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謹憶
有火不敢發無處發 當心得“火病”
⊙謝謹憶
最近韓國媒體一篇題為《只有韓國人才患的疾病》的新聞成為話題。文章稱,世界上存在唯獨韓國人才患的疾病,而美國精神醫學學會也正式承認了該疾病。
這則新聞稱,這種韓國人才患的疾病被稱作“火病”,是患者因在生活中遭遇苦惱卻無處發泄憤怒而出現的精神癥狀。在韓國得“火病”的人,大部分是50歲左右的女性患者,因其在家中沒有話語權,過分壓抑自己的感情才患上這種疾病,會出現頭痛和胸悶氣短等癥狀。當這種壓抑到達臨界點,就對他人施加暴力,最壞的情形就是殺人解恨。
文章還說,這是韓國固有文化產生的特有精神障礙。該疾病名稱正式載入了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發表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中。醫學學會也把該疾病定義為“韓國特有的文化癥候群”。
記者昨天向浙大一院、浙醫二院、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的精神心理科醫生們求證了解此事,醫生們仔細看了看韓媒的這則報道,都笑了。他們基本一致地表達了兩層意思:第一,這種“只有韓國人才患的疾病”在最新一版的DSM中其實已經不提了;第二,因壓抑而產生精神癥狀的問題,其實在東亞文化中都很常見。
浙醫二院精神科醫生潘冰查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發表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發現2013年最新一版的DSM-5里并沒有專門的“火病”的概念。
再往前查,在1994年出版的DSM-4里,才查到了“火病”(Hwabyeong)的概念,被歸在“與文化相關精神障礙”(也叫文化遺存綜合征)一類中。也就是說,在醫學界,火病的概念其實在二十多年前就有,現在已經不提了。
“新版的DSM不再單獨設‘與文化相關精神障礙’板塊,一是說某些精神障礙可能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專有的,可能過于絕對。第二,也是考慮到不要因此產生地域歧視等問題。”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心理科主任徐方忠說,韓國人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火病”的概念了,韓國專家曾對此病研究很活躍。韓國有個叫“李氏研究”的寫過一篇論文,說“火病”的發生原因是對憤怒的壓抑。“火病”是一種心因性的疾病,多因受到社會、人際交流的缺失、家庭不和,貧困等的影響,出現苦悶、不安、憎恨等情志失調,從而導致氣機郁滯而發生。
“火病”的“火”,與憤怒情緒有關,據說有研究調查訪問了7千名不同國家的男女病患,其中大部分人受到壓力時,反應是憂慮或不安;韓國人最常有的情緒卻是憤怒,會出現身體發熱、發火等情緒反應,很多人還會出現肌肉疼痛、消化障礙、關節炎、頭痛、頭暈、全身無力、生理痛、臉潮紅、呼吸困難、心跳加快、失眠等癥狀。
浙大一院精神科主任許毅覺得韓國人特有“火病”不太確切,從中醫的角度講,其實就是“肝火上揚”,從西醫的角度講是“急性的激情發作”,在中國也是常見的。比如說“路怒”癥,比如說有些人酒后會發泄,都是屬于受到壓力后表現出的憤怒情緒。
徐方忠主任也認為,這種因壓抑而生病的現象,在東亞國家其實都存在。
“其實,韓國文化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我國歷史上也崇尚內斂隱忍的儒家文化,所以受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后沒法很好地宣泄,出現頭痛、心慌、失眠等表現的人也是很多的。而韓國至今性別不平等,大男子主義較明顯,強調女性要對壓迫壓力隱忍,再加一些更年期的生理變化,因此韓國50歲左右女性得“火病”的尤甚。再比如日本文化,也是以內斂、不顯露個人情緒為主基調的文化。”
許毅主任和潘冰醫生都提到,人們因受傳統文化影響出現一些不合理的問題,或者對一些現象特別在意,因此出現精神障礙的情況確實也是有的,并且世界各地都有。
土著美國人中有一種“幻影病”,患病者會看到魔鬼,并出現被魔鬼附身的癥狀;地中海地區、西班牙和埃塞俄比亞有一種病叫“邪惡之眼”,病患看到他認為可怕的東西,就會瞬間像被石化一樣僵住不動(受希臘神話中“看到蛇發女妖美杜莎就會被石化”的傳說影響),這些都和當地的宗教文化有關。
“總之,如果出現不好的情緒無處發泄,找心理、精神科醫生看看,疏導一下,不失為一個好的情緒疏通渠道。至于病名是哪國專屬,這個其實不太重要。”3位醫師都這么認為。
(摘自浙江在線)