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麟



摘要:本文以2013-2015年度的零售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以存貨周轉率作為存貨管理效率的替代變量,以總資產收益率作為企業績效的替代變量,研究考察了存貨管理效率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存貨管理效率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倒U型的非線性關系。在存貨周轉率較低時,提高存貨周轉率能夠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但是,當存貨周轉率過高時,存貨周轉率的提高反而會對企業績效產生負面的影響。
關鍵詞:存貨管理效率;企業績效;零售業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費水平也得到了質的飛躍。零售行業正經歷了快速發展期,各大零售企業和新零售業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就意味著競爭的日益加劇。如何在這個發展的浪潮中脫穎而出,才是各大零售企業最需要關心的問題。對于零售企業來說,存貨往往在流動資產中所占的比重是最高的,企業所有的收入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于存貨的變現。因此,存貨管理效率高低成為零售企業能否保持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從理論上來說,較高的存貨管理效率有利于促進企業存貨管理效率的提升,從而推動企業經營績效的提高;相反,存貨管理效率的低下,則會直接對公司的經營績效產生負面影響。但實際上,存貨管理效率與企業績效的關系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想象的那樣呢?本文以2013-2015年度零售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為研究對象,來進一步考察零售行業的存貨管理能力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
一、存貨管理的現狀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顒又谐钟幸詡涑鍪鄣漠a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當前企業庫存管理方式不先進,系統化和程序化水平不高。具體說來這些問題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企業內部缺乏整體統一的存貨管理條例和明確的規章制度;二是存貨核算容易出現賬實不一致。由于零售業庫存品種繁多,接觸庫存的管理人員也比較多,敞開式的銷售方式等都有可能造成賬實不一致的情況;三是對于滯銷產品反應不及時,產品滯銷是企業虧損的重要表現,企業的產品滯銷必然會造成企業的存貨管理困難,影響后期的正常使用。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的提出
關于存貨管理效率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眾多學者也發表了不同的看法。例如,我國學者徐志平等人(2008)的研究發現:存貨量和企業的績效是呈現倒U型的關系。存貨持有量太高會占用不必的資金,太低了又不能滿足日常經營的基本需求,處在合理的水平才是最佳的選擇,企業應該結合自身情況選擇一個合理的庫存水平。如果盲目的追求低庫存甚至零庫存可能適得其反,導致企業績效的下滑。此外,徐新博(2015)將上市公司的存貨劃分為短缺組和冗余組,分別研究存貨管效率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在存貨短缺組,較高的存貨管理效率對企業經營績效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而在存貨冗余組,卻得到了相反的結論。國外學者Kesavan S(2013)研究了德國工業企業的存貨水平,研究顯示存貨管理效率的提高,能夠促進企業經營績效及企業價值的提升。綜上所述,不同的學者依據不同的研究樣本與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結論都是不一致的??梢钥闯銎髽I績效與存貨管理效率之間存在較為復雜的關系,并不是說存貨管理效率越高,企業績效就越高;存貨管理效率越低,企業效率就越低。應該尋找到兩者之間的分割點,確定一個最佳的管理效率水平,保證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三、實證研究設計
(一)樣本數據
本文選取2013-2015年度我國A股資本市場中零售行業的上市公司為研究的對象,并按照以下方法對樣本進行二次篩選:剔除被ST的企業,這類公司的相關財務分析數據存在異常的可能性較大,故剔除。最終得到86家零售業上市公司共253個非平衡面板數據。本文中所有的數據均來自于國泰安數據庫,并運用Stata和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
(二)變量的定義及模型設計
本文將存貨周轉率作為存貨管理效率的替代變量,將企業的總資產收益率作為企業績效的替代變量,由于企業規模及凈利潤增長率都會對企業績效產生正面的影響,因此本文選取企業規模、凈利潤增長率作為模型的控制變量。相關變量的定義如表1所示:
模型的設計:ROTA=a0+a1IT+a2IT^2+a3SIZE+a4GROWTH+ei;ei表示誤差項
四、回歸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樣本公司中存貨周轉率的平均數為15.64,最小值為0.39,最大值高達487.72,這表明整體上樣本公司的存貨周轉率兩極分化非常嚴重。另外,總資產收益率的平均數為0.03,最小值為-0.46,這表明樣本公司的經營狀況兩級分化比較明顯,受限于激烈的市場競爭整體上總資產收益率還是偏低的,部分公司的虧損比較嚴重。
(二)多重共線性檢驗
