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佳
摘要:地球大氣碳平衡目前已經受到化石能源消費過量排放的影響,全球變暖的出現就是由此引發,其已經對人類的生存產生了威脅。因此,國際上各個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對碳排放問題進行解決,若想對此問題進行解決,最好的方式就是對低碳經濟進行發展。在此情況下我國也應該順應潮流,對自身能源消費結構進行調整,從而對低碳經濟進行發展。本文圍繞著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與中國的選擇這一主題展開了討論,首先介紹了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隨后分析了中國發展低碳經濟應該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低碳經濟;中國;碳排放
全球變暖使得各個國家都開展關注低碳經濟,目前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就是低碳經濟,作為治理全球氣候變化的有效方法,低碳經濟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其受到關注的同時,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數量一直在不停的上漲,因此我國也需要對這一局面進行改變,實現低碳經濟發展[1]。
一、低碳經濟發展模式
第一,在新能源的基礎上出現了低碳經濟,其與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相對。所以,與由能源消費延伸的“碳排放”之間的關系解除并對經濟增長進行促進是低碳經濟發展的核心,將碳排放和經濟之間實現錯位增長,對經濟體碳排放彈性通過無碳能源進行控制,對低碳能源進行發展,替代能源,通過上述措施對經濟發展進行促進,并與碳之間的關系解開[2]。
第二,高碳經濟是建立在人們能源消費方式以及無約束碳密集能源生產方式上的經濟模式。相對于高碳經濟,出現了低碳經濟。所以,對單位能源消費量的碳排放量進行降低是對低碳經濟進行發展的關鍵,也就是在蓄積、封存、捕捉碳的基礎上,對能源消費的碳強度進行降低,從而對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速度進行控制。
第三,人為碳通量和低碳經濟之間屬于相對的關系,這是一種人類自救的行為,目的是為了使得地球生態圈被不斷增加的人為碳通量所導致的碳失衡情況得到解決。所以,對人們的碳偏好以及高碳消費傾向進行改變是對低碳經濟進行發展的重心,除此之外還需要對化石能源消費量進行減少,對碳足跡進行減緩,從而使得低碳生存得以實現。
二、中國發展低碳經濟應該采取的措施
(一)政策工具
投資是形成煤電替代的前提,若想將投資者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就需要保證其成本約束與利潤要求相符合。可以用來選擇的政策工具有以下四種。
1.配額管理
非煤電的成本較高,因此市場上也不可能自發形成非煤電供給,其形成需要建立在政府操作的基礎上,由政府對煤電生產者做出要求,從而對非煤電市場份額進行保障。
2.價格補貼
價格補貼能夠對非煤電價格的競爭力進行提升,一般都是在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過程中,就可再生能源電價向電力用戶進行征收,在此基礎上補貼差價給其發電的上網電量。然而,電價的局限性十分明顯,因此這一方法也只能發揮很小的作用[3]。
3.碳稅
實現配額價值的基本形式中就包括了碳稅,將煤電碳稅向電力用戶進行征收,從而對非煤電成本進行補償。
4.綠色電力證書
對于非煤電配額,煤電生產者若想實現其價值,那么其就需要綠色電力證書,綠色電力證書的頒發取決于綠色電力生產商入網的實際電量,證書一般由政府能源主管部門頒發,其頒發就會將上述的入網實際電網作為評判標準,并且在此基礎上促使電力消費者、供應商將自身的年度非煤電配額交易工具完成,在完成交易后,應用其交易金額對非煤電成本進行補償。
價格補償是我國政府目前應用的政策工具,在今后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我國應該逐漸將配額管理作為將電價理順的主要措施。
(二)煤電替代
我國需要對電力產品比例構成進行改善,對非煤電產品的市場份額進行提升,主要需要對以下三種措施進行應用。
第一,對核電基地進行建設,今后替代煤電的主要發展趨向就是對核聚變以及核裂變造成的能量進行利用,進而對電能進行生產[4]。第二,對水電基地進行建設。就目前我國水電基地開發條件以及資源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若想替代煤電,就需要對水電發力進行發展。第三,非水電再生能源發電。對煤電發電進行替代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了地熱能以及風能等。目前電價是我國對綠色電力進行發展、將替代煤電方針實施的主要阻礙。由于成本加成定價法是市場份額中80%的煤電所應用的方法,煤電價格不能夠對環境損害成本、資源稀缺性進行體現,也無法對市場供求關系進行反映,這就造成整體電價偏低,對核電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造成了阻礙。
三、結語
本文就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與中國的選擇進行了探討,首先對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介紹,隨后對中國發展低碳經濟應該采取的措施進行了分析。化石能源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十分依賴的一部分,減少碳的排放,就需要對這種依賴進行減少,實現低碳經濟發展,從而在根本上對排放問題進行解決。中國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對綠色煤電和電力進行發展,將煤電替代以及二氧化碳零排放盡快實現。
參考文獻:
[1]張志新,吳宗杰,薛翹.低碳經濟視域下中國產業結構調整與發展模式轉變研究[J].東岳論叢,2014,01:135-139.
[2]王霞.基于可持續發展模式的中國石油企業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21:190-191.
[3]周朗生,盧石英.中國低碳經濟非均衡發展研究——基于概念內涵、理論演進和路徑選擇的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1,02:28-32.
[4]劉榮娟,趙道致.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下供應商選擇問題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8-14.
(作者單位:阿拉善左旗烏力吉林業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