廓線向上提高60 cm開挖,以便后續施工,(導洞起始呈爬坡形勢開挖至右洞正拱頂,隨后呈下坡形勢開挖至右洞邊墻的另一側)。當導洞開挖到右洞邊墻的另一側時停止開挖,立即進行掛網噴砼封閉掌子面。
3.2.2 導洞支護
為了加強三岔口支護,初期支護按照V級圍巖襯砌結構施工,如圖1所示。
鋼拱架:Ⅰ18工字鋼,間距0.8 m(鋼拱架玄長8 m,玄高0.5 m,分兩節,一節5 m,一節3 m,支護時每榀鋼拱架之間的連接縫要錯開)。
鋼拱架立柱:Ⅰ12工字鋼作導洞拱架的臨時支撐,每榀拱架2根,分布在拱架兩側的最端頭,長度根據現場實際施工情況來定。連接筋為Φ22螺紋鋼,間距1.0 m;鋼筋網為Φ8鋼筋網,間距20 cm×20 cm;鎖腳錨桿為Φ42無縫鋼管,L=4.5 m;噴C25混凝土24 cm。
3.2.3 后續工程的施工
導洞施工完畢后,架設右洞拱架,進行導洞臨時支撐的更換,采用Ⅰ20鋼拱架連續兩榀,分別架設在導洞拱架的兩側,緊貼立柱(如果有與導洞拱架距離較大的地方,要焊接支撐工字鋼),右洞拱架上方施工L=4.5 m注漿導管,環向間距0.4 m,外插角10°,隨后噴射C25混凝土(導洞拱架與右洞拱架空洞處均噴射密實)。
3.2.4 右洞的施工作業
注漿全部完畢后,同時強度達到規范允許的情況下,可對導洞的臨時支撐進行拆除,之后便可進行右洞施工作業。在右洞施工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對周圍圍巖的擾動,避免出現應力集中區,嚴格按照“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緊封閉”的原則進行施工作業,做到循序漸進、穩扎穩打,確保施工的進程。
4 施工注意事項
施工中需注意的事項有以下幾點:①施工過程中嚴格加強信息測量,確保施工無誤;②現場技術員時刻提高警惕,加強施工質量與安全管理;③值班人員與技術員隨時觀察圍巖與支護狀態的穩定性;④制訂施工安全應急預案,做好應急材料、物資的準備。
5 結束語
通過此施工方案,成功地進入了右洞施工,并保證了右洞的施工進度,希望對以后類似工程起到一定的參考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重慶交通大學,等.JTGF 60—2009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技術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