用方差膨脹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來判斷解釋變量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從表3可以看出存貨周轉率的VIF值為5.5535,存貨周轉率二次項的VIF值為5.5170,企業規模的VIF值為1.0162,凈利潤增長率的VIF值為1.0023,VIF的平均值為3.2723。多重共線性檢驗有兩個評判標準:最大的VIF大于10;平均的VIF大于1。僅當這兩個標準同時滿足時,才能認為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但是根據檢驗結果來看,各變量的VIF值均小于10,所以結果僅僅滿足了平均值大于1這一標準,因此可以認為各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三)存貨周轉率對企業績效影響的實證結果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存貨周轉率IT的系數為0.005,符號為正且在5%的水平上通過了檢驗;存貨周轉率二次項IT^2的系數較小,符號為負且在10%的水平上通過了檢驗;這表明存貨周轉率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非線性的相關關系,主要表現為倒U型關系。即,存貨周轉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當存貨周轉率較低時,意味著企業的庫存積壓現象較為嚴重,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企業采購人員在采購時只考慮直接的采購成本,在對某項產品采購成本既定的情況下,全額采購價格相對便宜的產品,這樣會導致企業擁有該種產品數量較多,以至未能及時消化造成庫存積壓;企業采購員在采購時沒有將市場及客戶的需求納入考量范圍,以至于采購的商品出現滯銷,進而導致庫存積壓;企業的存貨管理能力較低,不能及時的根據當前情況迅速做出反應。因此,在面臨上述情況時,企業管理人員可以根據市場大環境來制定合理的采購計劃、加強對存貨管理人員的能力培訓、實時監控存貨的滯銷情況、以提高企業的存貨周轉率,進而提高企業的績效及價值。當企業的存貨周轉率較高時,再次提高存貨周轉率反而會對企業的績效產生負面的影響,企業存貨周轉率較高的原因可能是企業備貨不足,每次采購的存貨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變現,這樣會產生兩種不利影響:首先,采購次數的增加,勢必會導致采購輔助成本的增加,可能會降低企業的經營績效;其次,企業存貨量不足,一旦供應鏈斷裂,沒有足夠的存貨作為支撐,勢必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甚至失去一定的市場份額,影響企業潛在的盈利能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該暫停追求較高存貨周轉率,調查存貨周轉率畸高的原因,找到解決該問題的方法,進而提高企業的績效。企業規模及凈利潤增長率的系數分別為0.00874、0.000858,二者都在1%的水平上通過了檢驗,表明企業規模及凈利潤增長率對企業經營績效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四)穩健性檢驗
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本文按照企業規模的大小對樣本進行重新排序,選取排序后樣本的前30%和后30%的數據組成新的樣本,以新樣本數據對模型進行重新回歸,回歸結果與上述結果并無實質性的差異,因此可以認為本文的研究結論是具有一定穩健性的。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以2013-2015年度我國A股零售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以存貨周轉率作為存貨管理的替代變量,以總資產收益率作為企業績效的替代變量,實證研究了存貨管理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存貨管理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倒U型的非線性關系,在存貨周轉率較低時,提高存貨周轉率能夠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但是,當存貨周轉率過高時,存貨周轉率的提高反而會對企業績效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在零售企業的經營運行管理中,不能一味的去追求過高的存貨管理能力,應該選擇一個最佳的水平。當存貨周轉率較低時,存貨占用了大量的資金,以至于企業的資產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經營績效,此時,應該提高存貨的管理效率,提高存貨的變現能力,進而增強了企業資產的流動性,使得企業資本能夠得到合理的配置。當企業存貨管理效率過高時,表明存貨的周轉期較短,備貨不足,一旦企業的供應鏈斷裂,沒有足夠的存貨支撐以后的運營,勢必會導致企業面臨較大的市場丟失風險,影響其潛在盈利能力,甚至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行。因此,存貨周轉率并不是越高越好,過高或者過低都會給企業帶來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財政部,2006.
[2]魏作明.對中小型超市企業存貨管理的幾點思考[J].時代金融,2008(2):290-291.
[3]徐志平.庫存管理與企業績效的分析—以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為實證分析[J].汕頭大學學報,2008(12):60-64.
[4]杜林森.中國零售業上市公司績效影響因素研究[D].渤海大學,2013.
[5]徐新博.企業存貨與績效的關系[D].電子科技大學,2015.
[6]劉金鈴.關于當前企業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措施[J].經濟論壇,2012(10):37-39.
(作者單位:歐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